劉維斌
(榆林日報社,陜西 榆林 719000)
淺談新聞內參需要把握的四個方面
劉維斌
(榆林日報社,陜西 榆林 719000)
新聞內參是向上級黨政機關專門呈送的一種不宜公開的新聞報道,近年來,它在推動工作進展、促進矛盾問題解決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引用部分實例,闡述和說明新聞內參,今后要把握好“黨委、政府希望解決的問題”等四個方面的重要性。
新聞內參;概念特性;把握四個方面
新聞內參是新聞報道工作中的一種重要體裁,也是加強和改進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工具。近年來,新聞內參,特別是黨報的新聞內參在反映基層心聲、促進矛盾問題解決、推動工作進展等方面,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新聞內參的作用,筆者在此,談談新聞內參工作需要把握的幾個方面:
(一)新聞內參的概念
所謂新聞內參,就是由黨報等傳統(tǒng)媒體向上級黨政機關專門呈送的一種新聞報道,是新聞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不宜公開見諸報端的新聞報道。在我國,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而新聞內參的作用更接近于黨和政府的“耳目”。它像公開的新聞報道一樣,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客觀、公正性原則。
(二)新聞內參的特性
(1)選題的側重點不同。與黨報等傳統(tǒng)媒體公開報道的新聞相比,新聞內參涉及的問題更敏感、重大,或者更具有傾向性、普遍性。如不宜公開報道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或重要事件;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問題;涉及面和影響較大的民生問題;社會上存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良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等。
(2)發(fā)送和閱讀的范圍不同。黨報等傳統(tǒng)媒體公開報道的新聞,面向的是社會大眾,即是供大眾公開閱讀的,而新聞內參的發(fā)送和閱讀范圍有嚴格的限制,按其性質,它屬于機密和準機密的文件,它只局限于領導者和特定參閱對象,有時僅供主要領導參閱。
(3)解決問題方式不同。公開新聞報道所涉及的問題往往靠輿論推動來解決,而新聞內參則主要靠自上而下的領導決策或批示監(jiān)督解決。因此,一份好的新聞內參及時、準確地呈送給領導同志,有利于政府部門把工作做到前面,使矛盾問題得以盡快解決。
新聞內參要準確反映實際問題,著力為領導機關和職能部門的科學決策和解決問題發(fā)揮參謀作用,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在實際工作中,筆者以為,今后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關注黨委、政府希望解決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黨委和政府機關在推進某項重要工作時,往往會遇到一定的阻力和矛盾,而這正是黨委政府希望亟待解決的問題,新聞內參應當及時跟進,反映客觀存在的問題,當好領導機關的參謀,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近年來,榆林作為一家地級市,城鎮(zhèn)化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但在涉及城市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阻工事件時常發(fā)生,影響了城市建設的進程,進而還影響了一批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希望能了解到詳實情況,以盡快解決阻工問題。2014年6月,筆者利用一星期左右的時間調查了解到,從2013年后半年開始,榆林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內近24公里的道路建設項目,因土地征占、地界爭議、土地置換及補償分配等原因,被附近村民阻擋,阻工期平均在3個月以上,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據(jù)此,筆者寫了一篇新聞內參呈送給有關領導,此后,市上加快理順建設用地等相關手續(xù),及時協(xié)調處理和當?shù)卮迕竦拿芗m紛,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一個地區(qū)的飲用水事關千家萬戶,近年來,榆林城區(qū)的飲用水問題日漸凸顯,有的區(qū)域還較為嚴重。黨委政府也希望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到城區(qū)水源地、自來水公司、部分居民小區(qū)和一些新建區(qū)調查了解后,寫了“榆林城區(qū)飲用水短缺”的內參,并請業(yè)內人士建言獻策。內參刊發(fā)后,得到了市上有關部門的重視,推動了城區(qū)新建水廠的啟動建設進程,由此從根本上解決城區(qū)居民飲用水的短缺問題。
(二)聚焦涉及面廣或影響力大的問題
一個地方涉及面廣和影響力大的問題的解決,可謂惠及大眾,影響深遠。新聞內參應當觸及這些領域。榆林城區(qū)尤家峁水庫,承擔著城區(qū)7萬多人的飲用水,但在水源保護區(qū)范圍內存在違章搭建廁所等環(huán)保問題。筆者就此通過內參反映后,市上領導及時作了批示,有關部門進行了專項整治,贏得了市民們的好評。國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以來,一些市級政府部門和縣區(qū)網站的信息公開指數(shù)普遍不高,有的還存在著信息不更新、不全面等問題。筆者寫了一篇部分政府信息網變身“休眠網”的內參。內參經有關領導批示后,存在問題的部門和縣區(qū)政府迅速作了整改,加強了網站建設,公眾較前更加充分地獲得了政府公開信息。青少年吸毒同樣是一個敏感和影響較大的問題,一般不適宜公開報道,筆者從戒毒所、吸毒者本人等渠道調查了解后,寫了一篇反映青少年吸毒人數(shù)呈高發(fā)態(tài)勢的新聞內參。內參刊發(fā)后,經有關領導批示,涉及青少年吸毒人數(shù)較為嚴重的兩個縣區(qū),進行了專項整治行動,并開展了大型禁毒宣傳進校園、進農村、進工地活動,從而在青少年中營造了識毒、防毒、拒毒的濃厚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反映有損群眾利益的事件
群眾利益無小事。新聞內參還應當關注此類事件,積極反映群眾的疾苦和訴求,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困難。陜西省從2011年起實行了新的最低工資標準。榆林市有個縣屬于三類區(qū),其最低工資標準每月730元。該縣部分環(huán)衛(wèi)工人反映,他們的工資發(fā)放中,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按照當年的情況,全縣環(huán)衛(wèi)工人少領15萬多元。筆者就此事寫了一篇內參,后在有關領導的重視下,問題得到了糾正和解決,起到了新聞內參應有的監(jiān)督作用。2011年,榆林另外一個縣兩個村的部分村民反映,從2008年以來,種糧農民一直未拿到直補資金,累計欠兩個村農民的糧食直補款5萬多元。筆者就此到有關縣鄉(xiāng)村調查了解后,寫了反映此情況的內參。當年,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做出批示,此后不久,這個縣對存在的漏洞和問題進行了及時、妥善解決。
(四)揭示社會不良風氣
前幾年,社會上人情消費連年攀升,加重了群眾生活負擔。筆者調查了解后,寫了一篇“人情消費占日常生活開支近40%”的內參。內容從人情消費名目繁多、范圍擴大、標準攀升三個方面,揭示了過大、過度的人情消費問題不容忽視。這篇內參刊發(fā)后,為上級機關的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反響較好,當年還獲得了本地的新聞獎。
G212
A
1674-8883(2015)20-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