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寧
(浙江衛視 新聞中心技術部,浙江 杭州 310003)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已然成為信息傳播的一大主流途徑。在給人們工作、生活及日常交際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利于社會正常的價值導向甚至是危害到國家利益的內容,網絡謠言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作為網絡把關人,新聞編輯的職責就是為廣大網民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理性、潔凈的網絡環境。然而,由于網絡信息處理量太過龐大,且在新聞時效性和點擊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之編輯把關角色的淡化和網絡凈化功能的日漸缺失,網絡謠言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遏制和治理。面對挖掘新聞和阻斷謠言的雙重壓力,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技能和信息識別能力,對網絡新聞實行嚴格把關。
(1)政府與權威媒體的公信力下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社會公眾成為信息傳播過程中重要的信源和信宿載體,被賦予了公眾話語權和媒介接近權的自媒體特性日漸凸顯出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政府和權威媒體公信力的逐步下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和權威媒體對于社會信息處理的透明度、公開度和時效性不高,很難及時獲得真實信息的公眾開始轉而借助激進媒體(非官方媒體和公眾自媒體)的渠道探索真相,這就給了許多別有用心的造謠者以可乘之機,進而加劇了網絡謠言的傳播與蔓延。[1]
(2)大眾媒體的把關不嚴。以電視臺、報社、電臺、網絡媒體等為主體的大眾媒體,在網絡信息的收集、選擇、制作和傳播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質量把控作用,其應當是遏制網絡謠言傳播的中堅力量。但在實際過程中,大眾媒體往往無法實現對眾多信息源的準確識別和監測,進而形成有利于網絡謠言滋生的信息空白區域。甚至部分大眾媒體由于盲目地追尋節目效益或博取受眾眼球,對一些未經證實的網絡信息進行轉載或刊登,這種嚴重缺乏社會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的行為,會進一步加大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和范圍。
(3)利益與不良情緒的驅使。網絡謠言出現的最大原因,歸根結底是造謠者為了謀取經濟或政治利益所做的各種炒作,而網民的好奇心和仇官、仇富等不良心理成了網絡謠言傳播的最大推手。在博取眼球就等同于獲得名利的當下社會,許多網絡謠言的制造者不顧良心道德的譴責,隨意捏造和散布不實言論,以迎合新聞受眾的需求心理,造成了網絡謠言的迅速蔓延。此外,改革開放后,在我國結構利益的調整過程中也衍生出了不少的社會矛盾,這些沒有及時得到緩解的矛盾勢必引發部分社區群體或個體的不滿,在不良情緒的驅使下,網絡謠言不可避免地再度產生。
(4)謠言傳播途徑便捷而廣泛。網絡謠言蔓延得如此迅速且無法徹底阻斷的原因,還在于網絡信息傳播途徑的便捷和廣泛。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傳播載體和途徑,極大地豐富了網民的生活,卻也給網絡謠言提供了“生生不息”的豐沃的生長土壤?;ヂ摼W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便捷性、匿名性和互動性等特性,讓網絡謠言的傳播和蔓延變得格外容易,加之網絡謠言的制造成本低廉且危險性小,有關部門對于網絡謠言傳播的監測和懲戒力度又遠遠不夠,網絡環境很難徹底肅清和整頓。
(1)提高自身知識修養與主體地位。眾多的新聞編輯交織成了過濾網絡信息的一張網,而這張網的堅實可靠程度取決于網絡編輯們的知識修養和業務能力。網絡編輯要想及時、精準地識別出網絡信息的真實度,首先,必須對時局和輿情有足夠的了解,充分感知當下社會大眾的普遍心理,根據網絡信息發布者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對信息進行初步的衡量。其次,要善于用普遍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局限于慣有思維和表象特征的控制,要從整體時局的背景下進行信息的觀察和鑒定,對信息的真實度做出科學直觀的預測。在對網絡謠言的遏制和澄清過程中,網絡編輯的重要性不可取代,社會各界必須認可網絡編輯在網絡信息鑒別領域的主體地位,給予網絡編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網絡編輯具備對信息的檢查、加工、評價和導向功能,是連接信息受眾和真實信息的有效橋梁。因此,網絡編輯必須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2]對收集到的簡短信息碎片進行整合是還原信息真相的有力保障,網絡編輯應善于對消息源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核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下信息之間的細微差異,在頭腦中構建出信息分類清晰的網絡媒體全景圖,為網絡信息的鑒別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和事實基礎,避免因為對單一的信息做出倉促判斷而陷入網絡謠言的陷阱。
(3)發揮客觀理性的新聞工作者精神。網絡編輯是網絡信息的創構者和推送者,亦是把握網絡信息正確導向的守護者和引導者,必須以理性、客觀、正直的職業精神來把關網絡信息的傳播。一方面,要以編輯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來把握社會風尚和大眾需求;另一方面,要以編輯的職業理性和情感節制來引領社會心理走向,充分發揮出對社會輿論和社會精神的主導作用,幫助政府和權威媒體從根本上緩解隱藏在網絡謠言之下的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和杜絕謠言的產生和傳播。[3]
網絡編輯是衡量網絡信息價值和理性的重要標尺,應當以細致嚴謹的專業技能鑒別網絡信息的真假,以新聞倫理的閘門防范和杜絕網絡謠言的散播。在網絡謠言的防治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編輯的主體精神和社會公共責任承擔的主導性作用,以一支高素質的網絡人才隊伍為廣大網民塑造出一個和諧、健康、積極的互聯網環境。
[1]崔恩慧.網絡謠言的擴散與消解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2.
[2]于培培.網絡謠言的成因、表現及治理[D].河南大學,2014.
[3]林恒毅.“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治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