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娟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三四線城市晚報社區報的可行性分析
張嬋娟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當下新媒體蓬勃發展,各路傳統媒體紛紛嘗試改革,謀求生存發展。社區報因此成為不少一、二線城市紙媒轉型改制首選突破口,一時間北上廣、中西部大城市的社區報蓬勃發展。如今,三、四線城市的都市類報紙也在躍躍欲試轉型發展,經濟積累、大量新型社區建立、專業新聞人才配備,讓社區報在此扎根成為可能。
社區報;三四線城市;新型社區商圈
在新媒體大肆圍剿傳統媒體的環境下,以傳統紙媒為例,一、二線大城市從廣告到發行都在面臨舉步維艱的境地。而對于三、四線城市,傳統紙媒受到來自于新媒體的波及剛剛出現,“寒潮警報”拉響后,他們已正在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而其中社區報的創新和發展被不少同仁認為是未來報業競爭的全新領域。從2011年開始,“股神”巴菲特后購買了《奧馬哈世界先驅報》《韋科先驅論壇報》等美國東南部63家地方報紙,它們都不是全國性大報,而是覆蓋范圍不大的地方社區報。
在巴菲特看來,扎根社區的小報的最大優勢在于不可替代性,大報乃至互聯網都不可能把觸角伸到社會最末端的社區。
社區報產生于300多年前的歐美,根據美國全國性社區報組織的定義,“任何將自己定義為致力于向某一特殊社區服務的報紙都可以被稱為是社區報”,這里的“社區”可以指的是地理上的、政治上的或者是宗教上的,社區報的顯著特點在于能夠滿足某一特定社區群體的信息需求。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中國學者指出,“所謂社區報,就是服務于城市中的社區讀者、強調其歸屬性和認同感的報紙”。
因此,社區報的區域觀念更強,更貼近社區居民生活。“小而美好”、“咱家的報”、“自家門口這點事”成為不少社區報的定位。目前,從我國社區報的辦報地域、辦報效果和發行規模來看,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獨領風騷,而其辦報理念都離不開扎根社區,關注居民生活。他們的發展經驗,可供三、四線城市借鑒。
(1)社區商圈逐步成型。當前,三、四線城市的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市社區商圈逐步成型,社區規模逐漸擴大,特色逐漸形成。而且從全國來看,社區報又迎來新一輪發展。除了蓬勃發展的北上廣地區,從2013年起,中西部省份紛紛開辦了本地區的首份社區報,如《華西社區報》、鄭州晚報的社區報《金水鄭東》金版、《重慶晨報社區報華宇家園》。其中的核心則是經濟的發展,大型社區的普及,有經濟支撐和消費需求才是社區報生存的根本,這些城市社區報的發展,也為三、四線城市創建自己的社區報提供了模板和經驗。作為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雖無法與一、二線大城市匹敵,但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新小區的建成,以及廣告商對成規模新小區的關注與投入越來越高,都成為社區報生存的經濟基礎。以屬于三、四線城市的河北邢臺為例,其經過多年舊城改造,一大批新型小區拔地而起。新建小區大都以高層電梯房為主,平均居住戶數都在千戶以上,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消費群體。而與此同時,不少廣告商都紛紛看好這類新型小區。電梯內、小區道路旁,甚至小區門口都被各種廣告位占領,且每逢周末,一些商家都會在小區門口搞促銷活動,與居民互動。很多新小區也都建立了業主QQ群,裝修、育兒等各種廣告的需求量也很大。這些無不體現著小區居民的各種需求動向,也為社區報的生存提供了很多信息來源。
(2)社區新聞采編隊伍已初成規模。不少三、四線城市都有自己的都市類晚報,有自己的專業采編隊伍。作為三、四線城市的邢臺,有自己的牛城晚報。從2006年起,該報就推出了自己的社區版,組織專門的社區記者進社區與居民、鄉鎮辦、社區聯絡,建立新聞源。經過近10年發展,該報已有了固定的社區新聞采寫隊伍。并與轄區的每個鄉鎮辦建立了穩定聯系,同時,也發展了不少社區新聞通訊員。有了這些專業性的采編隊伍,才能保證社區新聞的及時、準確,以及可讀性。這些都為社區報的創建提供了必要的專業層面的支持。
有了經濟和技術專業層面的基礎,三、四線城市是否就可以立刻著手創建自己的社區報了嗎?筆者認為,不應盲目樂觀。而應從最基礎的調查走訪著手。
(1)前期問卷調查很重要。可立足晚報及其官網、微信微博發出調查表。邀請各社區讀者選擇閱讀興趣所在。如美食、社區新聞類型、旅游、購物等信息內容。經統計后,便為日后社區報向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信息建立了數據庫,也為社區報的定位提供了可參考的信息源。還可開辟網絡社區生活論壇,吸引各社區居民在論壇中講述自己的生活、發生在周圍的新聞,推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房產、招聘、打折、美食等信息。這不僅提高了居民的互動參與性,也為社區報提供了來自社區最基層、最原始的信息源。
(2)根據問卷對信息分類處理精準投放。區別于母報都市報多種豐富的版面,社區報要立足小而精。通過問卷、論壇,了解最新、最集中的社區居民的需求信息的動向,作為社區報制作的方向。對向居民提供的信息進行分類,以避免一堆雜亂無章的咨詢信息讓讀者看著生厭,而是進行分眾精準投放信息。做到社區報就是“咱家的報紙”。另外,社區報應肩負審核廣告真實性的責任。傳統紙媒或是網站的廣告信息不僅海量,并且魚龍混雜。而社區報由于其服務性宗旨,其廣告必須經過審核,為居民提供真實可靠實用的信息。
(3)從一到兩個試點做起。做社區報不能貪多、冒進。可以選擇將一到兩個成規模的社區作為基礎整合成一份社區報。有專家建議,最好得到政府的支持配合。這是一個不錯的出發點,有了政府支持,與鄉鎮辦、社區的溝通將更順暢,也能得到更多廣告商的信賴。雖然,在一、二線城市社區報已有了一定發展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三、四線城市在經濟發展、居民觀念等方面又有自己的特點,社區報的創建需要從點開始,穩扎穩打進行。
[1] 張晨陽.堅守與創新——英美社區報的現狀與發展[J].新聞實踐,2010(6).
[2] 沈煜威.“小眾化”帶來閱讀接近性——《南湖晚報·社區報》創辦半年來的探索之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3-22.
[3] 李瑞芬.社區報——都市報新的突圍模式[J].新聞知識,2004(7).
G216.2
A
1674-8883(2015)20-0162-01
張嬋娟(1982—),女,河北邢臺人,本科,記者(中級),研究方向:網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