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帥帥
(太原師范學院 影視藝術系,山西 晉中 030619)
以《尋找可游泳的河》為例談新聞策劃的創新
吳帥帥
(太原師范學院 影視藝術系,山西 晉中 030619)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在這成功之后,我國卻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環境污染是人們很關注的話題,也是媒體報道可選擇的重大題材,但是環境污染對于媒體來說是一個很寬泛并且很難出彩的議題。而浙江衛視《尋找可游泳的河》,以“清清河水,共同呵護!”為主題,在全省范圍尋找可游泳的河流,對水污染進行全面分析,深度報道,做出完整的新聞策劃。這一系列的報道得到了業界的好評和廣大觀眾的關注。本文將對此次新聞活動為例淺談新聞策劃的創新。
新聞活動;水污染;合作;創新
浦陽江水出浦陽,流經諸暨、蕭山,是錢塘江的一大支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浙江南部發展的根與魂。多年來,受沿岸“三高一低”產業特別是小水晶加工行業的嚴重污染,從浦江縣城至出境斷面,均為劣五類水質,是浙江省江河水質最差的河流之一。[1]2013年4月,浙江衛視首次推出了大型新聞活動《尋找可游泳的河》,以浦陽江為例,對這一事件做出新聞策劃,在浙江省內尋找可以游泳的河流。節目一經播出,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水污染這一環境問題的重視,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得到了業界的普遍好評。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嚴重的水污染?應該如何治理和預防水污染呢?浙江衛視《尋找可游泳的河》進行了全面完整又深入的報道。
(一)標題生動鮮明
標題《尋找可游泳的河:拯救浦陽江》中“尋找”、“拯救”這兩個動詞運用的非常好,很生動形象,有強烈的主體性色彩。“尋找”從群眾的視角看問題,內容必然就是人們關注的和群眾息息相關的話題,貼近生活接近群眾;“拯救”一詞,既說明了浦陽江受到了污染,又體現出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的緊迫性。簡單生動的概括出了所要報道的內容,吸引了觀眾的關注。
(二)主題貼近生活
《尋找可游泳的河》以“清清河水,共同呵護!”為主題,這個主題說的就是水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在南方,水污染的問題非常嚴重,急切的需要解決。這個主題,反映了政府的關注和群眾的關切,反映了廣大群眾要求改善水環境質量的強烈呼聲。系列報道的第一個報道,記者一路探訪浦陽江流域,找出了污染浦陽江水質的頭號污染物——水晶廢渣,對流域邊群眾進行了采訪,表達出了群眾對浦陽江水質治理的期望,激發出群眾對保護清澈河水的熱情。
(三)“系列報道”,形式新穎
《尋找可游泳的河》是采用“系列報道”的形式在“浙江新聞聯播”推出的大型新聞行動,共播出系列報道130多篇,每篇報道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這一主題進行系統、全面、有一定深度的報道。使報道有始有終,內容深刻,在一定時期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報道內容循序漸進
《尋找可游泳的河》系列報道循序漸進,追蹤溯源一步一步深入探訪,從發現問題,追尋浦陽江水污染的源頭,到造成浦陽江水污染的各方面原因,再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策劃條理,清晰,報道循序漸進,有說服力。這樣的系列報道,讓人看后印象深刻,能引起人們的進一步思考。報道層層推進,新聞性和可看性都很強。
(二)報道內容有理有據
前2期主要是尋找浦陽江水污染的原因,在風景優美的浦陽縣一條不和諧的河流引起注意,這是一條堆滿垃圾的河,并且河面上漂浮著泡沫,磚塊,垃圾山。經訪問附近民眾,主要原因為這里是水晶加工聚集地,這里的垃圾都是水晶磨砂出來的拋光粉。從第3期開始治理工作,邊治理邊發現新的問題再治理。先取締關停非法水晶作坊,查處小加工作坊偷偷排放,然后開始河道清淤工作,統一堆放廢渣。第5期發現水晶廢渣制磚同樣污染水源,第6期依然就水晶廢渣的處理尋找解決的方法。
在第7、8、9、10期報道中,調查發現水污染問題不僅僅是水晶廢渣的排放,還有生活污水(城區積水,飯店,酒家里的水),工業廢水(水晶,印染廠),煤粉等等。第11期展示了與前十期不一樣的河水,非常清澈優質的水,很鮮明的對比。向那里的群眾政府取經,讓觀眾看到治水的希望和治理的對策。從這些可以看出節目策劃有理有據、循序漸進和層層深入。
(三)報道內容有始有終
當下,很多環保新聞泛泛而談,只是報道了哪里有污染,提出了開頭,卻沒有后續報道,沒有實實在在去盡心了解,沒有展示報道后污染的變化,對解決污染的情況沒有實質性內容或者根本沒有涉及,是不負責、不完整的報道。而《尋找可游泳的河》不同于這些環保新聞報道,不僅從水晶渣到生產污水,工業廢水,非法排放等等各種引期浦陽江水質變差的因素,發現了源頭,并且采訪了相關部門的人員,尋找解決的辦法,進行了連續的追蹤報道,產生了很大的輿論影響力。
盡管《尋找可游泳的河》的播出平臺“浙江新聞聯播”是很有影響力和權威的新聞欄目,但是,要有力推進《尋找可游泳的河》的影響力,靠單一的平臺是無法實現影響力的最大化。在這一報道啟動之前,浙江衛視的官方微博就發出話題#尋找可游泳的河#,通過微博這一網絡平臺,吸引了大量網友的轉發和評論。點開話題頁面,不乏網友們隨手一拍自發上傳的水污染照片,通過微博,網友們表達了對這一報道的關注。這樣一來,話題影響力大大上升,后來報道的很多選題都與網友參與討論的內容有關。
除了網絡平臺,在后續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浙江各地方的記者也都參與到這一報道當中。網絡互動以及與各地方電視臺的合作協助,使報道更加豐富,尤其是微博這一平臺,引起大量網友互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浙江衛視《尋找可游泳的河》新聞策劃來看,無論是從報道的外在形式、報道的內容以及報道的合作互動方面,都有著有很多獨到又創新的實踐,值得進一步地去學習和借鑒。
[1] 萬眾一心治污水 浦陽江治理紀事(上)[DB/OL].浙江新聞, 2014.
[2] 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一等獎)《尋找可游泳的河》獲獎評價[Z].
G210
A
1674-8883(2015)20-0177-01
吳帥帥(1993—),女,山西陽泉人,太原師范學院影視藝術系漢語言文學(播音與主持方向)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