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農
(遼寧大學 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繁榮文學藝術,傳承和創新文藝育人途徑
——論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現實意義
周雨農
(遼寧大學 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2014年10月中共文藝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清晰地表明了新時期中共中央對待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理念。習總書記在會議上的講話生動且深刻,為我國今后文學藝術工作的繁榮發展提出可借鑒啟示。
2014;文藝工作座談會;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多年歷史表明,繁榮文學藝術,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是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塑造正面典型人物、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從而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經驗和手段,同時,對今后中國文藝工作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示。
一個社會的文明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文藝以及文藝作品屬于精神方面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展現形式、傳播途徑和載體。文藝活動具有重要的且意義深遠的社會功能。社會教化層面,通過優秀文藝活動的傳播,社會正氣得以弘揚,廣大人民道德修養得以提升。優秀文藝活動及作品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實現渠道。
兩次文藝座談會尤其是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對今后中國文藝工作發展具有重要啟示。通過毛澤東主席的“文藝工作是為什么人服務”和“如何為人服務”的論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明確表明兩次文藝座談會都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作為工作主旨原則,將現實中的文藝建設工作立足于唯物史觀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歷史表明,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進行文藝工作是我國文藝工作長期的方向和原則,也是把握我國文藝事業甚至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領域的發展前景的基礎。所以,以唯物史觀為基礎、以滿足廣大人民精神需求為出發點、以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進行今后我國的文藝工作建設,具有目標性和手段性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提升和滿足的同時,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精神領域的需求也逐步提高。習近平總書記面對當前文藝工作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特別說明。他認為在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方面,數量多但質量良莠不齊、種類繁雜但創新點不明顯等問題比比皆是。他認為,在當前文化藝術領域,“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另外,針對當前不少文藝作品中存在的價值觀偏頗、意識形態傾斜等現象,習總書記認為無論社會形態及發展水平到了哪一個程度,文藝工作都不能迷失發展的方向,不能用簡單的感官快樂代替由文藝作品茂盛生命力所帶來的精神層次的滿足。
根據習總書記提出的“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的重要指示,當代文藝工作者必須永葆藝術理想,并同時加強相關理論知識和藝術素養的培育;加強對傳統文化和當代藝術理論的融合訓練;加強個人修養和品格氣節的修為。習總書記多次提到:“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顯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不能復制的,而必須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借鑒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各國具有普遍的影響,但也必須以本國的實際文化氛圍為依托背景,以傳承本國文化精髓、發揚民族精神為原則,創造性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文藝理論,從而對文藝領域的現實問題進行改造,進而創作出更多有道德、有高度的文藝作品。
文藝最能體現時代的風貌,最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好的文藝作品能夠啟迪思想、陶冶人生;同時,也能夠提升民族文化及文藝作品受眾的素質和修養。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深刻理解文藝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要時刻牢記以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創作對象和服務群體,致力于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的優秀作品。時代需要文藝作品來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來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且深遠的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提出的傳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借鑒價值。在當今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如何將新時期的時代特色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借鑒中華優秀的民族精神和獨有的美學思想理念,是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文藝作品傳遞出的真善美價值觀,可以引導人們增強道德榮譽感和自尊心。只有創作出準確反映當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才能夠對我國文藝工作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起到切實有效的推動作用。
正如習總書記提到:“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文藝工作和當代商業環境的密切聯系可見一斑。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代文化產業亟待妥善處理的重要任務。文藝作品生產者需要明白創作本身才是其工作的重心和中心任務,只有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才可能在當代文化市場中脫穎而出。正因為如此,習總書記指出,優秀的文藝作品,要同時承擔社會和經濟在內的雙重效益,其中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所創造出的社會價值是其最為重要的功能。這種主次關系必須明確,這種邏輯內涵也必須清晰。優秀的文藝作品,在當前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必須同時兼備在思想層面和藝術層面的教育功能,當然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也需要在經濟層面取得可以使其繼續推行下去的回饋。
總之,在如今這個時代,利益更加多元,利益博弈更加復雜,各種文藝思潮接踵而來,文化霸權問題傾向愈發嚴重。此時,文藝作品能不能起到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這是文藝工作原則性的問題,也是意識形態領域乃至整個政治領域最重要的事情。文藝的精神引領,才是文藝的根本任務和使命。價值多元的社會愈發需要發揮文藝引領時代精神的重要作用;更需要用更多的精品力作詮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們的民族和時代凝心聚力。
G206
A
1674-8883(2015)20-0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