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然
(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眾所周知,新媒體的出現已經為新聞傳播開辟了全新的時代,言論自由因新媒體的到來而產生新的特點。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環境為民眾充分行使自己的話語權開啟了新的通道,在促進自媒體的發展與社會民主方面發揮了卓越功效。盡管如此,新媒體環境下的言論自由仍存在一定的邊界,新聞真實是確保媒體傳播可靠、有效的前提,它為新媒體環境下的言論自由樹立了醒目的標桿,使得人們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言論自由與新聞真實有更加客觀的認識。
言論自由本是法律賦予民眾的一項基本權利,公民可以通過各種媒介自由的獲取、傳播自己所需的信息,從而實現自己言論或思想傳播的自由權利。如果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與成熟,進行媒體傳播的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這就為言論自由創造了更多的機會,新媒體時代下的言論自由已經具有平等性、廣泛性、多樣性等特征,如果言論自由延伸到新聞傳播領域,將會對新聞報道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言論自由既可以使新聞報道更為豐富高效,也可能會損害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這些都是新媒體背景下言論自由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
同樣的,新聞真實性是確保新聞傳播信服力的根本,也是讓新聞報道和事實相符的生命線。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報道更是魚龍混雜,從新聞素材的選擇、播報到新聞評論、表達的立場,每個環節都應尊重最基本的事實真相。如果新聞不真實,那么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就無從談起。由此可見,只有在確保新聞真實的基礎上,言論自由才具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這成為實現新媒體環境下言論自由與新聞真實的平衡點。
新媒體環境下,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不應被剝奪,而新聞報道更應堅持它的真實與客觀,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言論自由與新聞真實的同步提升,發揮新媒體所承擔的正面而積極的社會意義,具體的講,倡導言論自由,捍衛新聞真實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迄今為止,言論自由在自媒體時代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彰顯,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為新聞的傳播、轉載提供了肥沃土壤的同時,因言論自由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例如,在自媒體時代中,虐童新聞很容易引起世人的關注而被廣泛轉載,而這些新聞可能會造成對當事人肖像權、隱私權的侵犯,或引發新聞播報者與受虐兒童監護者之間的法律糾紛,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會將一些虐童假新聞放到個人博客中,以換取粉絲的閱讀與關注,這樣無準入門檻、無節操的言論自由并不可取。
因此,為了降低媒體開放性而引發的言論自由的泛濫,就需要加強對新媒體背景下言論自由的約束力,通過完善相應的媒體立法,肅清言論自由的環境污染,實現那些暴力、低俗的言論自由真正與世人隔離。一方面,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國法律法規,在給予公眾和媒體言論自由的基礎上,對新聞侵權、假新聞等違規行為重拳打擊,對新媒體環境下因言論自由導致的各種新問題,也要以立法或解釋的形式納入法律的范圍內,從而凈化言論自由的環境;另一方面,新媒體已經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新聞內容的編排與播報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言論自由的范圍是有限制的,過度自由會損害新聞的真實性,此刻,相關部門應該適當介入,引導和規范言論自由,為新聞真實與言論自由尋找新的落腳點。
新聞傳播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好壞,對確保新聞真實性有深刻的影響,從歷年出現的報道失真或職業道德行為示范的各種事件來看,缺乏職業道德素養的新聞報道,已經導致了新媒體與公民之間關系的破裂。由此可見,盡管現在新聞已經不再是“內容為王”的天下了,但新聞的真實性依然是新媒體營銷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因此,強化新聞傳播的道德素養,應從以下幾點進行:一是要強化新聞從業者的道德修養,將真實放置于新聞傳播的首位,按照相應的道德規范和法則約束自己的行為與活動,維護好新聞媒體人的從業形象。二是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廣泛的評級或監督機制,在自媒體時代,媒體傳播除了要為民眾提供優質的服務之外,更要自覺接受外界的評價與監督,不斷整頓行業不良風氣,促進新聞傳播和言論自由都走向規范化道路。
新媒體環境下,很多自詡為“言論自由”的謠言或虛假信息,實則損害了公眾和社會的共同利益,觸及了道德和公權的容忍底線。其實,追求言論自由和堅持新聞真實并不矛盾,只要以公平公正為準繩,賦予傳播媒體一定的正義感、道義感,讓他們能時刻銘記應有的責任感,這樣才能成為有擔當、有良心的優秀媒體。
所以,確保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真實,不僅要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客觀報道新聞事實,不摻雜任何個人情感和情緒的成分,還需要保持一顆積極、正義的從業之心,在利益誘惑面前不為所動,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發現新聞的價值,這樣才能保證所撰寫的新聞被社會和民眾廣泛認可。
新媒體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為民眾和新聞信息的傳遞構建了更多言論自由的虛擬空間,這是一種社會和文明的進步。而過度的言論自由則會導致媒體信用的喪失,這就需要在合理的框架內為言論自由尋找合適的邊界,既要讓言論自由通過新媒體這一載體充分發展,又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最終實現我國社會的長足進步和新傳媒的長久繁榮。
[1]王海玲.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真實的新形態[J].電影評介,2009(20).
[2]周振興.論新媒體環境中的新聞自由[D].遼寧大學,2013.
[3]蘇暢.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自由理念的發展[J].新聞世界,2014(08).
[4]楊保軍.新媒介環境下新聞真實論視野中的幾個新問題[J].新聞記者,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