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文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談外媒涉軍輿情的應對策略
陳淑文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近年來,國際對中國軍隊的關注度依然不減,他們對我軍的關注點已經覆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從單個士兵裝備,到整個軍隊戰略發展,只要和“軍”字相關,就會成為他們想要了解的對象,當然也是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本文就目前外媒涉軍輿情概況,提出軍隊應采取做好做嚴軍隊保密工作、牢牢把握話語主動權、取外媒報道之精華以及提高議程設置等措施來搶占輿論高地。
外媒;涉軍;輿情;應對策略
近年來,國際對中國軍隊的關注度依然不減,外媒對我軍的報道也已覆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為了降低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建立多種聯盟對抗中國的和平崛起,一些國家通過輿論造勢、專家解讀等,把“中國威脅論”滲透到方方面面。這種敵對心態透過媒體報道毫無遮掩地暴露出來,給中國軍隊的形象塑造帶來了巨大考驗。在如今這個時代,靠信息決定勝負已經不是夸張的事實,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我軍不得不打好在輿論場域中的主動仗。
保密就是保安全。1948年,毛澤東在給總參謀部《關于加強保密工作的通報》中對保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他說:“必須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编囆∑皆?950年為西南軍區司令部機要處編印的《紀要工作》創刊號題詞時指出:“今天的環境比過去更為復雜,保護我們的機密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為重要。”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4月,批準中央軍委印發《關于做好新形勢下保密工作意見》,此后就保密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目前國內外敵特分子活動猖獗,間諜以及情報搜集人員身份更難確認。因此,新形勢下,必須強調軍隊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必須把重要信息放在安全位置。
俄羅斯《軍事平等》和《武裝力量》雜志中提到,“分析稱,美國一直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力量加以揣測?!比毡尽盾娛卵芯俊吩赋?,隨著釣魚島危機“長期化”,日本對中國軍事發展的研究也變得熱門起來。一些日本學者認為,作戰條令是了解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的關鍵切入點,也是了解中國發展高新武器的“重要參照指標”。由此可見,軍事保密工作本身也面臨著重大挑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軍隊,包括我軍由于泄密而造成惡劣后果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保密并不是說要封存所有信息,必須在堅持公開的原則上把握一定的度。
話語權,簡單地說,就是說話的資格和權力。法國結構主義代表人物米歇爾.??抡J為,話語即權力,它的外在功能是“對世界秩序的整理”。自古以來都是誰有權誰說了算,雖然各個國家是“互不干涉內政”的,但是事實證明,落到利益問題上時,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有“說話”的權力。話語權內涵豐富,包括定義權、解釋權、闡發權、抗議權、批判權等等,面對國際上潛在的、已有的輿論攻擊,一定要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日本《經濟新聞》把中國海警定位為“準軍事部隊”,這就是利用了話語的定義權,而這定義明顯含有“中國威脅論”的意味。美國《戰略之頁》、日本《搜索中國》雜志稱中國正在悄然推進“南海專政”,這令菲等“南海權益聲索國”越來越感到絕望?!澳虾U迸c前些年美國宣傳的“薩達姆政權”又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一定要對輿論走向進行預判,提前做好應對,讓敵對國家的預謀無法達成。
從《印度教徒報》的一篇報道中了解到,印度對中巴兩國武器貿易早有微詞,但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人士解釋,中巴合作完全正常,“中巴軍貿可能會引起周邊國家的關注,但過分的猜疑是不必要的?!彪m然是印度不斷與美俄等國達成大型軍火交易對我方造成威脅在先,但是我軍卻成為被指責的一方,即便解釋得比較及時,還是處在了輿論上的被動地位。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對2015年美軍關于解放軍能力提升的關注點進行了披露,即巡航導彈、海外行動能力和聯合演習。在獲得這樣的消息時,我軍就可以提前制定好宣傳以及應對外界輿論的對策,把握話語權,引導國際輿論走向。
雖然外媒的報道經常渲染“中國威脅論”,對我軍各個方面的了解程度讓人缺乏安全感,但是那些負面報道也可以成為我軍建設的“寶貴財富”。
例如,美國《防務內參》報道稱,以色列法海大學防務專家約拉姆·埃夫龍認為,“聯合作戰”是解放軍戰斗力聲稱的“頭號攔路虎”。美國國會研究所也有報告稱,“中國海軍的弱點在于指揮、控制盒通信系統尚不完善,艦隊的聯合作戰能力存在不足?!睆倪@些報道中我們就可以了解我軍在外人眼中存在的弱項,然后予以改進,并可以根據人們對這些報道的反應制定應對措施。報道還稱,“雖然他并不看好目前解放軍的聯合作戰能力,但他也承認,中國周邊的軍隊也不過如此。按他預測,2020年,中國軍隊有望形成堪與美軍媲美的聯合作戰能力?!边@里的信息至少包含三層意思,首先,我國周邊國家的聯合戰力也不高。其次,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第三,我軍能在幾年內趕上軍事大國美軍實力。而如果我軍提前趕超美軍,那么最終形成的威懾力要比預期的更高。
另外,關于武器、高技術作戰能力、單兵裝備以及保障方面都有相關的“意見性”報道,如雷達可能發生誤判(美國《連線》雜志)、單兵數碼化程度較低(美國《每日科技新聞報》)、反潛能力不足(美國《信號》雜志、日本《外交學者》雜志)、中國需要建設類似麥金萊那樣的大型測試室(美國《連線》雜志),等等,這些都為我軍下一步提高建軍質量提出了借鑒,通過這些報道發現不足,進而改善,可以形成針對性更強的威懾力。
議程設置理論是由美國傳播學者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共同提出的。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關注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雖然有學者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表現出海量性特征,議程設置功能將受到很大的弱化,但是在國際傳播方面,運用好議程設置理論仍然有著重要意義。
需要明確的是,議程設置和話語權不能割裂開來看,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議程設置的效果,反過來,議程設置對于加強話語權起著重要作用。1963年,伯納德.科恩對議程設置功能做了這樣的表述:在多數時間里,報界在告訴讀者怎么想時可能并不成功,但在告訴他們想什么時卻驚人得成功。外媒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希望孤立我方,進而達成他們的目的。
例如,日本《產經新聞》報道,中日兩國因釣魚島問題關系緊張,中國為繼續顯示對日本的強硬,可能借助航母對日施壓。不排除中國航母開赴東海,“從而導致釣魚島海域的局勢更加緊張”;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稱,美國海軍表示將繼續巡邏南海爭議地區,日本也參與進來,計劃派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巡邏南海。中國是否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可能取決于美國的政策以及在該地區軍事介入的程度;俄羅斯《真理報》對俄軍事專家梅切夫觀點進行引用,稱中印軍機的角力將是最大看點,比賽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若中印邊界發生沖突,哪一方的對地攻擊能力更強”等等。在應對這些報道時,一定要重復強調我軍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擴大我方觀點的影響面。在有重大軍事行動之前需要利用輿論為自己“造勢”,也就是設置對己有利的議程,多開展對樹立我軍良好形象有利的報道,如有關維和部隊的報道等,讓我軍占領輿論高地。
就目前形勢看,我軍面臨的輿論環境將更加嚴峻,及時做好涉軍輿情預判,制定應對措施將是打好輿論戰的重要保障。
[1] 張國祚.關于“話語權”的幾點思考[J].求是,2009(5).
[2] 韓慶祥,陳遠章.以中國元素的凸顯提升國際話語權[N].光明日報,2014-12-17(13).
[3] 嚴昭柱.怎樣才能擁有國際話語權[J].人民論壇,2012.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5] 匡文波.新媒體輿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G206.3
A
1674-8883(2015)20-0208-02
陳淑文,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