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欣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微博語境下的草根新聞傳播現狀分析
高可欣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微博問世以來,一直以簡潔、迅速、互動、開放等特征引領互聯網應用的新潮流,極大地解放了大眾的話語權,影響著公眾的表達方式,推動了草根新聞的勃興。本文正是將關注的焦點定位于微博語境下草根新聞的傳播,力圖通過系統化的闡釋和理論化的分析,探究微博語境下的草根新聞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微博語境;草根新聞;典型問題
隨著Web2.0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憑借其普及性和強大的傳播力,讓草根新聞真正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強化了受眾的主體作用。
近期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巴黎恐怖襲擊等社會焦點事件中,第一時間就有許多博主在微博上實時發布相關訊息。依賴于得天獨厚的即時信息發布、操作簡單方便等特點,在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方面,微博令許多專業記者都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把關人”的缺失,致使微博平臺虛假新聞泛濫;傳播內容的“淺層化”“碎片化”,導致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缺乏完整性和深刻性;網民媒介素養參差不齊,報道缺乏專業性和連續性,非專業人士作為信息發布者存在明顯弊端。凡此種種,都是微博大環境下的草根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傳播機制方面,微博新聞淺層化、碎片化的文體特征,導致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不完整性,缺乏報道深度。
微博在發布內容時有字數要求,因此這140字通常是一句簡單的事實描述,就像傳統新聞報道中的導語,只要求能完整地把事情說清楚,不講究辭藻華麗與否,也無需在乎寫作過程中的起承轉合、謀篇布局。加之操作簡便,使用移動客戶端便可完成上傳動作,使微博新聞在速度方面搶占了先機。
然而,字數的限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提高了微博中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另一方面,也讓一條微博只能敘述泛化的碎片化信息,通過一條微博,受眾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很難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因而不能稱之為完整的新聞報道。
這種“碎片化”的報道方式造成新聞傳播過程中信息傳遞的不完整性。與擁有大篇幅版面的紙媒或網絡媒體相比,微博新聞報道的內容就顯得有些淺層化。
監管機制方面,微博平臺把關人缺失,易成為虛假新聞滋生的溫床。
傳統媒體中專業的“把關人”角色,在微博平臺中,讓渡給了普羅大眾,這也是微博平臺成為假新聞滋生的溫床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社科院2015年6月24日發表新媒體藍皮書指出:“大陸近六成「假新聞」來自微博”。
假新聞從發生到被證偽,時間并不長。然而,由于其發布平臺是微博,微博平臺的信息擴散方式是呈爆炸式的,這就為信息辨別真偽時增大了難度。從根源上講,微博平臺不像傳統的媒體機構一樣,有專門的編輯把關,因而其傳播的信息前期沒有經過核實就被公開傳播出去,后期又無法改進和攔截,其公開和快速的優勢,使微博平臺上的信息失真幾率比傳統媒體更大。
網民媒介素養參差不齊,報道的專業性和持續性難以保證,非專業人士作為信息發布者的弊端顯現。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案中,一些微博自媒體博主對巴黎的狀況進行實時更新,很大程度上確實彌補了傳統媒體在新聞時效性方面的不足,讓受眾有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
然而,網民大多是未經過新聞報道訓練的非專業人士,報道的專業性和持續性難以保證,這將直接導致微博平臺上發布的草根新聞缺乏穩定性和嚴謹性。專業性方面,網民對某一事件進行“報道”,多是因為他們“恰巧遇見”或是“親身經歷”此事,隨手發布微博將所見所聞與受眾分享,行為過于隨意,且易流于表層,這將直接影響草根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嚴謹性。
專業記者不僅會主動前去事件現場進行持續穩定的跟蹤報道,而不是僅限于當時和當場的狀況,還能借助專業的設備、豐富的經驗去探索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透過現象挖掘本質,在進行新聞報道時保證報道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在微博這樣一個看似草根聚集的社區中,仍然是部分“意見領袖”掌握著實際話語權。查看微博中的影響力排名和實時熱搜排名仍然是明星大V以及一些傳統媒體的微博發布的信息處在排行榜的前端。
目前,新浪微博上粉絲最多和影響力最大的大V有姚晨、李開復、鹿晗、王俊凱等。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的微博粉絲量都在4000萬左右,鹿晗和王俊凱的單條微博評論量曾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
名人和明星的言論無論何時都是受眾關注的熱點,普通網民發布的新聞事件被頂上熱門的情況數見不鮮,但更多的還是無人問津,最終淪為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的一粒小小塵埃。網民如何在微博語境下的草根新聞發展過程中掌握實際話語權,仍然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
[1]王媛.微博新聞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5).
[2]包蘇日娜.互聯網時代的草根新聞研究——以“博客”和“微博”環境中的草根新聞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