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琢
(本溪廣播電視臺,遼寧 本溪 117000)
網絡新聞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作用
石 琢
(本溪廣播電視臺,遼寧 本溪 117000)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新聞網絡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傳播社會實時新聞,報道社會突發狀態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尤其是面對社會突發新聞時,新聞網絡更是由于其快速及時、交互性強的特點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必然會催生出新的社會輿論,對社會輿論的良性引導關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網絡新聞的良性引導顯得特別重要。本文在突發新聞的背景下重點研究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方法,發揮網絡新聞的媒體優勢。
網絡新聞;突發狀況;輿論引導;社會穩定
(1)及時快速,可以在第一時間形成輿論場。依托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新聞媒體在快速發布新聞消息,在第一時間形成輿論場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相比于其他傳統的新聞傳播媒體,它大大縮短了新聞傳播的周期,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傳播給大眾,并對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進行跟蹤報道,可以使網民時刻了解突發事件的情況。網絡新聞可以通過新聞報道,輿論設置的方式快速地形成社會輿論場,迫使整個事件向利好的方面發展。
(2)綜合多種手段立體化引導輿論。網絡新聞報道包含多種媒體手段,包括文字、視頻、音頻、圖片在內的多種模式將新聞信息全面立體地呈現給受眾,并且在網絡上可以設置超鏈接模式,可以根據用戶自己的需要自行打開超鏈接從而獲取更加有價值的信息。通過這種模式可以更加真實地還原突發新聞事故的現場場景,對社會輿論產生更好的導向作用。
(3)交互性強,有利于把握民意,掌握輿論焦點。通過《中國互聯網絡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6億大關,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42.1%,并且,不同于其他的傳統新聞媒介,網絡新聞傳輸方式受眾極其廣泛,且傳播速度快,網民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信息。并且由于網絡新聞交互性強的特點,網民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評論信息,表達對新聞事件的觀點,有助于政府在第一時間掌握民意信息,從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引導民意,把控輿論走向。
目前,我國的網絡新聞媒體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面存在較大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純的重視輿論導向,輕視基本的新聞規律。我國網絡新聞媒體在引導社會輿論導向,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媒體在確保新聞收視率的同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基本的新聞規律的重視。例如,在“非典”肆虐的時期,某些網絡媒體為了掩蓋所謂的真相,打著維護社會穩定的口號大量隱瞞非典疫情的情況,剝奪了廣大受眾的知情權,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卻容易造成報道不及時,媒體集體失語的情況,表現得過于謹慎。
(2)網絡新聞監督不夠,新聞信息質量不過關。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式媒體,新聞的真實性往往是新聞媒體生存的生命線,但是由于我國網絡新聞監管力度不夠等特點,導致網絡新聞傳播的匿名性與低門檻性,新聞事件的可信性大大降低,造成了大量虛假信息在網絡上傳播。且網絡新聞的同質化嚴重,大量重復信息的狂轟濫炸容易使觀眾產生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導作用。
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在突發事故發生的同時集中精力引導健康的社會輿論導向,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有效的引導社會輿論的方法。
(1)在第一時間占領輿論最高點。研究顯示,網絡新聞在傳播中具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在突發事件發生以后2到3個小時之內網上就會出現相關信息的報道,6個小時內就會被多家媒體轉載,24小時以內達到新聞傳播的高峰。因此,打好時間戰,利用好新聞傳播的規律,在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并做出正確中肯的評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廣大群眾對于突發事件的理解,有利于快速地形成正確的輿論風向,在第一時間占領輿論制高點。
(2)加強網絡主流媒體建設,樹立品牌效應。大量新聞網站的建設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但是信息過多過濫甚至一些虛假信息的存在,使得新聞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容易將新聞的受眾引入一個誤區,不利于新型健康的網絡媒體的構建。面對大量的信息,人們自然會傾向于更有權威性的新聞網站。鑒于此,國家應該大力扶植口碑好的、有品牌效應的新聞網站,加快權威媒體的品牌效應建設,通過主流媒體的建設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
(3)做好網絡評論工作,積極培養意見領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許多網絡名人異軍突起,他們或者是大學教授,或者是新聞工作者,又或者是眼界開闊的媒體評論員,其中不乏郎咸平、賀衛方等學術大家和白巖松等見識獨到的記者,他們對于突發事件的觀點和評論往往代表著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全面性、正確性、獨創性等特點,對于整個社會的輿論引導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往往需要這些專業的評論員或記者對事件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并在網絡上進行專業的評論,迅速占領網絡輿論的中樞。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絡新聞在突發事件的報道和輿論引導方面應該遵循嚴格自律,尊重事實的原則,盡可能地為廣大受眾呈現最真實的新聞事件全貌,并發揮自身在輿論引導方面的優勢,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不能只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求新求奇,罔顧社會責任,對社會正常秩序的建設和新聞輿論的引導產生負面影響。黨和政府應該加快網絡新聞媒體的建設,通過完善立法和嚴格執法等手段積極打擊發布虛假信息,傳播社會不良風氣的現象,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添磚加瓦。
[1] 徐楠,向波濤,杜嘉,等.校園網絡新聞應對突發事件的傳播環境與機制分析[J].青年研究,2003(2):30-36.
[2] 董湘.網絡新聞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7):28.
G210
A
1674-8883(2015)19-0083-01
石琢(1971—),男,遼寧本溪人,本科,中級記者,主要從事電視新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