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芳
(山西健康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新媒體時代如何提高健康類報紙可讀性
崔志芳
(山西健康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新媒體時代海量的健康信息鋪天蓋地、迅速及時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受眾通過電腦、手機微信隨時隨地就可獲得各種健康養生知識。然而在新時期,如何辦好傳統健康類報紙,提高其可讀性,最大限度展現其優勢,筆者認為應提高文章的權威性、科學性、通俗性、深刻性,打好內容王牌;增強版面的藝術性、美觀度,做到動靜結合。
新媒體時代;提高;健康類報紙;可讀性
面對在時效性上具有極大的優勢的新媒體,報紙應避其劣勢,積極發揮優勢,在文章內容上精耕細作。積極打造有深度、有思想、有觀點的好文章,而不僅是傳播新聞和信息。
首先,貼近讀者,“量體裁衣”。傳播學研究顯示:受眾感到信息同自己的接近性越高,他們對這一信息的關心程度、注意和興趣就越大。因此,最容易吸引讀者的新聞,是與他們生活領域、生活現場、思想感情“貼近的事。”新聞報道要找到與讀者興趣、需求、認知和感情的交匯點。寫作新聞稿件時要使整個新聞傳播的過程通暢,使新聞報道盡量消除自身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增強透明度,使讀者容易接受?,F在一些健康類報紙刊登的稿件很大一部分摘自網絡,或者其他刊物,報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文摘稿的堆砌,而非從讀者具體需求出發,稿件東拼西湊,主題不明確、老生常談、內容淺顯、粗糙,有的總是在唱“四季歌”缺乏獨創性。讀者幾天前,甚至幾個月前在網絡上看到的信息,又出現在報紙上,面對一張沒有思想,距離讀者興趣愛好與需求千里之外的紙張,讀者怎會關注。因此,只有從讀者需求出發,從讀者興趣、心理、地理、利益、信息量、服務出發,策劃、選題,報道鮮活的新聞,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
其次,具體生動,引人入勝。新聞報道要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實說話。讀者容易對這樣的事實產生興趣,接受與理解得也快。美國傳播學專家施拉姆的研究表明:有效傳播的一個秘密是把一個人的語言保持在聽眾能夠適應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以及在抽象范圍內改變抽象程度的能力,以便在具體的基礎上談論比較抽象的內容,使讀者或聽眾能夠不感困難地從簡單熟悉的形象轉到抽象的主題或概括上來,并在必要時能夠再回到原來的形象上去。一是選題角度、報道內容,敘述以及情節、細節要具體。記者要善于“避大找小”,從老百姓身邊的事,且經常經歷的事入手寫作。一些選題具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稿”更讓人感到有趣。相反寫作時若只是抽象的列舉數字、前后對比、總結經驗、概括介紹,則不能引起讀者興趣,這樣的文章可讀性不強。同時寫作中運用具體的情節與細節,可以使健康新聞報道充滿情趣,收到更好地傳播效果。二是要將新聞寫得生動。所謂生動即將新聞寫“活”要求新聞報道富有感染力。因此,新聞寫作必須讓讀者看見“人”要看到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他們的動作、語言、行為、表現,要對他們的感情和生活狀態進行報道,這樣容易喚起讀者興趣。此外要注重謀篇布局,注意新聞事件的戲劇性和沖突性,記者要善于運用文章的結構把戲劇性和沖突性體現出來,這樣報道則波瀾起伏,而這本身就是一種生動。
第三,以“深”制勝,引領輿論。在新媒體時代,雖然信息海量,傳播迅疾,但讀者已不能滿足于—人—地—事—報的平面式、孤立式報道。而是更青睞于有思想深度的報道。因此,不斷滿足讀者的求知欲,引領輿論導向、引導讀者進行深閱讀,不僅是當今健康類報紙制勝的法寶,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聞學大詞典》中指出深度報道的定義是: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方式。健康類報紙新聞報道不僅要增加信息量,更要透過事件挖掘新聞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和產生這一新聞事件的社會背景以及深遠意義,從而引起受眾的關注、警醒、反思、對其起到啟發教育作用。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人們在瀏覽海量信息的同時,健康謠言也在誤導著大眾。如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流傳著:“吃榴梿瞬間致命”?!斑@種魚吃一口,70000個癌細胞進肚”?!靶↓埼r不是蝦,原來是一種蟲子”“您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經期洗頭易患癌,坐月子洗頭一身病等傳言等等。近日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發布的《新媒體藍皮書》指出,微信中,食品安全類、人身安全類、疾病相關類已經成為謠言重災區,微信每天攔截的謠言達210萬次。當謠言與人民健康聯系在一起,其危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受眾聽信謠言不僅會危害群眾健康、延誤治療,甚至危及生命,還將使本來就脆弱的醫患關系變得更加緊張。面對似是而非的信息受眾不知所措,而公眾之所以會被謠言迷惑,主要原因就是對科學的健康知識認知不夠。《2013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監測結果顯示,2013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9.48%,即15~69歲的人群中,每百人中不足十人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因此,及時粉碎謠言、傳播真實可信、權威可靠的健康新聞是健康類報紙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提高報紙可讀性的重要途徑。
首先,健康類報紙記者應主動出擊。培養、吸納優秀醫學和文學專業采編人員,深入一線采訪權威醫學專家、寫作高質量醫學科普稿件。將科學、權威的、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傳播給群眾,他們受謠言誤導的概率才能降低。
其次,選擇優秀醫學科普專家,建立固定科普作者隊伍。聘請知名醫療、藥品和法律等領域的專家作為辦刊顧問。請專家參與選題的策劃,請專家親自撰稿,請專家審查自投稿,請專家解答醫學問題,總之,在每一環節上都注意發揮專家的作用,力爭做到使刊物具備很高的專業權威性。設立相關欄目定期約稿。設立答疑解惑平臺,及時解答讀者疑惑,第一時間粉碎健康謠言。
第三,權威性還體現在對醫學專業問題的通俗化闡釋和普及。若要群眾不被健康謠言誤導,必須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素養。而這就需要記者將深奧的醫學健康知識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讀者中真正起到健康知識的普及作用。而要做到通俗?新聞寫作就要少用套話、空話以及“政治行話”等新聞官腔;要用淺顯的文字、生動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語言講述、表達或說明新聞報道中的醫學用語;巧妙地處理新聞報道中的數字,全局性、易懂易記的數字能加強傳播力量,而大量堆砌的數字則會減弱傳播的清晰度。因此,處理好枯燥乏味的數字,是提升健康新聞可讀性,使文章通俗易懂的重要環節。
首先,貼近讀者,做到編排思路與報道思路一致。作為健康類報紙,必須根據報紙的辦報宗旨、讀者對象,發行范圍等自身特點來確定,才能為讀者所喜愛,達到報紙預期宣傳效果。例如,《健康生活報》根據其辦報宗旨:傳播衛生信息,普及醫學知識,服務大眾健康,指導幸福生活。該報緊緊圍繞這一宗旨,面向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社會群眾,開展健康新聞報道和版面的編排,收到積極的效果,多年來深受讀者歡迎。
其次,圍繞“新、精、活、強”,不拘一格,選擇好頭條。選擇最新發生、內容精煉、鮮活新聞意義強、思想性強、針對性強、政策性強、和知識性強、趣味性強的稿件放在版面頭條,以增強報紙對讀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頭條稿件切忌空、大、全,要不拘于新聞體裁,打破消息壟斷頭條的格局,只要是新聞價值高、現場感強的文章無論人物特寫、現場新聞、讀者來信,甚至鮮活生動的照片都可以作為頭條。
第三,精心制作標題,為版面增色。好的文章標題就如同人的眼睛。吸引人的標題應該遵循準確、簡約、傳神、重要、通俗的標準?!皽蚀_”即周全簡述文章要義、客觀概括文章主旨;“簡約”即以惜墨如金的心理,刪繁就簡的功夫、標新立異的訴求濃縮文章精華,要做到簡約而不簡單,詳略得當、長短適宜;“傳神”就是要用詞生動活潑,將標題制作得情趣盎然、寓意深長、韻味知足又神采飛揚,讓人提神、引人注目;“重要”就是將文章中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內容在標題中體現出,讓讀者對文章大意一目了然;“通俗”即要貼近讀者,用讀者容易接受、理解的語言方式制作標題,如今有的新聞標題語言不加雕琢而直接用大白話,語言親近樸素有如鄰里聊天,深受讀者歡迎。
第四,巧妙修飾版面,增強報紙藝術性,讓讀者享受視覺盛宴。運用圖像線條,增強版面的強勢,烘托文章氣氛。排版中,線條清楚,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圖像向讀者提供具體事物的形象,更能直觀地傳遞信息。并且一大片文字中間,安排一幅生動的圖片,頓時可為版面增色,讓版面活躍起來,吸引讀者閱讀。此外,根據文章內容、重要程度以及重要活動、節假日,報紙編排做一些相應的修飾,如對帶有喜慶內容的新聞,如歡慶節日、表彰先進、頌揚成就等,可以用花線、花邊烘托氣氛。反之,內容嚴肅的新聞,如揭露問題、報告災情、人物訃告等則宜用水線中的正線和反線增加強勢和凝重感。同時可以適當運用欄頭、尾花等修飾,還可以在標題上做文章,另外勾線、圍欄等裝飾同樣是增加文章強勢、吸引讀者。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提高健康類報紙可讀性,就要從讀者角度出發,采編讀者喜聞樂見又迫切需求的真實、權威、深刻的文章,又要編排美觀、動靜結合,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1] 郝雨,路陽.全媒體生態都市報的命運與前景[J].新聞愛好者,2013(01).
G216
A
1674-8883(2015)19-0100-01
崔志芳(1978—)女,山西襄垣人,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