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電視調查報道的創新須建立在堅守的前提之上,通過對速度與深度、速度與準確度及速度與品牌等關系的平衡,使其核心競爭力的根基得到很大穩固;而將之與網絡傳播平臺的立體式建構、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等結合之后,則在突破新媒體對電視欄目巨大沖擊的同時,進而對調查式電視調查報道的創新產生積極的意義。
新媒體的出現,使新聞的時效與深度的競爭呈現全方位態勢,同時,新媒體在傳播方式與影響深度等方面,直接顛覆了傳統深度報道的概念。因此,如何把握堅守與創新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從實踐出發,探討電視調查報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
1 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的概念是什么?事實上,新媒體是指在新技術條件下顯現出的新型媒介形態。譬如數字化電視、數字化雜志、移動終端、網絡媒介等。傳播技術的進步,使互聯網和無線傳輸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因此新媒體不僅具備傳統媒體的諸多優勢,同時也擁有傳統媒體難以到達的高度。
1.1 信息傳播速度快
新媒體覆蓋范圍廣,受眾數量大。同一條信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各種媒介渠道,傳播到各種終端及受眾。而作為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也變得簡單高效,無論是閱讀還是交流溝通,新媒體在交互性上的巨大優勢,讓信息傳播可以第一時間到達。
1.2 信息傳播自由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信息的傳播達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不管是什么內容的信息,搭上了新媒體這個全新的載體,在傳播時幾乎不受限制,理論上可以觸及到任何一個角落。
1.3 人人都是記者
在新媒體背景下,每個置身于其中的人都擁有發布信息的可能,人們發布信息也不再受傳統媒體的約束。面對時刻發生的事件,人人都有話語權,人人也都有了及時發布信息的權力,每個人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
1.4 信息儲存猛增
傳統媒體受到傳播媒介的限制,無論是篇幅、內容,還是刊播時間等方面,相比新媒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勢。而新媒體因為有了技術上的創新,包括存儲體系的不斷升級,使海量信息的傳播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
1.5 公信力較弱
新媒體信息來源權威性的先天不足,尤其是一些商業媒體只有信息轉播權,沒有采訪權。新媒體的自由性,使新聞真實性核查方面的作用逐漸萎縮,人人都可以傳播信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言論。這將導致虛假新聞泛濫,受眾對事實真實性判斷受到影響。
2 傳統電視調查報道如何突圍
傳統的調查式電視深度報道,是一項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新聞工作。無論是采制流程,還是后期制作,它在事實采集和傳播速度上具有先天弱勢。因此,在當前新媒體強勢傳播的各種優勢下,電視調查報道首先應該做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堅守陣地,才能保證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不會喪失優秀的傳統品質。但新媒體的出現既對傳統媒體提出挑戰,也為傳統媒體走向速度和深度創造了條件。
2.1 既要深度,更要速度
事實上,電視新聞調查報道在深度閱讀方面具有優勢,然而,如果一味強調深度而忽視了速度,不給受眾留出詳細閱讀的時間,那么,電視調查報道特有的競爭優勢就會深受影響,尤其是一些針對重大事件的內幕調查報道。因此,電視調查報道在堅持品質優先的前提下,更應提升信息傳播的速度。但無論如何,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對于電視調查報道而言,新聞信息的準確度比速度顯得更為重要。
2.2 拓寬信息來源
在傳統媒體從業的新聞工作者,或多或少受到傳播的影響,已常常把新媒體傳播渠道當作他們快速獲取信息的首選。從發現情況到報道策劃方案的推出,以及背景資料的采集,加上后期編寫解說詞,都離不開新媒體在傳播領域及傳播速度背后,所具有的強力支援。很大程度上,合理使用新媒體,已經成為許多記者必備的一項技能,這可以大大節省效率,使報道的速度和深度實現有效兼顧。
2.3 獲取影像更為方便
調查報道不但能從新媒體數據庫中獲取大量的資訊,作為電視媒體來說,還可以迅速獲得珍貴的視頻資料。近些年來,不少新聞欄目在突發事件直播及后續調查時,為了突出時效性,往往由記者個人使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現場拍攝,并使用快捷迅速的網絡傳播實現信息回傳。尤其是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升級,4G、光纖等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將把前方信息回傳的速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4 增加公眾參與度并重視品牌提升
傳統的電視新聞單位不能只憑老招牌打天下。新媒體時代到來,欄目間競爭加劇,技術上的距離不斷縮小,只有不斷通過多媒體、新媒體傳播的優勢,使新聞無論在內容還是形態上,都可以進行不間斷傳播,借以加強品牌推廣,并增大品牌傳播空間。同時,考慮到網絡傳播的廣泛性,還應該積極營造網絡傳播系統,這也是當前媒體工作者在報道方式需要思考的現實。
作者簡介:葛鳳杰(1983-),男,山東日照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