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省級衛視通過不斷引進海外優秀節目版權,尤其綜藝類和真人秀類節目,如《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在收視和廣告創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冠名,以5億的巨資超越第二季的3.12億冠名費,再創新高,而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兒》的冠名費僅2800萬。本文從多方面探討近年來熱播欄目《爸爸去哪兒》成功的原因和真人秀節目發展的新趨勢。
1 電視真人秀節目與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
電視真人秀節目,是指由普通的人在規定的情景中按照既定的游戲規則,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動,同時被紀錄下來而制作成的節目[1]。電視真人秀節目具有三個特點:第一,節目內容是“真”與“秀”的結合,真實與虛構相結合,以既具真實性,又具趣味性的節目內容吸引觀眾;第二,采取紀錄片的拍攝手法,體現記錄性與戲劇性的融合,真人秀通常采用紀錄片式的跟蹤拍攝和細節展現手段,記錄參與者在特定環境中的各種生活細節,但是在制作和編輯上往往將這些記錄素材進行戲劇性加工,突出想要表現的重點,如失敗者的辛酸、成功者的苦盡甘來、親情的溫暖;第三,節目的服務功能與受眾需求緊密結合,比如現階段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職場真人秀節目《非你莫屬》以理性、客觀、全面、真實的分析來展示真正的職場,幫助大學生求職者正確對待自己與職場,為不同的大學生求職者提供合適的就業機會,突顯其節目的社會服務功能。
湖南衛視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大型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這檔親子真人秀節目將創新視角對準親子關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進行72小時的鄉村體驗真人秀,由林志穎父子、田亮父女、郭濤父子、王岳倫父女、張亮父子聯手擔任嘉賓。爸爸單獨肩負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責任,節目組設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務,父子(女)倆在不熟悉的環境下狀況百出。該節目側重考驗明星帶孩子的能力,并向觀眾傳遞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更加重視親子之間交流與互動,引發國民對如何進行親子活動以及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的思考。
2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原因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在2013年12月27日播出第一季最后一期,該節目收視率達到1.46%,在同時段節目中排名全國第一,而原班人馬出演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公映10天票房達到約5.7億,由此可以看出《爸爸去哪兒》是多么受觀眾歡迎。
事實上,在《爸爸去哪兒》親子節目倍受熱捧之前,多家媒體也嘗試過制作親子節目,比如浙江衛視《人生第一次》,又比如福建電視臺的《石頭剪刀布》,然而這些節目發展和收視都不盡人意。對比之下,為什么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卻熱播,收視率和票房一路飆升,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2.1 受眾使用與滿足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研究受眾如何對待和利用媒體信息,以受眾個人接觸媒介信息的動機和目的是否得到滿足,來判定傳播效果的大小與好壞 [2]。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人們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對社交需求有很大的渴望。
當今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成為國民討論熱點,尤其是親情關系成為了當下國民熱議的話題。前一段時間,國民熱議“養老立法,不回家犯法”等話題更是把親情,尤其是父母子女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在這樣一個時期,國民需要的是內心對于父愛、母愛等正能量的共鳴 [3]。《爸爸去哪兒》以快樂、融洽的親子關系橫空出世,打破了選秀節目獨占鰲頭的局面,將室內綜藝轉型為野外綜藝,將競爭慘烈的比賽變成真實又有趣的真人秀,將樸素純凈的親子關系作為題材,極具共鳴性,對于每個家庭的接受性都是零門檻,觀眾在觀賞節目的同時,能從不同類型的“爸爸小孩”組合中找到共鳴,以親情為主打,適時引進韓國版權,進行本土化改造,打造一檔以宣傳親情正能量為主題的明星親自互動類節目,迎合了受眾對如何處理親子關系的需求,從而迅速引起受眾關注和追捧,引起人們對親情,對子女教育,對家庭大愛的共鳴。
2.2 良好播出平臺——湖南衛視
湖南衛視在省級衛視中超高的收視率、超旺的人氣和高額的廣告收入是有目共睹。在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網上半年收視排行榜中,湖南衛視全天排名位居第三名、省級衛視第一名;在黃金檔、晚間檔兩個最具含金量的排名中,湖南衛視也是雙雙攬得排行榜第一名。
一直以來,湖南衛視將自身定位成“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的省級衛視,秉承“快樂中國”的核心理念,不斷推出符合大眾收視習慣的節目,例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這些節目以突出娛樂、時尚和年輕為特點,娛樂化程度高,獲得巨大的反響,在觀眾心目中牢固樹立起年輕時尚的娛樂頻道形象,收視率在35歲以下人群中排名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強勢媒體。而這些收視群體的子女也是3~7歲,《爸爸去哪兒》注重的親子關系恰恰滿足了這些收視群體。
如此,湖南衛視憑借著自身多年的努力、清晰的定位、穩定的收看群體、精品化的節目,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而《爸爸去哪兒》在如此高知名度的省級衛視播出,擁有龐大的收視群體,再加上與湖南衛視“快樂中國”定位相吻合,使《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迅速走紅。因此,良好的播出平臺是《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熱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爸爸去哪兒》的本土化改造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沒有生搬硬套韓國的《爸爸!我們去哪兒?》,而是結合中國觀眾的收視喜好,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得《爸爸去哪兒》所體現出當代中國國民的個性、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令我們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首先,節目內容的地點本土化,選取了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寧夏中衛市沙坡頭、云南文山州丘北縣普者黑、山東威海市榮成市港西鎮雞鳴島、湖南岳陽平江縣福壽山白寺村、黑龍江牡丹江市海林縣(長汀鎮)雙峰林場雪鄉這六個地方,向觀眾展示了古老村莊、沙漠景色、高原湖泊、海島景色、美麗雪景,這些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景色為觀眾所熟悉所喜歡,極易引起觀眾的興趣。其次,節目內容的人物本土化,一共有5對為人熟知的萌娃星爸,分別是“亞洲小旋風”林志穎和兒子小小志Kimi、悉尼奧運會跳水冠軍田亮和女兒田雨橙Cindy、國際首席男模張亮和兒子張悅軒天天、名導演王岳倫和女兒王詩齡Angela以及影視演員郭濤和兒子郭子睿石頭。選擇中國本土的明星參加真人秀節目,這些本土明星在不同的業界都具有較大的知名度,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同時擴大了收視群體范圍,保證了收視基礎,同時能更好地保持與觀眾的接近性,增加收看觀眾。
2.4 節目定位準確,人物形象表現突出
一般來說明星的生活、親子活動都是神神秘秘的,與觀眾有著巨大的距離感,而《爸爸去哪兒》展示了明星的親子生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深入觀眾的實際生活,有巨大的共鳴點。在中國社會家庭,受儒家文化影響,其家庭倫理與家庭責任格局,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以及“嚴父慈母”式的親子關系。即使進入現代社會,這種家庭關系的路徑依賴較為明顯,父親大多扮演“嚴父”角色,長年在外辛苦打拼,跟兒女交流溝通較少,在帶孩子方面自然就比不上母親[4]?!栋职秩ツ膬骸窓谀繉а菔Y良也說道:“與此同時,中國父親與孩子的親密程度從來都不如母親,很多父親根本沒有獨自與孩子相處的經驗,這也是親子節目可以引人思考的原因。”該節目緊緊抓住這一社會深層現象和問題,通過一檔親子真人秀節目來引起受眾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為節目增添了一層社會意義,有著明確的節目定位意識。
5個孩子的表現力和性格自然是節目受歡迎的重要原因,Kimi的萌、石頭的酷、王詩齡的憨、Cindy的甜、天天的淘,一下子吸引了無數粉絲,個性鮮明,不少網友甚至開帖專門討論哪個孩子更可愛,充滿喜感,深受觀眾歡迎。
總的來說,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迎合了當前國民對親子關系關注的需求,引發了國民對如何處理親子關系的共鳴,在加上本土化的明星效應,使其深受觀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