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音主持是連接聽眾與媒體之間的橋梁,也是現代廣播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語言交際能力直接關系到現場氛圍的營造,主持人的情感表達能夠使節目更具吸引力和親和力,是高質量節目水平的保障。
播音主持是藝術與語言二度創造的綜合體現,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播音主持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在媒體多元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受眾對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播音主持的語言交際能力直接影響媒體、節目與受眾的互動和情感交流,是節目質量的基礎保障。
1 播音工作與現實生活相融合
藝術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在播音主持中,同樣需要對生活進行深入觀察,并保有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觀察生活的同時,與播音主持工作相聯系,只有貼近生活,才能使節目獲得牢固的群眾基礎。在播音主持的語言交際上,不是僅僅發音標準儀表端莊就能產生溝通效果,語言交際必須與情感表達相結合,才能使節目受眾產生共鳴,進而在情感認知中形成協調一致。播音主持不是普通的朗誦、播讀,它需要在傳遞節目信息的同時與受眾形成互動,因此,只有深入生活,才能體會到情感的真實性,并將這種真實的情感體驗帶入到節目中,才能得到受眾的高度認可。
例如在汶川地震期間,四川媒體主播寧遠連續多天堅守工作崗位,并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女主播良好的個人形象和敬業精神為人稱道,而她在節目中展示出的語言溝通技巧、語言交際能力更是贏得業界人士的稱贊,在真實的情感交流中,語言與情感之間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線,將震區、觀眾、節目緊緊聯系在一起,通過語言、聲音、形象的綜合展示作用,將抗震救災正能量傳播到祖國各地,這就是播音主持中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成功案例。
2 主播技巧與時代語境的協同變化
播音主持離不開扎實的語用學基礎,而語境則關系到播音主持的實際語言環境,這些都是播音主持必不可少的職業素養。語境的劃分有文化和情境兩種類型,前者屬于語言溝通之外的語境類型,后者則是以語言性為主的研究范疇。國內媒體行業正面臨著整體轉型,以往媒介作為宣傳工具的作用正在被弱化,而信息傳播功能正在逐步加強,這也顯示出國內媒體發展的進步。正是由于行業發展的變化,為播音主持提出了更新的挑戰和研發課題。現階段,播音主持工作者已經突破了以往有聲語言傳播的限制,正向多元形式縱深發展。主播風格的藝術化、個性化已經成為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語言藝術與真實情感的融合中,播音主持藝術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3 情感節奏的把握要得當
在播音主持中,雖然新聞事件的性質不同、類型不同,但是對于主播的言語技巧要求是相同的。在語言與情感的融合中,主持人務必對情感“度”的把握有客觀認識,不能對播出內容泛泛而談,沒有情感滲透的播出內容,必然難以形成與受眾之間的共鳴和互動。但是,情感過于濃烈,也會使節目失去嚴肅性。
同樣是在5·12地震中,央視主持人趙普的表現感動了全國億萬觀眾,同時也使觀眾看到了主持人更為真實、感性的一面,在一些特殊情況面前,觀眾并不會因為主播的情感干擾語言表達而認為節目失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情感表達中“度”的把握尤為重要。播音主持是建立在大眾傳媒基礎上的,具有高度的語言責任感,只有理智地面對節目內容,掌握適度的情感融合,才能與受眾實現更為良好的溝通與互動。
在實際工作中,播音主持工作者還需強化個體與整體節目間的協調一致,因為,節目內容的豐富性,使主持人的情感變化也會呈現出明顯的不同。但是在節目整體風格基礎上,主播應當制定出情感表達的基線,從而使節目風格保持一致,個人表現也更為穩定。根據節目形式的不同,在言語表達與情感抒發中掌握好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使節目更具感染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主播形象的建立和節目影響力的提升。
4 結語
播音主持不是機械地播報媒體信息,而是需要主持人具備豐富的語言技巧和真誠的情感表達,兩者之間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提供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拉近節目和受眾之間的距離。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具有人文關懷,需要播音工作者具備深厚的專業技巧,更需要其具備真實的社會情感。只有聲情并茂,才能突破程式化的播音主持弊端,使節目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同步提升,并獲得更多媒體受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