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是反映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社情民意集合的一種載體,同時也是利益相關者表達包括社會輿論、社會動員、群體性行為等在內社會情緒的敘述。在媒體競爭日益加劇,新媒體異軍突起的今天,如何發揮區域媒體的輿情引導作用和輿情引導能力,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區縣新聞媒體,不僅在當地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還擔負著在本地區傾聽輿情、了解輿情、引導輿情的重要職責。因此,應以新視角、新思維、新理念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主流媒體,以正確引導輿情。本文主要探討了區縣新聞媒體應具備怎樣的輿情引導能力以及如何做好輿情引導。
1 堅持正確導向,增強媒體的輿情引導責任意識
輿情是社會情緒、公眾意見的表達,是黨委、政府危機管理的有效方法,涵蓋了多層次的社會意見,是區縣新聞媒體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受眾的關注熱點。面對輿情,傳統媒體應積極主動傾聽、了解、分析輿情,適時推出一系列引導輿情的報道,進而正確引導輿情,掌握輿情引導的主動權。
比如,前段時間,溫江區出現了食用鹽要漲價的傳言,引發市民的搶購風潮,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及時策劃采編報道相關新聞,從市場著手,采訪群眾,采訪商家,然后帶著群眾和商家反映的問題到區鹽業公司了解情況。經核實,原來是一場誤會。事實的真相是:不是普通食鹽漲價而是鹽業公司針對消費者更高的生活需求,推出了新品種鹽,這種鹽的價格比普通食鹽價格高些,而普通食鹽的價格仍然保持不變。新聞報道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讓本地老百姓及時了解事實真相,媒體也掌握了輿情引導的主動權,正確引導了輿情。
一般來說,傳言得以擴散,一方面是由于民眾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無法從正規權威的渠道獲取真實信息。此時,就需要主流媒體及時向受眾提供事實真相及相關專業知識和權威信息。可見,新聞界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很有必要的,畢竟輿情大多是群眾的呼聲、需求和意見,是來自基層的聲音,媒體應走進基層走近百姓采寫來自基層來自百姓的新聞,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夠及時有效的做好宣傳和報道,引導輿情,弘揚主旋律,才更有助于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開展。輿情的發生,千變萬化,紛繁復雜,最需要進行輿情引導,因此,必須提高媒體的輿情引導責任意識和能力。
2 以人為本,開展輿論監督,進行輿情引導
縣級媒體是與基層與百姓接觸最多最緊密的,如何讓更多的百姓享受社會管理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維護公眾的知情權,需要媒體積極履行職責,除了動態性地報道當前社會管理創新的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先進典型、成果成效外,還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傳播手段將黨委政府的舉措、做法、管理措施等公之于眾,以起到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監測環境等作用,促進社情民意的通達、社會共識的形成、矛盾糾紛的解決,除此之外,區縣媒體還應及時、真實、客觀地引導輿情,充當公眾情緒的“減壓閥”,暢通公眾的表達渠道,努力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各種社會分歧,避免非理性情緒的發酵。
縣級媒體的受眾大部分在農村,把農民的需求作為節目的重要論題,把黨的政策和群眾的訴求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多方求證、深入探究和理性思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進行正面的輿情引導。比如,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實施項目拆遷,往往是因為老百姓對動遷政策不理解、對陽光動遷不信任,極少部分還存在不理性的利益要求,而導致了拆遷工作的困難重重。今年2月,筆者到溫江區公平街道采訪時了解到,公平街道合江社區正在進行某項目的拆遷安置工作,而且他們在該項工作上做得有特色,值得全區借鑒,于是我對此事進行了深入走訪,采寫了一篇題為《公平合江片區陽光搬遷不用“談”而是“算”》的新聞。在這篇報道中,我通過講述一戶人家在拆遷過程中,從不愿意拆遷到主動拆遷最后主動參與拆遷工作這一變化,展示了合江社區在這項拆遷工作中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真正做到了陽光拆遷,贏得居民的信任。為此,我深有感觸,在采訪報道相關拆遷工作時,作為媒體人,只有深入采訪,客觀反映事實真相,把地方黨委政府在拆遷中的政策和具體舉措,真實地展現在老百姓面前,才能解開老百姓的“心中結”,從而起到了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的輿情引導、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積極作用。
3 以受眾意識為導向,正確引導輿情
面對紛繁復雜的輿情,縣級媒體從業者必須講政治,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洞察力和鑒別力,對輿情做正確的政治定位和判斷分析。此時,更需要記者在采訪時放下身段,真心誠意走進基層、走近百姓傾聽意見、訴求,了解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并按新聞傳播規律及時、有效的引導社會熱點難點,選擇具有現實針對性、富有新意的論題,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輿論監督、輿情引導,幫忙不添亂,始終將服務大局放在第一位。這才能起到解疑釋惑、增進理解、改進工作、凝聚人心的作用。當然,縣域新聞媒體從業人員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都了解或精通,此時就需要邀請各方面的專家、業內人士對輿情進行疏理、分析。
針對目前很多群眾對醫保、社保、房產證辦理以及外來務工子女讀書等問題有很多疑惑,溫江電視臺專門開設了《民生熱線》,派出幫忙記者,帶著群眾反映的問題,深入各職能部門采訪專業人士,為群眾解疑答惑。同時,今年,我臺還策劃實施了“媒體進社區”活動,走進居民院落宣傳推廣新聞熱線、便民措施等,幫助群眾化解難題。從受眾角度出發,采寫、制作有溫度有厚度的新聞,體現媒體的親和力,也是做好輿情引導的有效手段之一。
此外,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可以說,人人都是輿情的接收者,也是輿情的傳播者,新興媒體不斷涌現,正在挑戰主流媒體輿情引導的質量和效果,這更需要主流媒體對輿情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以幫助群眾對輿情做出正確判斷。
4 建立輿情危機預警機制,提高輿情引導的質量和效果
面對突發輿情,主流新聞媒體應發揮其公信力和權威性,對輿情做好調查處理、認知論證,掌握詳實準確的材料,全景把控好輿情,才能做出富有理性、建設性的引導。還應對突發輿情進行獨到、深入的闡釋,在思考維度、思辨角度和思想深度上搶占制高點,充分展示主流新聞媒體的優勢。
2013年7 月9日,溫江區發生了特大洪災,面對突發情況,相關媒體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派出多組記者,趕往洪災現場,全面了解掌握全區洪災情況和抗洪搶險情況,并作出如實報道。同時,也及時報道了區委區政府在面對險情時如何做出果斷決策進行抗洪搶險,并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等措施。通過一系列豐厚和富有張力的報道,受災群眾的情緒得到了安撫,全區沒有因為這一突發事件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眾所周知,傳統主流媒體長期以來起著社會“把關人”和“瞭望者”的作用,更具權威性,這為傳統媒體與當地黨委政府聯合引導輿情提供了基礎:一方面媒體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權威發布,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借助傳統媒體發布事實真相并進行引導。
5 關注熱點選準輿情引導合適時機
一般來說,縣級新聞媒體的新聞輿情報道似乎已形成了固定而刻板的模式:報料為由頭——記者跟進調查——群眾議論——政府回應——問題解決。事實上,輿情報道應“因輿情而異”,從一些媒體的具體實踐來看,縣級媒體可以通過開辟輿情專欄,或有選擇地刊登群眾反映輿情的文章,或由記者與群眾對話,共同分析輿情,或采訪有關官員、專家、學者對某輿情的看法,等等,力求做到多方互動、廣開言路,引導群眾疏導情緒、明辨是非,從而凝聚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力量,把政府的主張變為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比如,我們就養老等社會問題做了大量報道,多側面、多角度深入挖掘問題存在的現狀、原因和趨勢,及時反映群眾的訴求,指出破解難題的緊迫性、重要性、復雜性,及時發出“預警”,引起政府、社會、公眾的共同關注,征集各方面的建議和解決方案,收到良好效果。
6 結語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縣區新聞媒體必須率先改革創新,切實擔負起正確、主動、有效引導社會輿情的責任,全面加強、改進、拓展、創新輿情引導工作,不斷提高輿情引導力,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
(上接第149頁)
于農民較為關注的農業知識、農業資訊等內容鮮有涉及。
3.3 縣級農村電視節目形式較為單一。當前,縣級農村電視節目依然停留在“我播你看”的單一播放形式,而這種播放形式使電視臺與受眾的互動非常少。這種單一的節目形式,使農村受眾成了電視節目的附屬品,而不是電視節目的傳播對象。此外,縣級農村電視節目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的節目時長,這種電視節目時長使節目形式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限制了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的形式創新及改革。
3.4 縣級農村電視節目與受眾需求脫節。農村地區受眾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文化知識差異性較為明顯,這也直接導致縣級農村電視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因而,在新節目開辦之前,并沒有針對受眾的相關調研,在節目播出階段,也缺乏相關的調研。這種現狀,直接導致縣級農村電視節目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受眾需求調研不足,出現了制作出來的電視節目與受眾需求嚴重脫節的問題。
4 發展我國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的對策
對于當前我國縣級農村電視節目中存在的重視程度不夠、節目內容構成不合理、節目形式單一以及與受眾需求脫節等問題,我們要從加強重視程度、創新制作理念、加強調研力度以及創新節目發展等方面著手,促進我國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的更好發展。
4.1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當地政府以及縣級農村電視節目具體的從業人員,都要進一步提高自身對于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發展的重視程度。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積極發展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的氛圍,加大資金投入以及人才投入力度,必要時可以吸收社會資金的廣泛支持。此外,加大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發展的學術研究力度,使我國的縣級農村電視節目發展進一步明確方向。
4.2 對于縣級電視媒體來說,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電視節目制作理念,創新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受眾需求的調研力度,并針對農村受眾需求的調研結果,進行相關電視節目內容的豐富以及形式的創新。比如當前農村受眾群體對于國家惠農政策的關注程度比較高,可以專門開設一個相關的惠農政策咨詢節目,在豐富節目內容的同時,加強縣級電視媒體與農村受眾的互動。
4.3 實現農村電視節目的專題化與多元化發展。針對我國當前農村電視節目發展的現狀,可以開設一些專題化的農村電視節目。這些專題化的農村電視節目內容應主要是當前農村受眾較為關注的問題,以及是與他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等等。此外,在積極迎合受眾需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農村電視節目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