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致遠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學院宣傳部)
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建設的幾點構想
徐致遠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學院宣傳部)
在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學建設就是專業建設,要提高高等院校的辦學質量,就必須做好專業建設工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要貫穿開放教育的思想,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特色性,全面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基于此,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建設應該秉持開放教育的思想,在制定培養模式和課程結構時要把握科學性和特色性,積極落實培養目標,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專業建設;開放教育;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是重慶科技學院的一個新興專業,該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就業面非常廣闊。在專業建設時,應該立足于本校自身的辦學模式和條件,找準市場需求定位,提高專業建設的特色性和科學性,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整體辦學能力。
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很多院校都開始創辦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學校表現出了“短視性”的弊端,過于強調培養學生的廣播電視制作技能,在課程設置中提高學生文化底蘊的課程較少。這樣培養出的學生雖然能夠在短期內適應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工作,但是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對于從業者的文化底蘊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在后續的工作中會出現后勁不足的問題。
1.1使用開放性的教材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知識更新非常迅速,行業發展迅猛,如果采用單一的教材進行教學,容易造成教學內容和市場實際需求之間的脫節。因此,在專業建設中,應該使用開放性的教材。所謂開放性的教材是指在確定主教材的基礎上選擇一系列輔助性教材,從而組成完整的教材體系。這樣可以通過教學大綱來組合各個教材中的知識點,達到兼容并蓄的目的。且開放性的教學體系能夠不斷地融入新的知識和理論。
當前,一些學院校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人文性課程過少,因此可以在教學大綱和講義的基礎上選定一批參考教材,剔除過時的、無用的知識,并配備多媒體教材和音像資料,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1]。
1.2實行開放性的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秉持開放性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使用交流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探索行業中的新知識和新動態。教師要使用問題式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社會中的各種影視現象,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
1.3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實踐
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對教學實踐的重視。這是由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實踐教學中要體現開放性,將集中性崗位實習、實驗和見習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和見習的機會;與當地的電視臺進行合作辦學,要求本專業學生能夠承擔一個欄目中從拍攝到策劃的所有工作,提高實踐教學效率。
1.4實行開放式的考核
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中,應該實行開放式的考核模式,無論是考核的內容還是方式都要體現開放性,主要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該提高試卷中操作題型的比重,并且結合創造性成果和小論文來替代傳統的書面考試,提高考核的實踐性。改革單次書面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使用動手實踐或者學期內作業平均分的方式來進行考核[2]。
在培養模式的制定方面要結合本校的實際辦學條件和市場實際需求,并且突出培養模式的特色性和開放性。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學生既要具備專業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知識和編導能力,又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水平、藝術鑒賞能力和理論修養,能夠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熟練和規范地策劃、編輯與制作,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計算機操作水平和高科技傳播水平。
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較高的政治素養,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和心理素質;第三,要求學生掌握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第四,培養學生捕捉社會發展走向和觀察生活的能力,并將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用廣播電視的方式表達出來;第五,要求學生對廣播電視理論的發展動態理論的發展動態進行了解;第六,要求學生對我國的文藝宣傳和新聞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予以熟悉;第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創造能力和較高的藝術修養[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課程結構應該體現特色性和個性化。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包括數據庫、計算機語言、影視精品分析、多媒體技術、動畫原理與制作、電視新聞與專題、非線性編輯、電視編輯技術、音樂與音響、影視照明技術與藝術、電視攝影技術、影視攝影基礎、電視美術、數字化影視制作技術、網絡節目制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電視寫作、電視節目編導與策劃、藝術概論、大眾傳播學、廣播電視概論等。課程涵蓋了廣播電視節目的編、錄、攝、采等所有的環節,強調課程設置的實用性。
課程設置分為3個層次:綜合性專業課程,包括電視教育節目制作、專題節目制作、廣播電視制作技術和廣播電視廣告創意與制作等課程,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系統化;廣播電視專項藝術課程,包括電視畫面編輯、廣播錄音技術與藝術、電視攝像和照明技術等,強調技能分解、逐層深入;基礎課程,包括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攝影基礎和藝術概論。
在此基礎上,還要開辦一系列人文方面的課程,著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課程結構體現“專而博”的特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在廣播電視制作行業的競爭力。
要有效地實現培養目標,就必須秉持開放教育的理念,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格力量、心理素質,知識和技術水平,將德育、智育和美育完美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美感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4]。
為了挖掘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學校可以鼓勵開展專業學生成立與專業相關的興趣小組,以興趣小組的方式舉辦攝影作品展、觀摩討論經典篇和流行篇、自創刊物、自編小品等,培養學生廣博的興趣和獨立的人格,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要定期舉辦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技能技藝大賽,鼓勵學生參與比賽,培養學生的勇氣和信心。學校要定期向社會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將學生的作品刻錄成光盤和展板,在學生的平時成績中納入成果發表,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熱情和成就感。
作為本校的一個新興專業,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專業建設是學校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因此要建設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就必須立足本校的辦學條件和社會對廣播電視制作專業的具體需求,提倡開放式教育和特色專業建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長期就業能力。
[1]韓美英.基于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的高職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三段式”課程體系[J].科技經濟市場,2010(10).
[2]陳燕,劉來權,呂永,等.以就業為導向的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就業崗位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3).
[3] 張妮娜.高校電視節目制作實驗課程初探[J].學園(教育科研),2012(1).
[4]顏秉忠.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構建電視節目制作專業課程體系[J].教育與職業,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