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海(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從超文本中淺析網絡自制節目發展原因——以《奇葩說》為例
王兆海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摘 要:隨著“互聯網+”概念持續走熱,“互聯網+綜藝”概念全新解讀了網絡自制節目和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模式和前景。本文主要探討網絡自制節目,以《奇葩說》為例,從其文本的構建方式和文本構建的理想受眾入手,解析當前網絡自制節目取得較好發展的原因。
關鍵詞:文本構建;超文本;網絡自制節目
在經歷了近幾年版權內容爭奪、寡頭并購重組、自制異軍突起等熱潮后,視頻行業開始告別野蠻式增長階段,漸漸進入到用戶體驗為主導、以專業化內容生產為要務的新時期。2014年,新媒體影視在市場規模和產業格局上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大量優質網絡自制內容的涌現,使視頻網站和電視臺幾乎站到了同一標準線上,投入和制作都實現了更上層樓。這些超級網絡自制節目的出現,或意味著網絡自制節目的春天即將到來。
1.1概況
從規模上來看“經統計,現階段主流視頻網站有大約60多檔自制節目,其中優酷土豆和愛奇藝PPS數量最多,都達到20檔左右?,F今主流視頻網站都建立了節目制作中心,新浪、優酷、搜狐都有自己的視頻演播室,當然也有了自己的王牌節目。根據2015年視頻網站原創自制節目統計,從近3年的各大視頻網站的自制名單來看,90﹪以上的節目都為本土原創的自制節目,其中2014年自制節目在數量上一舉超過30檔的大關,增幅較為顯著。
從節目類型來看,網絡自制節目的分類也類似傳統節目。大體包含新聞類節目、綜藝娛樂類節目、生活服務類節目、教育類節目、體育類節目這5類。根據資料分析,網絡自制節目的嘗試大都集中在娛樂類和少量社交傾向的節目類型里。而后自優酷土豆的《侶行》首度試水戶外真人秀,成功填補了網絡自制節目在類型上的空白,使之從娛樂資訊類向“網絡大綜藝”方向發展。其中《曉說》和《男神女神》兩檔節目表現十分突出,分別在互聯網脫口秀、互聯網選秀樹立了行業標桿。此外,《奇葩說》憑借網友的積極傳播和節目團隊的大制作,也取得了很高的人氣。
1.2超級網絡自制節目
這里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超級網絡自制劇”。“超級網絡自制節目”是針對“超級電視節目”而言的。所謂“超級”主要是指在節目制作成本、團隊組成和效果等方面的成本大。當然,網絡節目的超級制作是無法與電視節目的超級相比的,但就網絡自制節目這個環境而言,已經是有了質的突破,如愛奇藝的《奇葩說》。
《奇葩說》于2014年11月29日上線,上線后異?;鸨?。之所以稱其為超級網絡自制節目,是因為愛奇藝在12月的賀歲檔下,使盡渾身解數,手擲重金聘請專業的節目制作團隊,竭盡全力精心打造年度說話類綜藝節目。它由馬東工作室打造,被稱為億元級的“互聯網最大綜藝節目”,其中,僅盛邀蔡康永加盟就花去數千萬傭金。同時,該節目更是狠挖央視墻角,聘請金牌制作團隊傾力打造。《奇葩說》通過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真正打造出一部互聯網現象級的超級綜藝,打破互聯網綜藝和電視綜藝規格的界限,改寫國內內容產業格局。
而后,《奇葩說》以破竹之勢殺入市場,幾周時間內不僅收獲6000萬播放量,更引來美特斯邦威、光明莫斯利安、百事、洽洽瓜子、Jeep自由光和大眾等6大品牌投放。在這個冷清的冬日,以年度最火綜藝的熱力,點燃了視頻業界與廣告主的熱情,成為有史以來廣告主投放數量最多,效果最好的自制綜藝。同時有關節目內容和選手的話題和關注也是持續不斷。
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受到如此的追捧,并且發展勢頭之猛,與其超級制作的成本有關,更與網絡特性和節目內容的文本構建有著直接的關系。
3.1受眾定位分析——文本構建下的《奇葩說》暗含讀者
在構建文本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身份同時也有不同的接受者。從文本構建角度來看,《奇葩說》作為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代表,節目的暗含讀者與實際的受眾群體呈現出的契合度,應該與節目受歡迎程度成正比:即兩者契合度越高,節目受歡迎度就越高。反之,從《奇葩說》的發展情況來看,其節目制作構建的暗含讀者與實際的受眾確實契合度高,那么對于這檔節目而言,其文本構建的暗含讀者是成功的。從網絡來看網絡自制節目的受眾,如圖1。
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20~29歲的觀眾為絕對主力,其次是30~39歲的觀眾。從此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證,在關注網絡自制節目的群體中大部分都是80
后、90后。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群體被定義為價值觀多元化,追求個性化和自我的網絡原住民。對是非曲直、社會萬象和個人追求都有著個人的見解。

圖1 熱門網絡自制劇受眾年齡分布圖
那么《奇葩說》的暗含讀者是怎樣的呢?它的暗含讀者應該是:追求獨到、犀利直接的一個即將步入社會或剛入社會不久的“憤青”角色。這與前面所提到的網絡原住民80后、90后的特征契合度極高。那么是從哪些特點反應出它的暗含讀者的呢?主要從以下4方面。首先,節目名稱:《奇葩說》?!捌孑狻币辉~本是褒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隨著不斷的演變其被加上很多中性的其他含義,將其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十分離奇,不落世俗,個性十足,世間罕至,不同尋?;蚴挚尚?;其次,節目的參與人員。節目的參與人員,即奇葩選手分別來自辯論圈、教師圈、綜藝選手和民生圈,其各有鮮明特色;主持者為馬東、蔡康永和高曉松,分別以犀利直接、能言巧語等著稱。其共同特點就是直接坦率,與受眾特性統一;第三,節目的主題?!镀孑庹f》的主題大多是由網絡票選或熱門推薦而來,主題主要在社會熱點矛盾方面,這些主題所涉及的問題正是80后、90后所需要解決和明確的問題;最后,從節目形式來看?!镀孑庹f》采用了辯論的形式,形式簡單“粗暴”而又直接高效率,最后就共同問題越辯越明。這種方式通過表達自己,展現觀點,滿足了青年人自我展示和表達的欲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奇葩選手幫受眾說出心聲,從而幫助宣泄和排解一部分不滿。
因此從以上4點看來《奇葩說》對于暗含讀者的文本構建是充分的、全方面的,又可以看出暗含讀者與真實讀者的契合度很高。這便是《奇葩說》成為一個較為成功的網絡自制節目的原因。
3.2節目構建分析——超文本下的《奇葩說》
“所謂超文本,是一種非線性的信息組織方式。超文本設計成模擬人類思維方式的文本,即在數據中又包含與其他數據的鏈接。用戶單擊文本中加以標注的一個特殊關鍵詞,就能夠打開另一個文本。用戶接受內容時方便的聯想和跳轉,更加符合人的閱讀和思維方式?!本W絡時代的敘事,便是超文本敘事。羅蘭?巴特在《S/Z》中提到,“理想文本”,“認為文學作品的目的不僅是講述應該完整的故事,更應該重視改變讀者作為被動消費者的地位,將他變成文本的積極生成者。這就需要文本可以任意改寫,即‘可書寫文本’,這樣的文本才是理想的文本,網絡超文本正是這樣的理想文本”。網絡的點對點網狀化傳播和接受信息碎片化的特點,使文本的接受者更為隨意、自由,因此便成為了不受限制的主動“消費者”。
《奇葩說》節目正好符合這種超文本的思維,具體就體現在節目的交互性和當下性??梢哉f觀眾參與了節目的主要關鍵制作環節,而當下性體現在:其話題的內容,大多是節目受眾的關心的熱點話題,這些話題讓節目內的敘述接受者和真實讀者變被動消費為主動參與。這樣從交互性和當下性而言,都使真實讀者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使節目的構成方式由原來的單線或多線式變為擴散式發散式,這就形成了超文本的節目,這也是《奇葩說》在內容方面較為成功的一點。
本文只是在淺層次分析了《奇葩說》的構建方式,但是否適用于整個網絡自制節目還有待商榷;其次網絡自制節目中“網絡自制”的概念在學術中還有爭議,所以本文也沒有過多涉及,只是就其節目內容的構建方式入手,分析節目制作本身。
參考文獻:
[1]王黎鵬,薛凱元.我國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現狀的調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4).
[2]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李翔.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內容特色與生存之道[J].當代傳播,2014,(1).
[5]陳雨姮.《奇葩說》的成功模式探究[J].電影評介,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