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麗(作者單位:寧夏廣播電視臺)
分析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
閆 麗
(作者單位:寧夏廣播電視臺)
摘 要:“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指的是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融合在一起后,使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效果。有了媒介融合之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的競爭致使國內的廣播電視媒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漸漸變得成熟,特別是它的輿論引導能力獲得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在結合市場競爭和外媒輿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電視輿論引導功能的一些方案。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播電視;輿論引導
媒介融合的誕生給國內傳媒現狀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是傳媒界的重大變革,由此導致廣播電視輿論界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媒介的誕生給傳統廣播電視媒介的生存帶來了巨大壓力,如果不及時變通,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廣播電視媒介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勢必要進行一系列的變革調整,來獲得自身有利的生存狀態。
1.1主體地位下降,受眾者減少
廣播電視作為傳統的輿論傳播手段,已存在了很多年,但隨著互聯網絡等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絕大部分的年輕受眾更加傾向于新興媒介平臺,因為相對傳統媒介,網絡媒介給觀眾帶來的便利更多,傳播輿論更及時。正因為這些特點,導致廣播電視的收視觀眾急劇減少,其輿論引導的地位也不復當年。當互聯網的受眾有一定規模之后,勢必會對輿論的引導產生影響;另外在互聯網上,受眾能夠自由的、多元化的進行輿論交流,長此下去,會導致互聯網絡的輿論影響力超過了傳統廣播電視。
1.2平臺多樣化,輿論傳播機制出現新現象
廣播電視已經進行媒介融合,就會產生出多樣化的接收客戶端,致使輿論引導平臺變得多元化;此外,數字技術的誕生使傳統廣播電視的傳播模式發生了改變,使輿論引導機制出現了新的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電視媒介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今的電視已轉變了傳輸渠道,以地面無線、有線、衛星等傳播渠道為主,發展成為以電腦、手機等各類為終端的形式多樣的傳播形態。更重要的是,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獨有的特性給廣播電視受眾帶來了最直接、最原始的信息反饋,徹底改變了以往廣播電視只能單方面傳播的現象。被輿論引導客體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以往被動接受的局面有所改變。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給廣播電視的輿論引導帶來了諸多挑戰,廣播電視除了自身在不斷探索、創新當中,周圍的輿論環境也在快速地結構和重建。在這種形勢下,怎樣才能在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下站穩腳跟,重掌輿論話語權,是現今媒體機構運行者的首要責任。
2.1實現廣播電視傳媒轉型
媒介融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傳統到現代的轉型。近些年來,由于網絡輿論平臺話語權相對寬松、自由,網絡輿論已形成了公共輿論平臺,而現今的政府機構對網絡輿情相當重視,在社會發生轉型的時候,矛盾、利益糾紛源源不斷,在沒有傾訴渠道的情況下,更多人開始轉向網絡吐槽。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廣電傳媒應快速進行轉型,參與到數字化傳播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引導受眾,對典型事例進行適當采訪,給予他們一個充分訴說的合理平臺。具體方式有。
2.2提升廣電公信力,確保輿論引導的權威性
公信力是廣電輿論引導的根本,在當今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上的輿論五花八門,但廣電是一個專門的傳媒組織,其公信力還是占一定優勢的,它在長期的新聞傳播當中,已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專業傳播手段,具備足夠的能力確保即時新聞的可信度,足以保證傳播信息的權威性。雖然有這些條件在保駕護航,但調查顯示,近年來,廣電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2.3改進廣電輿論引導方式
受到網絡等新媒體的影響,傳統的輿論傳播方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亟須轉型。要轉型的話,可以從以下幾個發面來進行:其一,打造一批專業的新人才,例如主持人、記者、以及幕后團隊等;其二,改進媒體工作人員在服務當中所持有的生硬的說話方式,盡量溫柔,來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以此來增加傳播的人性化色彩;其三,引進新媒體之后,擴寬廣電的傳播產業鏈,增加工作人員,與受訪群眾進行及時、有效互動;最后,建立形式多樣的專業化制作團隊組織,積極開發多種節目,在具體欄目當中集聚一批忠實的受眾群體。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民眾需要一個合適的平臺來表達自己,因此,帶動了話語權在輿論引導上的重大變革,使得中國輿論傳播媒介最終變得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喬保平,冼致遠,鄒細林.再論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J].現代傳播,2014,(1):35-39.
[2]段鵬.提升我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的微觀策略[J].現代傳播,2014,(12):30-33.
[3]史寶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評論節目的特色研究——以《今日點擊(廣播版)》為例[J].今傳媒,2014,(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