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翔(作者單位:臨海市廣播電視臺)
空間結構是電視現場直播的基礎
方 翔
(作者單位:臨海市廣播電視臺)
現場直播是指在現場把事件發生的圖像、聲音及記者報道、采訪、受眾反饋等轉換為電視信號進行發射的即時播出方式,就新聞事件來說,它既是報道方式也是節目的播出方式。同錄播相比,現場直播傳播速度快、不可預知性強、影響力大,突破了時間、空間對錄制播出的限制。記者的現場拍攝、現場出境、節目播出和觀眾反饋在同一時間呈現,他把不同的空間串接在一起,將時間的同步性和空間的不同性進行了完美的銜接。直播報道體現了新聞報道所要求的及時、真實和互動,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與事件發生同步,還原事件本身。
電視現場直播重在現場表現,與廣播、微博、微信等直播節目形式不同,電視現場直播所展示的空間結構具有明確的具象性和現場性。電視現場直播的空間就是直播事件發生、發展的特定空間,它與直播事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離開空間結構電視現場直播就無從談起。對于直播事件來講,事件發生的空間作為整體而言是具體的,更是惟一的,無從替代的。
當中央電視臺、省級衛視的電視直播技術爐火純青,直播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縣級電視臺直播技術還處于探索階段。縣級電視臺一般經濟條件、技術條件都十分有限,現場直播經驗也非常欠缺。不可能購買昂貴的電視轉播車,租用衛星頻道和一些專用現場直播設備,更沒有一支現場直播的專業隊伍,因此縣級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困難重重。但是現場直播又是電視臺節目制作方面的必然趨勢,更是觀眾最迫切的需求。
電視是一種將不同的時空進行綜合串接的媒介形式,所有的節目都要在特定的空間當中得以體現,所有的內容都要依附相應的空間載體。現場直播的空間就是直播事件發生、發展的特定空間,它是與直播事件密切相關的,而不是獨立于直播事件之外的。如剛剛發生的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它發生的空間就在長江荊州段,如果離開了這個空間,它就沒有任何的直播效果可言。現場空間在現場直播當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現場是進行直播的必要基礎,而空間是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事件發生的現場空間,事件的進展就難以如實再現,現場直播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直播敘事的重要構成元素就是現場空間,脫離了現場空間這個元素,現場直播的敘事就難以進行。
現場直播的時間結構要完全遵循直播事件發生、發展的實際進程。所以電視現場直播具有即時性和確定性的特點。而在時間給定的前提下,現場直播必須著重于表現現場的空間結構,以對現場空間再現為基礎來反映直播的事件、人物和環境特征。
筆者所在浙江省臨海市,瀕臨東海、西有群山,每年最大的自然災害就是臺風。為了第一時間報道臺風動向,報道轉移災民和最新信息,記者嘗試過防臺救災的現場直播。下面就結合這一嘗試談現場直播對空間結構的要求。
就抗臺救災的電視現場直播而言,臺風所影響的地方就是現場直播所要關注的空間,在直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脫離這個空間,無論是攝像機的機位設置還是參與直播的一線采編人員都要集中在臺風發生的第一現場。離開了這個現場,這次直播就沒有了意義。在直播過程中,以下幾個空間必須有畫面、有聲音、有事件發展的過程呈現。
3.1臺風登陸或臺風來襲的現場空間。這個現場最具震撼力,最具現場感,所以要抓住這個現場,捕捉更多臺風到來前、到來時的畫面。在這個現場直播過程中,主演播室、氣象臺、防臺指揮部和沿海現場雖然處于不同的空間,但在同一時間內,通過電視現場直播這種形式把這些空間進行了串接,起到信息互通、信息擴充、信息更新的作用。但在直播過程中,沿海一線風大雨急,畫面拍攝危險比較大,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攝錄設備,比如公安監控、電信全球眼等設備進行畫面實時采集,實現對空間位置的全景呈現。
3.2臺風來襲時老百姓安全有序撤離的空間。這個空間位置是防臺救災現場直播的另一個重點空間。撤離的過程是運動的,也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也最具突發性。記得在一次撤離轉移的現場直播中,一位老奶奶不肯離開自己的老宅,最后在當地干部和武警官兵的攙扶下才安全撤離,整個過程剛好記者在現場,所以進行了完整的現場直播。干部、子弟兵與時間爭分奪秒的那份緊張,老奶奶最終安全撤離后的那份釋然,電視觀眾和撤離現場幾乎全程同步,及時性和現場感也實現無損呈現。在直播過程中,記者的現場出鏡可以將觀眾的空間位置和直播的空間位置進行重疊,縮短彼此的時空距離。
3.3臺風過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這對于直播來說雖然意義不是很大,但如果一定要采用直播的方式,典型救災點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對于抗臺救災的系列電視現場直播報道,一定要圍繞臺風登陸之前、臺風登陸、臺風過境等幾個集中的空間,報道發生的一切,讓電視受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是電視現場直播必須要做到的。
綜上所述,直播過程中空間的選擇一定要圍繞直播事件本身的發生地和相關地,離開了事件本身的空間位置,現場直播就毫無意義,所以,空間結構的選擇是進行現場直播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應用電視學編委會.中國應用電視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那世剛.電視現場直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試聽縱橫,2006,(6).
[3]倪敏孟雪梅.電視現場直播的發揮[J].新聞前哨,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