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丹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探究
張耀丹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自媒體的出現,傳統媒體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傳媒發展的需求,自媒體的出現使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自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被社會公眾廣泛接受和使用,傳統媒體遭到了冷落。在新的時期下,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實現傳統傳媒的創新是我們需要研究及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自媒體;傳統媒體;區別;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自媒體以網絡為傳播基礎,已經成為社會公眾廣泛接受和使用的傳播方式,自媒體表現形式主要有微博、論壇、微信等。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是對傳統媒體的挑戰,迫使傳統媒體必須進行變革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自媒體可以說是對傳統媒體的創新和發展。筆者主要圍繞自媒體的基本情況、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以及自媒體下實現傳統媒體的發展進行論述。
自媒體可以說是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因而自媒體可以看作新媒體發展的一部分。所謂的新媒體就是指新技術體系下產生的媒體形式。互聯網和電子通訊的發展,是新媒體產生的根源,新媒體包括數字電視、數字報紙、手機短信、數字廣播及移動電視等內容。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使自媒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可以說自媒體是集網絡化、數字化、多媒體化于一身的媒體形態,是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和最高形式[1]。
自媒體的發展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即“門戶網站”時代、“搜索引擎”時代以及“社交網絡”階段。自此,全民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媒體傳播方式,可以自主、自由地創作新聞和數據。自媒體時代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新聞和消息的傳遞。
2.1傳播主體的差異
傳播主體是新聞產生的首端,是通過媒體傳播的手段或工具,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傳遞出去的人,傳播主體對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受眾人群等有明確的把握和指向。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與社會公眾有穩定的關系,傳播的途徑是單向的,大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傳播媒體的信息,而且大眾傳媒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組織目標,有嚴格的新聞審查過程和機構。此外,傳統媒體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是生產資料的使用者和占有者。自媒體時代下的傳播主體是多元化的,公眾既可以是傳播的主體,也可以是接受的客體[2]。
2.2傳播內容的差異
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內容是經過媒體加工形成的,按照固定的規則和形式呈獻給社會公眾,社會公眾只有兩種選擇,即接受與不接受。社會公眾缺乏話語權和自主選擇的權利,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需要的信息和新聞。自媒體時代下的傳播內容十分豐富,它們是社會公眾參與形成的新聞,充分調動了公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媒體是以人際關系為基礎建造的媒體交流平臺,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所感興趣的信息,充分尊重人的自主性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2.3 傳播效果的差異
傳統傳媒與自媒體在傳播效果上差異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傳統傳媒具有權威性和可靠性,具有強大的社會感染力和號召力,所以傳統傳媒的傳播效果較強。比如奧運會的直播、天氣預報等權威性的新聞,傳統媒體往往以告知性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傳遞信息。自媒體的傳播效果也不能說差于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因為傳統媒體在權威性的發布方面存在優勢,可以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信任;而自媒體在小型的領域有其獨有的優勢,比如商場促銷、理財產品的開發、微商的傳播等,均離不開自媒體的支持和發展[3]。
“關注新聞熱點、暢談熱門話題”,這是太原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2015年1 月5日,新開辦的欄目《新聞微話題》主持人的開場白。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一個月不看報紙,可以十天不看電視,卻一天也離不開手機。人們更傾向于用一部手機實現信息獲取、溝通以及傳布的全過程,由此可見,新興媒體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太原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新聞微話題》欄目,便是在要求媒體多元化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其中的“熱點”“話題”便來自大家時刻離不開的手機。
人們對于“話題”的需求是永恒不變的,需要茶余飯后與人舒緩氣氛的談資與八卦,因而可以試想一下,一日三餐、365天,每次茶余飯后聊到八卦,那就是1000多個話題。大部分熱門話題基本上均產自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設備中的應用軟件。許多人每天起床、睡覺之前都會刷一下當天最新鮮、最八卦的熱門話題榜,而這些話題來自于軍事、財經、股市、娛樂等各行各業,但明星、作家、導演、電影等娛樂行業中的話題是最多的。可以說話題就是生產力,通過話題引爆把話題轉化成注意力和生產力,在電影和綜藝節目的推廣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微博已經成為電影和綜藝最重要的話題信息源。因此,傳統媒體就要積極融合這些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媒體,以實現自身的創新與發展。
4.1 充分發揮自身發展優勢
傳統媒體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優勢和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媒體發展體系,這是自媒體所沒有的。傳統媒體應該認識到自身的優勢,應該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傳統媒體的專業化程度高,而且在新聞的采集、編輯、制作以及傳播過程中,都有其成熟的流程和專業化的操作。傳統媒體可以通過自媒體進行包裝,把新聞傳播的線下方式擴展到線上傳播,豐富傳播的途徑和手段,提升傳統媒體的發展優勢。
4.2 創新新聞形式,關注社會動態
在傳統媒體轉型的過程中,應該創新新聞的形式,可以采用新的形態、包裝和風格的新聞報道和傳播形式,提高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傳統媒體要把握大眾傳媒的規律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結合媒體運營的特點,主動制造新聞議題,把握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新聞。并且傳統媒體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政治決策,對自身有正確的定位,準確及時地進行社會新聞的報道,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
4.3 結合自媒體提高傳統媒體的個性特點
隨著我國傳媒的發展,注重人們的個體對新聞的差異性需求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自媒體是尊重社會公眾需求的最好體現,所以傳統媒體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在新聞的產生和傳播過程中,充分尊重社會公眾的看法,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創新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傳統媒體可以發展實名制微博、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多種形式,如文本、圖片以及音頻進行新聞的傳遞,豐富傳統媒體新聞的傳播方式,使其更加靈活和便捷。傳統媒體還可以了解受眾的特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制定傳播內容和熱點話題;與自媒體實現有機結合,提升輿論導向力,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正確的新聞。
自媒體時代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發展的主流,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自媒體是傳統媒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和創新成果,所以,傳統媒體面對自媒體帶來的挑戰,應該積極進行創新與發展,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吸收自媒體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創新新聞的形式及內容,在自媒體的基礎上促進傳統媒體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蔣穎.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應對策略與發展之勢[J].新聞界,2011(9).
[2]胡志剛.自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探析[J].科技傳播,2013(17).
[3]廖君.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發展策略[J].新聞前哨,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