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峰
(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 黑龍江 161005)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必須適應新媒體時代給新聞采訪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特別是要深刻認識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的重要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新媒體時代的理解,才能更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不斷創新新聞采訪工作,推動新聞工作不斷上新臺階。
由于新媒體時代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共享性、高效性、互動性等諸多特點,這也就使得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訪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是新聞采訪難度較大。從傳統媒體來看,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深入到采訪第一線進行采訪工作,否則就無法掌握新聞事實,同時也不可能通過深入的采訪而變成獨家采訪。但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變得更加快速,可能只是抽根煙、吃頓飯的時間,新聞采訪已經完成并且已經通過網絡進行了傳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采訪工作,因而新聞線索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就會受到挑戰,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由于其速度更快、傳播更方便,因而任何一家媒體想要做獨家采訪更是難上加難。
二是新聞采訪要求更高。由于新媒體時代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各類知識、理論、信息、新聞在網絡上可以說是“鋪天蓋地”,因而人們獲取知識、理論、信息、新聞的渠道和數量越來越多,這也使得新媒體時代信息變得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和碰撞化。這就使得新聞采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新聞采訪必須準確、及時、快速,否則就會被別人“搶走”;特別是由于新媒體時代新聞數量極大,如果不具備自身的特色,就無法打動受從。比如在新聞采訪中,如果只注重新聞事實,而不注重對新聞事件的解釋,就不可能吸引受眾,這就對新聞記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新聞選題要求更精。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但也各成體系,特別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想比,無論是在時效性還是在受眾數量方面,都不具有比較優勢,因而傳統媒體也在這方面狠下功夫,這就使得新媒體時代新聞數量、新聞時效、新聞內容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得受眾的選擇余地更大,因而要求新聞記者必須確定更新、更精、更吸引受眾的選題,必須由“全面覆蓋”向“重點選擇”轉變,既要“精選”又要“精編”,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新聞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不斷拓展新聞的發展空間。
一是新聞采訪思維模式創新化。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積極推動思維模式創新,以更加敏銳、更加獨特、更加開闊的思維開展新聞采訪工作,否則就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提出的挑戰。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將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發散思維應用到新聞采訪當中。比如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必須改變過去“隨大流”的采訪模式,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新聞點開展采訪工作,突破原有新聞事件的結構和范圍,將需要解決問題的領域與其他領域進行交叉,這樣能夠使新聞采訪工作更具創新性。
二是新聞采訪來源渠道創新化。新媒體時代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就給新聞記者開展采訪工作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特別是通過網絡,能夠極大地拓展新聞采訪來源和渠道,因而新聞記者必須用好、用足、用活新媒體給采訪工作帶來的有利條件,能夠更直接、更快捷、更方便的查找和發現新聞線索,比如可以通過與網民進行互動,采取“新聞線索獎”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拓展新聞采訪來源。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將“互動性”作為重要的采訪方法,通過加強與網民、與讀者、與受眾進行互動,不但有利于為自己獲取新聞采訪線索提供方便,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吸引網民、讀者和受眾,可謂“一舉多得”。
三是新聞采訪專業模式創新化。無論是在舊媒體時代,還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想更好地開展采訪工作,就必須具備專業化和職業化素質,否則根本無法取得更好的成效,而新媒體時代更是對新聞記者的專業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記者必須著眼于提升新聞采訪的獨家性和時效性,以加強新聞采訪的深度、廣度、高度、力度“四度”為原則,積極推動專業化采訪模式創新。一方面,要將市場經濟理念引入到新聞采訪當中,牢固樹立“服務理念”,一切以“受眾需求”為導向,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新聞采訪“四度”;另一方面,要在加強新聞采訪“獨家視角”上狠下功夫,拋棄“拿來主義”,善于從同樣新聞事件中挖掘不同新聞點,形成具有獨家特色的新聞采訪內容。
總之,新媒體時代給新聞采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必須進一步加深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特點以及發展趨勢的認識,積極推進新聞采訪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創新,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給新聞采訪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推動新聞采訪步入更加理性科學和優質高效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