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喜(作者單位:廣西龍州縣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拍攝中的注意事項
蔣新喜
(作者單位:廣西龍州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采訪是電視記者獨具特色的調查研究活動。而電視拍攝又是做好電視采訪必經的一個重要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要做好電視采訪,就必須做好電視拍攝。
關鍵詞:電視攝像藝術;應用;注意事項
電視畫面是電視節目內容的一個重要體現,通過電視畫面中包含的色彩、動畫、聲音等不同形式能夠給受眾呈現一種繽紛絢麗多彩的創意世界,同時電視畫面也形成了電視語言的一個基本要素,利用一個一個小的電視元素結構,組合形成了整個電視節目。
1.1電視新聞拍攝過程中更多的采用固定鏡頭,主要是因為每一條電視新聞的長度都是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電視新聞時間內將更多地展現和傳遞更大的信息量,需要盡可能地減少使用推拉搖移方式,同時整個電視新聞的節奏也是比較明快的,因此在具體拍攝過程中,更需要合理使用推拉搖移方式,盡可能多地采用固定鏡頭,充分展現整個新聞的藝術效果和真實性,以增加新聞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1.2電視鏡頭。這是電視新聞元素的基本組成單元,是形成一條完整的電視新聞必須完善的零部件結構,因此需要在新聞采訪過程盡可能多地拍攝更多的鏡頭,同時鏡頭內涵也需要充分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需要保證鏡頭配套設備的完整性,也需要保證拍攝角度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1.3角度。拍攝角度也是電視新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拍攝角度就是攝像機和被拍攝對象之間形成的夾角,拍攝角度的變化會對主體、陪體、前景、背景以及各個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和因素變化,因此在完成不同角度的拍攝過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和展現效果,通過對不同的情緒、情感、事件的反映,能夠真實地反映所要表達的新聞主題,將人物和環境之間的拍攝變化很好地加以體現,使拍攝角度更加鮮明,更加具有新聞特性,也能夠更好地強調、突出某一個事物、事件、人物、故事的表現力,同時將一些不需要的或對新聞來說不強烈的對象加以削弱,從而突出新聞要素,體現新聞的表達效果。
2.1運用各種拍攝技巧盡量規避不宜在電視屏幕上表現的東西,讓拍攝的每一幅電視畫面唯美、唯真、唯善,是電視攝像記者責無旁貸的追求和責任。只有這樣的電視新聞才能引導觀眾向真、向善、向美。
2.2電視新聞需要真實的、精心的去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和細節,從而凸顯主題,達到言有盡、意無窮的新聞表達效果。
2.3挑、等、抓、搶是電視攝像記者的基本功,在采訪調查過程中,必須根據新聞內容、新聞主題、新聞人物、新聞事件等各個新聞要素加以把握和識別,將那些最能夠真實地表達人物內心世界以及事物特色的關鍵畫面加以統籌規劃,這樣就需要攝像記者擁有挑、等、抓、搶等最基本的拍攝功底。首先,攝像記者要能夠對所拍攝的畫面進行選擇,拍攝一些具有新聞感染力和透射力的畫面;其次是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善于捕捉一些精彩的瞬間畫面;再次就是學會對新聞畫面的抓拍,獲取最真實的新聞畫面,使新聞內容更加真實;最后就是搶,可以在等待過后將最具有爆發力和感染力的畫面搶先拍攝,使瞬間定格形成永恒。
2.4有句行話說,錄好同期聲,電視新聞將成功一半。可見同期聲和畫面同樣重要。第一,同期聲使電視新聞風格活潑,富于變化;第二,利用電視畫面和聲音一體化的功效,可以將一些比較刻板的、不具體的特點通過一些具體的形式加以表現;第三,在對同一檔節目采訪調查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對同一事件的長時間追述,則可以在該期的采訪過程中,對前期節目進行回憶,很好地將過去加以表現,可以彌補電視畫面對于過去事件的表現力不足的缺點;第四,利用對同一提問的重復采訪,可以增強節目論辯的說理、說服力等。
2.5人物反應必須要真實、可靠,通過真實可靠的人物反應可以真實地呈現和表露人物內心世界,這也是攝像工作人員需要盡全力捕捉的一個畫面,提前將攝像機打開,隨時做好捕捉畫面的準備工作,然后適當延長關機時間,將人物對外界刺激反應的全過程能夠真實地加以記錄和表現。
2.6采訪拍攝前,投入真實情感,對新聞事件的各個要素做到準確把握,心中有數;采訪結束后,可以和后期編輯工作相融合,對自己拍攝的新聞內容做出正確評價。
2.7采訪前將需要的資料準備妥當,對任何一個環節的內容都要真實地加以表現,保證在最準確的時機拍攝最美的畫面。
電視新聞攝影記者不能夠單純地將其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術活看待,需要在提高拍攝技術、技巧的同時,將技術和藝術相結合,使受眾可以在了解相關新聞信息的同時欣賞到美麗的畫面。
參考文獻:
[1]彭穎.淺談電視攝像[J].學周刊:A 版,2011,(1).
[2]劉愛國.試論電視攝像應具備的意識[J].新聞天地(論文版),2008,(7).
[3]熊志琴.論如何讓時政新聞活起來[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8).
[4]邱建浩.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四化”創新[J].現代傳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