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蕊(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編輯思維探討
苗小蕊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節目作為人們的收視主流,它不僅需要前期的作品構思、拍攝錄制,還需要后期的剪輯、編排,這是一個整體的統一的過程,缺一不可。而且后期制作的水平會直接影響電視節目最后的呈現效果,對節目的收視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后期制作人員的編輯思維可以說是電視制作的點睛之筆。本文主要探討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編輯思維。
關鍵詞:編輯思維;后期制作;電視節目
隨著十九世紀末圖像傳送技術誕生后,電視機的生產就此展開,電視節目也就隨之飛速發展?,F今社會電視節目種類繁多,豐富多彩,不僅為大眾的業余生活帶來了歡樂,更是發展成了一個產業。我們對于電視節目的了解大多是關于前期的拍攝過程以及最后的傳播結果,對電視節目的后期剪輯編排過程不甚了解。對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編輯思維也沒有什么認識。事實上,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在整個節目制作流程中起著點睛的作用,而其中畫龍點睛之筆則是后期制作中的編輯思維。
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是根據對應的電視節目的主題,經過一定的剪輯手段,將采集到的相關素材進行合理的修改、剪輯與編排,將其制作成為一個可以播放的,可觀看的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后期制作的編輯主要是將電視節目所需的主體動作先進行分解打斷,再運用蒙太奇的手法重新塑造形象,使其符合主體。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的編輯思維是指電視工作人員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思維對整體材料有全面的認識及剪輯的方向結果,通過技術手段對收集到的各類素材進行剪輯、加工、編排、重組。其中編輯思維的最終目的是掌握電視節目的形成過程,編輯思維的對象是被剪輯的各類信息,編輯思維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是通過運用相關的工具和技術來實現的。
作為電視節目制作必要過程的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后期制作的水平不僅會直接影響電視節目最后的呈現效果,還會影響收視率,后期制作的質量要得到保證,作為后期制作中畫龍點睛之筆的編輯思維就是重中之重。這就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編輯思維的意義,它不僅是后期制作人員所需要具有的能力,更能影響整個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
2.1后期編輯的形象思維
人們在業余時間多選擇觀看電視節目的原因是電視節目的內容更直觀。它可以幫助人們記錄現實中、時空中的主要形象,這與閱讀紙媒和聽音樂不同,在文字和音樂里,我們可以天馬行空,不拘自己想象,同一個對象會有無數個不同的形象。而電視節目則會呈現它所記錄的形象,電視節目的畫面更為直接和客觀。形象思維活動就是以客觀的物象作為思維方式的對象。但是,由于觀眾個人思維和理解之間存在的差異,電視節目中如果播放的畫面很單調,就不能完全體現節目所要表達的情感,此時,還需要對應畫面結合相應的語言環境,才能更好地表達電視節目所要表達的意義。通過每個細節的描繪、鏡頭的分割、音樂和語言的綜合運用,經過藝術手法將畫面、音樂、文字結合起來,使電視節目所呈現的效果更富有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這是電視節目編輯思維的最基本的層次,也就是第一層次形象思維的價值。
2.2后期編輯的邏輯思維
相比而言,更深一層的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編輯思維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指以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為接入點,組織和構建信息的思維活動。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和特點是不具體的,很難捉摸。雖然邏輯思維的表現很模糊,但是它仍然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編輯過程中的重點。單一畫面不能體現什么,而通過邏輯思維的整理,緊密了畫面的關系,模糊的畫面含義也更豐富。因此,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編輯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讓電視節目的展開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更具條理性。在紀實類節目中,邏輯思維顯得尤為重要,需要貫穿整個電視節目,以保證電視節目的真實客觀,富有邏輯。在其他類別的電視節目中,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這樣就更能增加節目的層次感。
2.3后期編輯的創造性思維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工作人員不僅要有可以將獨立的片斷連接起來的技術手段,如蒙太奇手法,為了更清楚地表現電視節目所要表達的故事情感,還需要把片斷連接得富有邏輯性,這需要用創新精神去創作。編輯思維的創造性可以表現出受眾在節目里感受不到的東西。創新性思維可以通過聯想暗示的方式,給觀眾傳達電視節目所抒發的感情并激起觀眾的思考。后期制作人員的創造性編輯思維是更深一層的思考,對編輯思維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起到促進和補充作用。
我們知道,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根據制作的主題通過后期制作人員的特定思維模式去進行構思和剪輯編排,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對聲音、圖片、片段的剪切或相加。因此,為了電視節目的完整和全面,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既可以分開單獨運用,還可以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編輯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綜合運用。
參考文獻:
[1]胡江.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技巧[J].科技信息,2011,(14).
[2]胡素琴.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術的研究[J].科技資訊,2009,(24).
[3]沈靜.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編輯思維的探討[J].河南科技,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