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雅 李 榮(作者單位:內蒙古電視臺)
基于受眾需求的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蘇 雅 李 榮
(作者單位:內蒙古電視臺)
摘 要: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是以受眾需求的滿足程度來衡量的,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電視新聞編輯作為電視新聞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們在探討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其進行重點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受眾需求;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電視節目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而電視新聞作為在電視節目中占比最大的節目類型,其傳播應該立足于觀眾的需求,只有這樣電視新聞才會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節目效益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作為電視觀眾,在收看電視節目時,首先既要體驗到電視節目內容的豐富多彩,同時還要求獲得更加多樣化的觀看感受。目前很多電視新聞節目的播出形式早已不能滿足受眾的收視需求,因此,有必要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模式,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質量,以收獲更多的受眾。
1.1對信息的需求
增強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是觀眾關注新聞的主要目的,這是觀眾對于社會和生活的必然需求,同時,觀眾也需要通過電視新聞來擴展自身的知識面,除了增強閱歷,還能夠更好地掌握時事,滿足受眾對新聞、資訊、信息的需求。
1.2對時效的要求
電視新聞傳播最重要的優勢就是能夠快速有效地進行信息、新聞、資訊的播報和傳播,已經積累的大量的收視人群,目前還是有許多受眾習慣于從電視媒體中獲取新聞。所以說,受眾對于電視媒體的時效性需求是非常高的,新聞播報的時效性也是受觀眾對電視新聞收視需求關注的重點之一。
1.3對真實性的要求
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的生命,是其生存的基礎和原則,一篇新聞報道無論如何精彩或吸引眼球,假如缺乏真實性,那么這篇新聞便失去了傳播的價值,所以說,真實性作為新聞的本質屬性,觀眾對其更有非常嚴格的需求。觀眾希望從新聞播報中獲取的都是真實和客觀的信息,觀眾需要通過新聞來實現對自身的正確指導,真實性是新聞播報受關注的最主要途徑。
2.1新聞內容的整合與創新
電視新聞內容的選擇和整合,取決于該檔新聞節目的節目特色,既要把握好稿件信息的呈現方式,又要實現各環節的協調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新聞在呈現到觀眾面前時精致而緊湊,并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的新聞立體感。通過對硬新聞的軟化處理來對電視新聞內容進行創新整合,不斷優化電視新聞的創新播報渠道,通過改變文宇播報語氣或增加資料性畫面來提高電視新聞本身的觀賞性,這對于擴大電視受眾范圍有著積極影響??梢圆捎眯率降膭幼髦谱骱吞幚砑夹g,使新聞素材的圖像以及文字的多樣性實現創新,這樣做的優勢在于給觀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新聞觀看感受,而新穎的圖像展示以及文字播出的新思路,使觀眾獲得新的認知。
2.2切實符合觀眾的需求
在新聞背景和鏈接應用方面,電視新聞編輯需要突出電視信息含量的豐富性,以此滿足受眾的觀賞需求。媒體為了能夠把新聞信息進行更加全面和準確的解讀,讓觀眾對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就不能夠只是簡單地復述歷史事件,這種新聞的播報形式不利于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全面了解,也使觀眾對新聞本身失去興趣。所以說,創新的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全面整理新聞事件的背景,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讓觀眾對時間的由來進行全面的了解。除了對事件背景的陳述外,新聞播報的過程中還要高度重視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這種創新是受到網絡媒體的啟發而來,能夠極大地提高新聞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從理論準確性方而分析,還應當突出互聯網的影響力對電視新聞播報的影響,以此來突出新聞播報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最后,還可從短信平臺和熱線電話方面完善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環節,這對于電視新聞傳播效果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3注重時效性
對于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編排,新聞編輯工作者還需要從時效性方面進行革新。對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優化新聞播報內容的順序,從而滿足觀眾對電視新聞信息的需求。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電視新聞播報也具備了更加先進的技術支持,這遠比報紙等傳播媒介有著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其中尤以現場直播的時效性更能激發受眾的觀看熱情,這與受眾迫切想要了解事件后續發展的心理是相互對應的。目前,電視直播節目在電視編排中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反映出觀眾對于新聞事件的后續發展的關注高度吻合,也反映出電視節目發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彌建立.再現過去的新聞事實——電視新聞還原“過去時”的畫面編輯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5-91.
[2]韋嘉奇.創新思維指導下電視新聞編輯的時代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113.
[3]陳姍敏.試論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如何運用網絡新聞資源突破傳播理念[J].才智,2012,(30):183.
[4]周國卿.淺議電視新聞編輯靈魂的主干線——創新思想[J].傳播與版權,2013,(4):83.
作者簡介:蘇雅(1981-),女,內蒙古人,本科;李榮(1984-),女,內蒙古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