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軍(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新聞信息中心)
由虛假新聞看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
易 軍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新聞信息中心)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21世紀迎來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整個世界隨時隨地充斥著各型各類的消息。有的消息純粹是為了吸引眼球,自己制造話題,唯恐天下不亂;而有的消息則幫助大家了解這個世界的新動向,了解事件的真實經過,還大家一個真相。其中,新聞記者作為消息的來源之一,應該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堅持新聞的真實性。但是,總有一些新聞記者為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誘惑,在利益的驅動下,做出一些失真的報道,這不僅是在傷害當事人,也在抹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本文將以虛假新聞為案例,來探討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虛假新聞;新聞記者;職業道德
記者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行業。主要從事新聞紀錄、新聞報道等。新聞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中的一種,其職業道德也是在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框架之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鄙頌橐幻侣動浾?,就應該遵守該行業的職業道德,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媒介商業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新聞事業的負面影響也隨之不斷加深。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偏離事實,做出種種有違新聞真實性的行為。
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如下:(1)新聞記者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2)新聞記者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忠于事實,不搞虛假報道,以人民利益為準繩;(3)新聞記者要敢于謳歌正義與光明,揭露邪惡和黑暗,主持公道,堅持正義,不畏懼任何壓力,要和人民群眾緊密相連;(4)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奉公,不利用工作之便謀私利,不拿版面做交易,吃苦耐勞,深入基層,有良好的新聞意識,遵守新聞紀律,勇于獻身新聞事業等。新聞記者只有嚴格遵守以上職業道德規范,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2.1案例一
1942年陸定一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其后,范長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睆倪@兩句話,我們可以提煉出一個重點詞匯“事實”,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否則,新聞就不能稱之為新聞,而是謠言,新聞記者也不再是新聞記者,而是八卦者。
2010年的3月30日,《華西都市報》和《重慶日報》這兩家媒體竟然在同一時間曝出中國作家協會在重慶舉行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入住五星級酒店,甚至是總統套房,而一餐的費用竟高達2000元之多,相當于平民階層一個月的工資,以及一系列的奢侈浪費的行為。消息一出,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抨擊中國作協的奢侈之風??墒鞘聦嵞?,中國作協參與會議四位人員住的都是賓館的標準房間,吃的都是自助餐,很簡單。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這兩家媒體的新聞記者違背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他們扭曲事實,制造輿論話題,沒有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沒有忠于事實;他們誤導人們群眾,不利于社會穩定,沒有堅持新聞的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沒有表現出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行為;他們為了博眼球,沒有主持公道,堅守正義,使中國作家協會蒙受不白之冤。
2.2案例二
2014年8月6日,山東某市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一段長約1分24秒的視頻,標題聳動,名為《山西五臺山僧人群毆女游客》,被國內外網站瘋狂轉載,引發熱烈討論。后經《山西日報》揭露真相: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五臺山僧人群毆女游客,叫囂老子打死你》的視頻,實際上出自2007年1月9日騰訊大渝網“騙群眾打記者襲警察,假和尚打出政府軟肋”的圖片新聞,視頻和照片屬于移花接木。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山東某電視臺的新聞記者違背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他們自己憑空捏造新聞,詆毀山西五臺山的僧人,可能引發宗教信徒與群眾之間的沖突,不利于社會和諧。該節目的新聞記者違背了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忠于事實,不搞虛假報道這一準則。該新聞記者應該好好地進行反省,不要為了收視率而弄虛作假,違背當初做新聞記者的那顆純潔的心。
記者,特別是新聞記者,一直處于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定要立場堅定,拒絕誘惑,否則,很容易淪為利益的犧牲品。當今的新聞界,利益的驅動以及滿足受眾人群的心理訴求影響了部分新聞記者的價值觀,所以才會有虛假新聞的出現。
記者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一定程度上代表廣大人民的心聲。記者也是群眾的千里眼,觀察世界上的一切動向。所以,身為一名新聞記者,最重要的就是真實地進行報道,虛假新聞不能也不該再出現了,否則,那將會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傊?,新聞記者一定要堅守職業道德規范,成為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群眾最干凈的眼睛。
參考文獻:
[1]梁華.淺談新聞工作者職業精神的缺失和重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2)
[2]孫明霞,李明星.由虛假信息看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J].科技傳播,2010,(8).
[3]康來成.從“06年十大假新聞”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與操守的缺失原因[J].新聞知識,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