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臺是傳輸制作電視節目的單位,電視節目的制作是專業的編輯來制作的,編輯負責節目的聲音、視頻、圖像、文字的處理工作。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電視編輯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便加強職業素質,制作出質量更高的電視節目。本文以電視臺編輯為研究主體,講述如何強化素質,以便更好地為觀眾服務。
編輯的素質對于電視節目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編輯是將聲頻、圖像等素材加以整合、策劃、優化,最后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一位具有優秀素質的電視編輯,往往能夠制作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所以電視臺應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對編輯素質的培養。
1 電視臺編輯工作的現狀
1.1 沒有考慮到觀眾的主觀感受
有些編輯只是單純為了工作,為了完成任務,沒有認識到電視節目是面向的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不到電視節目制作水平的高低對收視率的影響,或者無法從觀眾角度了解觀眾的需求。節目內容遠離觀眾的生活,有時為了收視率,粗編濫造,令人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感到半信半疑。
1.2 形式符號運用單一
電視節目結合了聲音與圖像等其他形式多樣的素材,往往編輯在制作節目時為了追求真實性,忽視了藝術性。藝術性能夠使畫面更加形象美觀,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相當一部分編輯認識不到這點,不能將真實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如一些圖表和動畫等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1.3 時效性差
新聞節目具有時效性的特點,能夠使觀眾及時了解到大事小情,社會發展動態。新聞事件要給觀眾一種新鮮感,使其感受到事件真實發生在身邊,與其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一些電視臺播放幾天之前的事件報道,早已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這樣的節目不能體現出時效性,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 [1]。
1.4 聲畫脫節
編輯在制作過程中沒有將聲音與畫面很好結合,一些節目注重解說,主持人的語速較快,沒有留給觀眾思考的時間;或是聲音與圖畫不同步,明明此時出現的畫面,而解說卻是上一個畫面的內容,解說已經進入到了下一個話題,而畫面仍然停留在上一個內容。
2 電視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2.1 漢字讀音素質
無論是編輯還是銀幕前的節目主持人都要與文字打交道,中國漢字繁多復雜,有些讀音很難掌握,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會引起歧義,帶來荒誕的笑話,誤導觀眾。所以漢字讀音素質是編輯必備的基本素質,應給予高度重視,不僅要求掌握漢字的讀音,還應掌握詞語的積累。
2.2 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
編輯負責新聞報道的制作,少不了對黨和國家政策路線的報道。政治素質也是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一個政治覺悟高的編輯,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輿論節目,才能使觀眾對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加深理解。一個合格的編輯必須要有高水平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能夠抵制金錢誘惑,將新聞節目的真實性展現在觀眾面前 [2]。
2.3 采訪素質
電視臺編輯為了追求節目的真實性,第一時間向觀眾傳遞事件發展信息,通常會深入到現場或者基層中,采訪親身經歷或目睹事件經過的人物。采訪方式應根據場合而定,在采訪中語氣和藹可親,語速適中,思路靈活多變,盡量將想到的與新聞報道有關的都采訪到。
3 強化電視臺編輯素質的措施
3.1 搭建與觀眾溝通的橋梁
編輯換位思考,利用業務時間,深入到群眾基層當中,或建立電視臺微信公眾號與新浪、騰訊微博,及時發布節目動態信息,利用網絡加強與觀眾的聯系,了解觀眾的心聲,關于節目有什么意見與建議,了解觀眾的需求,以便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進。
3.2 真實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
將真實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不要指為了追求真實性,而忽略了藝術性。運用新穎鮮明的形式風格來包裝節目。加強美學修養,將節目與美學結合起來,運用圖表和動畫增加節目的美觀,滿足
觀眾的審美要求 [3]。
3.3 突出時效性,增加新鮮感
制作播出的新聞節目保證是當天發生的事件,從多渠道了解新聞事件的動態信息,使觀眾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以新聞報道的事件為契機點,延伸節目內容,使觀眾通過事件得到經驗教訓,達到教育啟示的功能作用。
3.4 增加節目內容與聲畫同步
發揮奇思妙想,增加節目內容,增加節目版塊,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采集觀眾感興趣的關注的話題,運用多種制作方法,改變節目形式,豐富節目內容。制作過程中注意要將聲音與畫面銜接起來,保證二者同步。
4 結語
電視臺編輯應該具備漢字讀音素質、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采訪素質、知識儲備素質,提升這些素質需要搭建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將真實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突出時效性,增加新鮮感,增加節目內容與聲畫同步,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