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年代,電視作為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基層電視臺,因投資額度低、信息量少、可觀性不強等因素導致基層電視臺收視率低下,所面對的困難更是日益加重。本文將結合視聽語言藝術,探討基層電視新聞欄目的設計。
電視新聞引導社會輿論,在當今社會的信息傳播中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觀眾對電視新聞欄目具有可選擇性,因此,創新欄目形式和內容是目前基層電視新聞的當務之急,也是提高收視率的關鍵。基層電視臺與省級、中央級的電視臺不同,面對的是特定范圍內的受眾,決定其影響力的是受眾對電視欄目的評價。面對巨大的壓力,基層電視臺的新聞欄目為吸引更多受眾必須力求豐富新穎,避免過多與省級、國家級電視臺所播出的內容相同,應加大對當地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拓展基層新聞視野。
1 基層電視新聞欄目與視聽語言藝術
視聽語言是一種感性語言,通過合理安排感官刺激(如鏡頭調度、音樂技巧等),向受眾傳播信息。受眾通過電視新聞獲得相關信息,同時具有與新聞畫面交往頻率的定期性和密接性。要想建立起受眾和某個電視欄目的長期關系,就需要正確運用新聞的視聽語言藝術,將強大的現場感和時效性與電視新聞進行有效的協調與配合。電視新聞具有真實性、快捷性、信息易懂、現場感強、獲取信息便利等特點,這也是源于電視新聞與視聽語言藝術的良好結合,兩者互補,將視聽藝術和新聞完美統一后的新聞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視新聞欄目策劃中,視聽語言藝術是連接觀眾和新聞的紐帶。欄目的形式、內容和制作都必須考慮到新聞的可讀性、真實性、視聽效果等。針對基層電視新聞的特點,在策劃基層電視欄目時,不能只進行模式化的新聞報道,要根據當地特色與民眾需求,貼近地方人民的生活,掌握地方經濟、教育、相關政策等脈絡,設置相應的新聞欄目。通過拍攝和現場采訪,組接畫面語言和現場語言,重現整個新聞現場,這就是視聽藝術的優勢。利用視聽語言藝術,將整個新聞欄目制作的畫面,以流暢、獨特、易懂的特點征服觀眾,使觀眾收看新聞節目后能夠回味無窮。電視新聞作為媒介,其獨特的視聽藝術吸引導著受眾。節目通過運用特技,如“蒙太奇”“馬賽克”“停向”等手法,在保持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突出新聞的主題,提高新聞藝術的感染力,能提高基層電視新聞的可觀性和收視率。
2 策劃基層電視新聞欄目的要點
2.1 明確定位,提高新聞節目的制作能力
基層電視臺新聞欄目的設計,必須明確自身定位,切不可隨波逐流。基層電視臺因受各種因素條件的限制,很難做出像上級電視臺那樣的深度報道,更不能完全播出相同的新聞。因此,基層電視臺的新聞欄目應基于當地的經濟、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挖掘當地新聞特色,做出具有當地特色、滿足當地觀眾審美需求的新聞節目。當下許多基層電視新聞中都會出現,新聞內容與畫面不相符、利用無關的文字畫面與新聞配合的現象,這就大大降低了電視新聞的視聽效果。因此,在制作電視新聞時,新聞的文字內容和畫面必須切合實際、符合邏輯,加強畫面的沖擊力,利用好電視新聞的視聽藝術特點,拍攝出與新聞內容相符合的畫面,對新聞的解說和畫面應同步。基層電視臺必須做好這些方面,才能策劃并制作出優秀的新聞欄目。
2.2 合理運用視聽語言
電視新聞欄目的策劃不僅要求題材新穎,更要求對事件進行客觀報道,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把握好電視新聞的視聽語言,將“如何反映”“如何報道”立于電視新聞的重點。基層電視新聞要提高現場感,以滿足受眾對事件的好奇心。例如,設立現場演播廳,基本達到90%以上的現場報道。這樣的新聞欄目不僅具有強大的畫面沖擊力,更能保持新聞的及時和準確。隨著新媒體的涌現,人們對視聽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場感的提高、播報新聞的生動性是吸引受眾眼球的關鍵。視聽語言在電視新聞欄目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再創造的特點,可以將展現出的時事新聞最大程度地生活化,更能使本體與其他載體有效結合,制作出更好的現場新聞。
2.3 融入多種視聽元素
電視新聞欄目策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采訪好的視頻進行編輯制作。在保障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對原有的資料素材進行加工,提升整個電視新聞欄目的收視率。因此,在編輯視頻時,應結合音樂、影視片段、動漫等創新元素,提高電視新聞欄目的趣味性,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形式。例如,在新聞中巧妙地融入音樂元素,可以深化新聞主題內容,增強視聽感染力,提高觀眾興趣。在新聞畫面資料缺少的情況下,可以靈活利用漫畫、照片等來補充,以充實與活躍整個新聞欄目。因此,多種視聽藝術手段的利用,能顛覆傳統的電視欄目策劃思維,拓寬基層電視新聞欄目策劃思路。
3 結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加大了媒體之間的競爭。基層電視臺只有創新新聞欄目,完善電視新聞制作,合理運用現代科技,切實地迎合受眾審美和媒體特點,將視聽語言和電視新聞完美結合,才能使基層電視新聞欄目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