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節目收視率是一個電視節目好壞的直接體現,也是對電視節目的形式、類型、生命周期進行有效調整的重要依據。電視節目作為向受眾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它不但要承擔著媒體的社會責任,也要保證信息的價值性,同時要堅持以受眾為中心,提高節目收視率。本文主要對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與受眾本位的有效平衡展開了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絡的發展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此背景下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對于電視節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這一變化,電視節目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與改革,從而保證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但是部分電視節目在進行創新嘗試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極差的社會反映,使得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失衡。因此如何在節目創新的過程中有效地平衡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之間的關系便成為了電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1 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的概念
1.1 電視節目收視率的概念
電視節目收視率就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收看某一特定電視節目的人數占該時間段內看電視總人數的百分比。為了保證電視節目收視率結果的準確性,通常會有專門的調查公司采用抽樣的方式進行電話、問卷調查等。通過所抽取的樣本來代表全國居民的收視情況,同時收視率對于反映一個節目的受歡迎程度方面更具代表性。影響電視節目收視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節目播放時段、播放頻道、季節、受眾、播出的頻率等。
1.2 受眾本位的概念
受眾本位指的是大眾媒體在進行電視節目的制作與播放時,需要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堅持以受眾為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在完成法律與社會所給予的社會責任的同時,最大程度上迎合電視觀眾的審美觀與對信息的需求,從而滿足電視節目受眾休閑娛樂、信息獲取、知識學習、自我提高等各種需要。然而把握法律法規與受眾需要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更是對電視節目的質量進行了嚴格的要求。
2 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存在的矛盾
電視節目收視率的高低一直都錯誤地被應用于評價一檔電視節目的好壞,在此背景下許多電視臺紛紛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提高節目收視率上,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受眾本位”思想,導致受眾本位思想越來越薄弱。
第一,部分電視臺盲目地跟風模仿電視節目以求提高收視率,而忽略了觀眾的感受,給觀眾造成了視覺疲勞。例如,最近流行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以及前段時間流行的宮廷劇、穿越劇,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可是隨著各大電視臺的紛紛效仿,節目變得毫無新意,在受眾強烈反對的同時,收視率也在不斷下降。
第二,電視節目良莠不齊。部分電視節目僅僅為了獲得較高的收視率,卻忽視了作為媒體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極少數電視節目甚至以一些毫無意義的節目迎合一部分受眾的低俗審美觀。
第三,節目定位不準確。很多電視節目都缺少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主題不清晰,甚至有一部分電視節目單純是為了廣告推廣。
3 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的有效平衡
做好電視節目與受眾本位的有效平衡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電視臺、社會、受眾的共同參與。
首先,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監管部門對電視節目審核。目前我國主要是由廣電總局負責電視節目的審核,最近一年來也采取了非常嚴格的管理措施,例如電視劇《武媚娘》的喊停。
其次,電視臺應當提高作為社會媒體的責任意識,自覺地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從源頭上杜絕劣質電視節目的播出。積極主動地制作更多富有正能量,引導人們形成正確價值觀、審美觀、世界觀的電視節目。
再次,受眾要積極地進行反饋并參與到電視節目的監督中去,在表達自己喜好的同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電視節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便及時地進行調整。同時受眾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自覺抵制低俗的電視節目。
最后,每一檔電視節目制作播出之前都應該進行相應的市場調查,充分了解受眾所希望接收什么樣的信息。只有受眾樂于接受才能夠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4 結語
我國的電視事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在發展的過程必須不斷推進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受眾本位的有效平衡。只有這樣才能讓二者相輔相成,將我國電視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