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播新聞節目在報道傳播方式上發生的變化
過去要求新聞報道是獨家報道,現在要求新聞報道是獨家表達;過去要求新聞報道要快速及時,現在要求新聞報道不僅快速及時,還要準確與深遠;過去要求新聞報道中的信息量是數量多少,現在要求新聞報道要更看重新聞質量而不是很計較數量;過去要求在新聞報道中記者應是觀察者,現在要求新聞報道中的記者是參與者;過去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是現場記錄,現在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進入現場后第一時間尋求現場發現;過去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要有客觀立場,現在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必須要具備受眾意識,也就是要帶著受眾的眼睛觀察,帶著受眾的嘴巴提問,受眾想知道什么,就在現場采訪什么;過去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是客觀報道,現在要求新聞報道的記者是選擇報道;過去要求新聞報道的編輯必須有自己的大腦,現在要求新聞報道的編輯必須要具有受眾的大腦,受眾愛看就是做節目的最終目的。
要做好廣播新聞節目必須適應這些變化,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2 “新聞節目”是廣播節目的龍頭,具有重要的地位
(1)新聞節目是廣播宣傳的“主體”和“骨干”。
(2)新聞節目反映形勢快,宣傳政策好、政治性強,是黨和人民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3)新聞節目提供的信息量大、集中、新鮮。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受眾認知能力的提高,對廣播新聞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播人必須順應時代,在節目方面做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一是注重廣播符號的運用,由口播語言向現場音響、音樂方向轉化。
二是注重并聯式、多點式布局重頭新聞,使新聞節目產生盡可能多的興奮點。這樣聽眾在不同的時段打開收音機,都可以聽到好聽的新聞。在統籌新聞節目時,應十分注重新鮮元素的加盟,每個時段的滾動新聞必須有各自的新資訊,在播報過程中,可隨時插入記者的現場報道、現場見聞,以及通訊員和特邀嘉賓提供的信息,力求新聞的快、新和趣味性。
三是注重不同新聞的組合,這是激起和保持聽眾好奇心與收聽熱情的重要手段。
四是突出重點,優化組合,巧妙安排。突出重點就是要選擇好頭條新聞,優化組合就是在編排時,要通過不同節目的合理而巧妙的組合,使其在整體傳播效果上達到最佳。
總之,只要在新聞節目的編排上做好了這四點,就能打造出一檔好聽的廣播新聞節目。
3 在困境中尋找廣播新聞的新視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都市文化起來越成為現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
都市文化的特征之一: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比如臨汾人民廣播電臺對臨汾市的重大文化活動“黃河魂,華夏情——天下華人同唱一首歌 首屆黃河壺口國際合唱節”的報道,就是從文化經濟一體化這個特征上立意、取材、創作的。新聞的視角不是只停留在“合唱節晚會”“海內外華人壺口行”等活動上,而是用理性的筆墨展示天下華人同祖、同根、同源的華夏文化與臨汾旅游經濟的對接。
都市文化的特征之二:沖破傳統狹隘觀念的束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這幾年,臨汾對外旅游經濟的發展,堯文化的開發等,使臨汾形成了開放的文化形態。臨汾人民廣播電臺先后報道了“首屆門文化旅游節”“中國比基尼小姐大賽”等重大文化活動,策劃重點都放在都市文化的開放性上。
都市文化的特征之三:時代的先導性,具有培養大批都市文化新人的功能。
4 網絡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前景
廣播新聞在快上有自己的拳頭產品,這就是現場報道。記者在新聞發生的現場邊觀察,邊采訪,邊口述,邊錄音。記者怎么說,怎么問,怎么在新聞事件進行的過程中在現場又看又說又錄,恰恰是現場報道的關鍵所在。另外,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也是現場報道的特長。過去由于設備條件和記者自身條件的限制,現場報道的運用受到了束縛。如今技術問題已得到解決,尤其是移動電話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廣播新聞節目的實效性。
網絡廣播“視聽雙能”的傳播模式給廣播新聞節目帶來新的契機。廣播與網絡的融合,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已被大多數廣播人普遍認識和肯定。走上了互聯網的廣播擴大了傳播范圍,而且還彌補了廣播與生俱來的缺陷,線性傳播,無法保存。隨著廣播技術的發展,網絡廣播將真正突出個性化服務的特色,為特定受眾提供特定服務,實現和聽眾的交互性、互動性播出。目前,各大廣播電臺都已將注意力放到了網上空間。網絡廣播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成為21世紀廣播改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