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作為有別于其他媒介的一種現代媒介,是技術與藝術交融的整體。伴隨著數字電視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視語言的表現手法、語言形態、創作特點也迅速地發生變化,并派生出有別于其他媒介,獨具魅力的電視語言。對電視語言進行修辭,不僅能讓受眾在較短的時間內、在有限的平面空間(電視屏幕)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鮮活的真實場景,欣賞到電視語言的藝術魅力,而且還可以讓電視作品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電視語言的語法與修辭極為豐富多彩、變化萬千。本文將結合電視語言的特點,從畫面拍攝構圖入手,簡要歸納電視畫面語言的語法與修辭。
1 電視語言語法與修辭的概述
語法,就是從眾多的語法單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組合方式、類型及如何表達語義的規則。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是研究描寫,解釋組成詞、短語和句子的規則和格式的一門學科。
修辭,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運用各種表現手法,讓語言表達得更加準確、鮮明而生動的一種選擇語言運用的過程。自古以來,流傳于世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文學藝術作品,無不精于語言修辭。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其《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一詩中寫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边@正是對語言修辭的最形象注解。
電視語言,就是在電視節目中用來表達節目內容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等一切表意符號的統稱;它是在時間與平面空間(電視屏幕)組成的坐標系中,依照一定的視聽傳播規律,有機結合構成的語言系統,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畫面語言(如:景別、色調、影調、圖像虛實、鏡頭運動、時間長段、變化快慢、場景轉接等);聲音語言(如:解說、現場同期聲、音樂、音響等);文學語言(如:人物對白、訪談、畫外解說等,由于其多樣性與復雜性,又派生出“電視節目解說詞寫作”來專門研究文學語言)。電視語言有別于其它媒介語言的一個最重要特征——就是同時(或獨立)使用視覺形象、語音、文字(字幕)傳遞有效信息。
電視語言修辭主要是在豐富多彩的、同義的電視素材(畫面與聲音)中,依照一定的視聽傳播規律,選擇出最具表現力、感染力、最恰當得體、最能表情達意的電視語言符號,有機融合成為讓受眾看得懂、喜歡看的電視語句,最后形成電視段落、成片。
2 畫面語言的構成元素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符合自己特點的語法體系和修辭方法,電視語言既然是一種語言,也必然有一套符合它自己特點的語法體系和修辭方法,只有遵循其語法規則和修辭方法的規律,才能把所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得更加貼切、更具藝術性。在現代漢語中,一篇完整的文章是若干不同段落的有機組合,段落則是由一定數量的句子構成,句子又是由具有某種詞性、能表達某種意思的詞匯組合起來,詞匯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現代漢語中的最基本元素——語素。同樣,電視語言的語法體系與現代漢語(書面語言、口頭語言)一樣,也具有基本元素(一個鏡頭、一段聲音、甚至鏡頭轉接方式、變化快慢等都可以成為一個電視語言的基本元素)。
在電視畫面語言中,伴隨著攝像師拍攝手法(景別的差異,方位角的調整,影調的亮暗,色調的冷暖,以及推、拉、搖、移、升與降的變化等)的不同,就會演變出表意不同,或完全相反的電視語言基本元素——鏡頭語素。對畫面語言來說,一個畫面或一組畫面連接起來,就可以組成一個表情達意的畫面語言句子。要做好電視語言語法與修辭,就必須首先了解電視語言的最小單位鏡頭語素。(這里所說的鏡頭特指一個未經分切的連續畫面,或兩個剪切點之間的畫面片段。)在一個鏡頭語素中, 包括很多構成因子:景別、色調、影調、虛實、鏡頭的運動方式 (推、拉、搖、移、升、降、跟等)、時間長段、變化快慢等,這些因子塑造了鏡頭語素的品質。
在工作實踐中,對電視畫面的構圖與對聲音的采集處理過程,實質上就是對電視語言進行選擇和錘煉。構圖,就是根據題材和主題思想的要求,把被攝對象以及各種造型元素有選擇地進行安排組合,利用攝像(影)機將現實生活中可視的三維立體空間形態變換成為二維平面空間形態(電視屏幕),以塑造視覺形象,構成電視畫面語言的一種創作活動。它的構成元素主要有:線條、形狀、色彩、質感等。其實體形象為:主體、陪體、前景、背景和空白。其特點表現為:畫幅比例的固定性、畫面處理的現場性、拍攝角度的多樣性、以及構成畫面時空的局限性、運動性和整體性。其要求是:揭示主題要鮮明、突出主體要有力、均衡畫面要巧妙、打破成規要大膽??梢?,對電視畫面的構圖過程,就是根據畫面語法對電視畫面語言進行修辭的過程。
3 畫面語言的修辭方法
電視畫面形象是靠線條來表現的。
(下轉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