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電影公司)
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融合略論
陳麗萍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電影公司)
摘 要: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相融合,是推動農村文化信息接受的重要手段,能夠讓農民及時接收最新的信息,并在勞作之余通過豐富的影視內容和科學教育影片,不斷積累知識,有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發展。本文主要探討了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的融合,旨在豐富農村業余文化活動,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影;當地區域文化;融合
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不同,不能帶來客觀的財政收入,無法直接促進農民經濟收入增長,但是通過農村文化建設,能夠從整體上提升農民文化素養,有力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隨著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農民能夠接收到種類更多的信息,及時掌握社會最新咨詢,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因此,通過加快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的融合,能夠促進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為農村帶來持續的巨大的經濟效益與強大的社會影響,促進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在我國社會進步過程中,我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與途徑也更加多樣,但在很多偏遠農村中,只能通過電影來豐富農村業余文化生活。農村電影要與農村環境結合起來,除了要放映現代軍事影片、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以外,還要放映能夠反映農村生活的故事影片,或者放映科學教育影片,幫助農民科學的開展種植和養殖,指導農民增收致富。農村電影要結合區域文化,以及民生、民情和鄉土文化,進行插播,宣傳他們身邊熟悉的人和事,提高放映的親和力,同時選擇最接近鄉村生活狀態又合適當前形勢的影片,有效調動農民積極性,不讓農民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只有發揮好農村電影的作用,才有利于農村的發展。
如何妥善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問題,是目前我國三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加快農村文化建設,實現農村文化素質的提升,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與和諧社會的根本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只有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實際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行能力,并推動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在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意義重大[1]。而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農村電影可謂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才能為農村文化建設打下基礎。因此,對農村電影而言,要結合更多的現實人物,讓廣大農民群眾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在農業區放映科學種植業的影片,讓農民懂得科學種田的方法,幫助農民增收增產。此外,還可以在養殖區放映科學養殖技術方面的影片,為農民普及養殖知識,以此讓農村業務文化生活得到豐富。
在很多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對農村電影需求并不大,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電影放映仍然是農民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要配置更多的電影流動放映車,及時對文化影片與信息進行更新,讓農村電影片源更加豐富,并以定時、定點、流動等電影放映的方式,增加電影放映點。同時還要積極探索新的農村電影放映方式與方法,推動農村電影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村電影放映由流動向固定、室外向室內的過渡。此外,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農村電影放映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培育發展國有、民營、集體、個體等各種農村電影放映新主體[2]。只有這樣農民才能接收到更多種類的信息,全面提高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
目前,農村文化建設現狀不容忽視,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農村電影放映服務。隨著社會的急劇變遷,農村文化正逐步被都市文化所浸染、取代。只要及時為農民傳播真實、可靠的信息,才能讓農民從中收益。在信息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觀看農村影片的人很少,但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信息傳播十分困難,農民很難及時準確地接收到最新資訊,接收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做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及時傳播信息是當前面臨的難題。因此,要加快農村電影放映服務的發展,實現城鄉一體的信息化結構,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在家門口看到好的電影,及時接受最新的信息。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日益高漲,文化活動也發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有力推動了農村健康穩定發展。
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農村業務文化生活,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讓農民學習基本文化的權益得到保障,還能夠滿足農村精神文化需求,為實現農村文化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在農村電影與當地區域文化融合過程中,為今后電影模式發展提供更多思路,讓電影事業作為一個良好平臺,激發農民參與其中的積極性,不斷推動農村電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晉文.當代農村電影美學的基本特征[J].當代電影,2014,(10):169-173.
[2]田義貴,黎光容.發展農村電影產業的對策與建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