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冬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遼寧廣播電視臺)
基于媒體融合環境的電視娛樂節目品牌傳播
王雪冬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遼寧廣播電視臺)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與傳統媒體相比,優勢日益顯著,電視媒體首當其沖受到巨大影響。在現今的時代背景下,如果電視節目仍舊單純依靠傳統的方式進行品牌傳播,很難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娛樂節目,是電視媒體的重要內容,是電視節目獲得觀眾青睞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媒體融合環境下做好電視娛樂節目的品牌傳播對于電視產業的整體發展來講十分重要。本文詳細介紹了當前環境下的電視娛樂節目發展現狀,并給出了相應的品牌傳播策略建議。
關鍵詞:媒體融合;電視產業;娛樂節目;品牌傳播;策略建議
新媒體的發展模糊了電視和報紙等形式的界限劃分,得益于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各個媒介之間開始了逐漸的融合,給電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從大的方面來看,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節目受眾從“大眾”逐漸變為“分眾”,節目的傳播逐漸由以前的“廣泛”變得相對“狹窄”,并且節目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節目的形式、內容和側重點亟待變革。
1.1 當前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情況
新媒體形式的出現,使觀眾觀看節目更加便利,收視渠道和途徑更廣,不再像過去那樣對于電視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并且節目的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內容不斷豐富,與生活更加貼近。網絡媒體的進步促進了娛樂節目新形態的形成,對于娛樂節目的受眾來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收視人群規模非常可觀。新媒體的出現襯托出傳統電視產業的不足和弱項,促進了傳統媒體的加速轉型,使其不得不在營銷辦法和管理理念上重新考慮。為了贏得觀眾的支持,傳統媒體選擇與新媒體實行積極的融合,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媒體的巨大優勢和特點,對于自身進行科學的調整和革新,注重新媒體普遍具有的快捷特點,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促進電視娛樂節目傳播效果的改善,提高節目的觀眾評價,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
1.2 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契機
媒體融合促進了新傳播形式的出現,IPTV擴大了電視娛樂節目的覆蓋面,品牌傳播的形式具有互動性的特點,改變了以前單向傳播的局面,更好地滿足了觀眾的參與心理和娛樂需求。并且,由于新的傳播形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使信息能夠得到有效的、及時的觀眾反饋,增強了電視娛樂節目的品牌傳播效果。新媒體與傳統媒介最大的不同,是實現了傳播信息的互動,改變了觀眾以前只能夠被動接受卻無法發言的狀況。
2.1 豐富節目的內容,提高質量
對于任何一檔電視節目來說,好的內容都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最有效的辦法。一檔欄目有沒有亮點,直接決定觀眾是否選擇觀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論傳播模式有多么精妙絕倫,如果觀眾不愿意看,一切都是空談。但是,為了節目效果故意夸大事實,采取嘩眾取寵的方式也是很不可取的,因為這種方式雖然短期內可以抓住觀眾的眼球,時間長了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被欺騙、愚弄的感覺,只會讓人反感,對于節目的品牌傳播效果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所以,電視娛樂節目的形式需要不斷豐富,但是要以觀眾的愛好和需求作為參照,對于節目自身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節目要有自己的特色,內容要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樣才能為節目贏得良好的口碑,增強品牌傳播的良好效果。另外,鑒于我國目前的電視節目出現同質化的現象比較嚴重,觀眾注意力很難被吸引,所以,節目自身的正確定位顯得格外重要。
2.2 節目設置要有針對性,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交流
當前形勢下,電視觀眾的需求更加細化,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個性化更為明顯。所以,節目的品牌傳播要重視觀眾群體的個人傾向,對于受眾人群進行科學的分類,可以根據觀眾的年齡和喜好,合理設置有針對性的電視娛樂節目,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比如湖南衛視近兩年開播的一檔明星親子類節目,針對的是20至30多歲的年輕人,針對他們關心家庭親子教育的特點,節目打出親情教育牌,很好地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力,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是電視娛樂節目品牌傳播的成功案例之一。
現代社會人們對于很多事情都有強烈的參與愿望,而新媒體剛好為其提供了便利,比如,新浪微博,它的形式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參與心理,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電視娛樂節目可以適當地采用新媒體傳播形式的一些優勢,比如利用其具有的時效性,制造一些合理的、有爭議性的話題,促進用戶的發言,觀眾的討論和參與過程就是對節目品牌的傳播過程。
當前情況下,電視節目傳播受到網絡的影響最大,隨著互聯網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網絡媒體,在電視節目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觀眾的大量流失,使節目的品牌傳播陷入了較大的困境。
參考文獻:
[1]陳捷.新舊媒體融合視閾下縣級臺電視新聞節目如何突圍[J].新聞研究導刊,2015,(4):75-76.
[2]許勁峰.以全媒體融合促進媒體轉型[J].視聽縱橫,2015,(1):30-32.
[3]郇玉萍.融合媒體時代的品牌傳播效果評估[J].國際公關,201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