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華
(作者單位:福州廣播電視臺)
論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新聞評論的現狀與發展方向——以福州廣播電視臺《福州新聞》欄目新聞評論為例
龔德華
(作者單位:福州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新聞評論是電視媒體引導輿論熱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時政新聞欄目中用好電視新聞評論這一手段,本文通過闡述點評全新改版后的《福州新聞》欄目在電視新聞評論方面的有益嘗試,探究當前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新聞評論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方向,為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聞評論;時政新聞;述評;發展
電視新聞評論是電視媒體引導輿論熱點的重要手段之一。電視時政新聞欄目又是城市臺新聞欄目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黨政信息發布、民情輿論引導的關鍵性陣地。對于時政新聞欄目來說,新聞評論的制作可以說是體現欄目整體水平和采編人員素質的重要方式。目前,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評論在時政新聞欄目中運用得還不是太多,而這一問題在面臨諸多限制的城市臺則表現得更為明顯。
作為福州廣播電視臺唯一一檔時政新聞欄目,《福州新聞》在黨政信息的“上傳下達”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以來,《福州新聞》欄目全新改版,大大增加了節目中新聞評論的比重,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1.1 以主持人口播形式出現的電視新聞評論
從整體來看,以主持人口播形式出現的評論是時政新聞欄目中最直觀的新聞評論節目。這一類節目主要是通過主持人的語言,直接抒發對某一新聞事件或政策舉措的看法,以達到傳播權威聲音、引導輿論熱點的作用。從《福州新聞》欄目就能清晰地看出,這一類電視新聞評論又可以分為長評、短評和新媒體融合評論三種。
第一,長評,主要是指整條新聞以純口播的形式播發評論,這一種新聞評論主要用于重大新聞事件或重要黨政信息。2015年4月,福州市出臺《關于整肅“為官不為”實行“下課問責”的暫行辦法》,《福州新聞》欄目在4月27日、4月28日和5月1日三天連續播出了三條長評,評論分別以《“為官不為”貽害無窮》《“為官不為”病根當除》《“為官不為”治理從嚴》為題,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真正做到“為官有為、為官善為”。這一系列新聞評論具備高度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在議題設置上緊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同時又結合當前百姓對領導干部的關注熱點,論述充分,評論播發后很快在群眾中引起反響。
第二,短評,主要是指在新聞結尾處加上評論式口播,篇幅短小精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福州新聞》在2014年12月13日播出的《我市啟動為期兩月專項治理 加大對惡意欠薪查處力度》這一新聞,在結尾處,記者專門撰寫了題為《依法剎住年底惡意欠薪》的短評。這一短評雖然僅150多字,卻旗幟鮮明地批判惡意欠薪違法現象,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在情理交融中贏得觀眾認可,有效提升新聞整體水平。
第三,新媒體融合評論,這是近年來剛剛出現的評論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從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收集有代表性的評論予以播出。目前,《福州新聞》全新推出的“百姓說說事”版塊已經開始運用這一方式,網友生動幽默的語言和主持人精辟的講解點評都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容易被受眾所接受和喜愛。
1.2 以新聞采訪報道形式出現的電視新聞評論
以主持人口播形式來發表評論僅是電視新聞評論的一個方面,在電視新聞的發展中,也逐漸出現了以“影像敘事立言”的評論方式,也就是“以畫面敘事為最主要成分來結構節目的述評式電視新聞評論。這里的‘述評’不是指夾述夾評,而是指以‘述’的方式達到‘評’的目的。[1]”這一類電視新聞評論很少通過主持人或記者的語言直接對熱點展開評論,而是通過對于新聞事件、人物的透徹分析,更加注重細節,更加注重實例,達到“敘事立言”的效果。如針對福州市民關注的榕城古街改造問題,《福州新聞》以《榕城古街修復春節前將完工》這一新聞事件為由頭發表評論,通過記者實地采訪,調動市民對該新聞事件的分析、判斷,反映市民的看法態度。
近年來,城市臺的時政新聞電視評論雖然涌現多種評論形式,但由于面臨高素質評論人才缺乏、熱點新聞事件不能及時有效發聲等限制,在評論的內容上還存在呆滯刻板、空乏空洞等問題。
2.1 長評多轉載黨報
盡管已經有了長評這一形式,但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的長評內容多是轉載黨報等平面媒體,鮮有由自己的采編人員獨立撰寫完成。從《福州新聞》的節目編排來看,每年市“兩會”期間,《福州新聞》總是需要發表權威評論,但都是轉發《福州日報》的社論,而不是欄目人員自己創作撰寫的。紙質媒體的評論,固然是電視新聞長評的重要來源,但如果僅局限于此,則無法展示和提升電視時政新聞欄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不利于電視時政新聞的長遠發展。
2.2 “短評”難以畫龍點睛
新聞報道結尾播發的本臺短評,緊跟新聞,時效性強、觀點鮮明。但由于
城市臺編輯記者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導致部分短評詞不達意、牽強附會或就事論事,難以真正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2.3 述評式評論相對淺顯
由于“述評”式的評論方式在城市臺的時政新聞欄目中還處于摸索階段,難免出現由于挖掘不夠深入,難以以理服人的情況。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評論,提升輿論引導力,上述問題可以說是各個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應該認真研究解決的關鍵因素。
3.1 加強評論員培訓,提升評論的引導力
要提升新聞評論的引導力,采編人員撰寫評論能力是關鍵。不過,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電視新聞評論寫手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對于記者編導人員流動性大、普遍較為年輕的城市臺來說的確是一大難事。因此,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想要提升評論水平,可以嘗試“點面結合”的培養模式。“點”就是在編輯記者中間挑選骨干精英,針對他們的能力和特點,有計劃有步驟進行重點培養。同時,也可以聘請高校或其他機構的專家學者,聘為評論員,進一步提升評論專業水平;“面”就是通過組織評論寫作培訓等方式,整體提升編輯記者能力,讓更多編輯記者系統了解電視新聞評論,既站得高、跟得緊,更要貼得近,讓新聞評論著眼大勢,又要從小處入手,真正提升電視新聞評論的引導力。
3.2 善用“敘事立言”,提升新聞評論影響力
對于新聞的深度挖掘是“敘事立言”的基礎,是做好述評式電視新聞評論的關鍵。“述評式新聞評論的觀點是在充分調動觀眾對應性的感受后水到渠成的一種對事件的分析或解決”,“這類節目能‘敘事立言’”,“關鍵就在于其敘事中表征出的觀點傾向性和引導力”[1]。這就要求編輯記者在制作電視新聞評論時,更應該懂得深入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整體把握事件來龍去脈,這樣才能從中選擇敘事的角度、線索,讓敘事成為新聞評論分析、論證的一個過程。通過對于新聞事件的分析,來把道理和觀點說清楚,這樣才能做到“敘事立言”。提升新聞評論的影響力
3.3 堅持媒介融合,提升新聞評論互動性
“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指受眾通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方式,與主持人、現場嘉賓一起對新聞事件發表評論的電視節目。[3]”
總的來說,當前人們不僅要“看新聞”,還要“解讀新聞”。作為新聞的梳理和升華,評論是媒體的立場、旗幟。加強和改進評論報道,是城市臺時政新聞欄目適應競爭的客觀需要,也是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徐舫州,張偉敏.話語闡釋 敘事立言——管窺電視新聞評論性節目兩種表意方式[J].現代傳播,2006,(4):69.
[2]趙雪,丁曉曉.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情景語境——以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新聞深一度》為例[J].現代傳播,2013,(1):65.
作者簡介:龔德華(1981-),男,福建莆田人,福州廣播電視臺記者,文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