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武 田海林 張昌麗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順廣播電視臺)
電視臺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及發展趨勢
張明武 田海林 張昌麗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順廣播電視臺)
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全媒體演播室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從全媒體概念、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以及全媒體演播室的發展趨勢等層面進行闡述。以期對推動我國全媒體演播室的應用產生一定的參考價值。
全媒體演播室;結構特點;發展趨勢
全媒體運營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推動了全媒體演播室的應用與發展[1]。深圳電視臺、沈陽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廈門電視臺以及西寧電視臺等都先后應用了全媒體演播室,并且獲得成功。全媒體演播室的應用與發展是全媒體運營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其對傳統電視演播室結構特點,信息匯集、信息發布提出新的挑戰。因而,本文對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
全媒體概念自從出現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手段也得到了極大進步。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者之間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全媒體的概念雖然沒有在學術界獲得統一共識,但是確在傳播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本文中所闡述的全媒體是指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且通過文字、聲像以及通信等傳播手段進行傳輸的傳播形態[2]。應用了全媒體的演播室則為全媒體演播室。
從現有的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來看,其主要體現在信息資源能夠實現多渠道采集,能夠進行專業資源的統一加工;除此以外,還可以進行全方位業務系統支持與多渠道資源增值的應用等。通過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可以實現直播信號與外部設備連線信號能夠交互的切換;可以實現微博、微信以及短信等諸多互聯網平臺的互動;還可以實現在線包裝系統以及圖文點評系統等能夠進行實時的聯動等[3];除此以外,還可以實現手機直播與多屏發布互動。全媒體演播室通過全媒體技術與資源的應用,在結構上實現了全媒體資源的共享,完成了高清直播演播室集群的構建,通過全媒體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高清演播室舞美燈光的全景式設計,虛擬前景等技術的植入使全媒體內容能夠實現實時接入、多視窗顯示、立體化信息發布。
為了能夠實現多屏融合與智能播出,全媒體演播室在結構上應用了智能視景播出系統,該系統不但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屏幕內容,還能提供各類實際應用的解決方案,進而可以滿足不同節目的不同使用需求。全媒體演播室從滿足演播室所需要的互動效果等層面出發,在結構上設計了包括手機控制接口以及觸控控制接口等在內的豐富的控制接口,進而有效地提升了全媒體演播室的互動性與新穎性。除此以外,全媒體演播室還在結構上實現了演播室群系統應急備份一鍵切換。值得強調的是,伴隨著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全媒體演播室在結構上也在不斷優化。
從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出發,結合現有的計算機應用以及通信等技術的發展,全媒體演播室的發展趨勢主要內容如下。
3.1全媒體演播室業務模式發展趨勢
全媒體演播室結構特點決定了其進一步發展需要先進技術的應用,從業務模式發展趨勢的層面來看,全媒體演播室必然會在業務的基礎上不斷融合互聯網技術與電信技術,通過各類業務平臺、各類傳輸網絡、各類終端、各類屏幕以及各類應用進行融合的生產運營。進而從根本上進一步優化自身結構。
3.2全媒體演播室加強大數據的利用
全媒體演播室在結構上需要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技術平臺體系結構、功能邏輯、系統構成、應用架構和工藝流程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需要新的理念與技術支撐全媒體運營。未來的全媒體演播室會不斷提高大數據的應用效果,大數據可以實現受眾意見、受眾態度以及受眾情感等本來難以捉摸的內容的數據化,進而進一步有效地滿足受眾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
全媒體中的“全”所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以及衛星通訊在內的不同種類的傳播工具,其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諸多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同時,全媒體還可以針對受眾所具有的不同需求來確定最適合的媒體形式與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細分的服務,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和最佳傳播效果。全媒體自身所具有上述優勢決定了其在結構特點上的特殊性[4]。伴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全媒體演播室無論是結構特點還是發展趨勢必然會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因而有必要不斷深入研究全媒體演播室的結構特點與發展趨勢,進而推動全媒體演播室的應用水平發展。
[1]武智.IP時代的全媒體演播室[J].現代電視技術,2015(7).
[2]梁勁松.全媒體交互式演播室智能顯控系統設計及應用[J].電視技術,2015(14).
[3]梁驥.數字化虛擬演播室技術分析與研究[J].電聲技術,2013(7).
[4]王志剛.全媒體環境下演播室互動應用系統開發[J].現代電視技術,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