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巧梅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廣播電視臺)
論對電視畫面編輯的認識
白巧梅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廣播電視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畫面編輯成為電視制作中基礎的步驟之一,直接影響電視節目畫面的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對電視畫面編輯工作的認識,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到電視畫面編輯工作。
電視畫面;編輯;電視制作人
電視畫面編輯作為電視創作中最基礎的步驟之一,是每一名電視制作人員必備的業務能力。電視制作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編輯工作只是電視制作的后期部分。后期的編輯工作將各種凌亂的素材整合在一起形成效果良好的完整的節目形態。多年的電視編輯工作,使筆者對電視畫面編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面就電視畫面編輯談談自己的認識。
首先,編輯必須熟悉素材,電視編輯應了解畫面內容、了解事件的環境與進程是觀眾欣賞電視節目的最基礎心理要求。受眾一般是通過電視畫面來認識一些事物的,在這個過程中,合理的鏡頭切換能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否則,將會給受眾帶來生硬感。在美學的角度上,鏡頭的組合是一種美學構成,通過這個美學構成簡單敘述了事物發展的所有過程,并通過這個過程表達出一種情緒和情感。鏡頭組合的目的是為了激發觀眾的共鳴,只有觀眾感受到了藝術表現的效果,藝術的追求才有意義。電視編輯們千萬不要在追求藝術的特殊表現力的同時舍本逐末,而忽略了觀眾的感受。
該環節是編輯工作最關鍵的一環,嚴謹的編輯提綱能確保片子在結構上的完整性和縝密性,并確保各部分內容在比例上的合理應用;除此之外,還能最直接的表達意義上的鏡頭;提高編輯工作效率;從而確保節目長度上的精確性。不但如此,電視畫面編輯也要具備創作性的連接鏡頭,同樣的鏡頭可以采用不同的剪輯手法,只有這樣,后續鏡頭才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然而無論怎么變化,鏡頭之間都應有關聯,符合表達意義上的規范,如果離開了這一點,內容的解讀將會很復雜,無論鏡頭形式有多好,作品也是失敗的。筆者在初學時曾撰寫過一則報道,報道的內容是以反盜版為主題的書展活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市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圖書和人頭攢動的場景,最后的結尾處則是幾個鮮花的近景。看完之后還以為是鮮花寓意著美好的開始。且不說這樣的隱喻關系在新聞報道中符不符合,即便是要表現作者的這種觀點,結尾鏡頭如果使用帶有鮮花環境和書市場面的大景別,顯然更有利于表述。因為只有這樣安排鏡頭,才能在畫面中體現出上下鏡頭在內容上的承接關系,為觀眾的理解含義做下鋪墊,而突然出現的鮮花特寫與前續鏡頭缺乏關聯性,便不符合觀眾對于這一事物自然發展內在邏輯的理解,編輯者的意圖也就難以被理解。也許有人會認為,編輯電視節目很簡單,因為無需像故事片那樣考慮情節或連貫性要求,只需要把鏡頭接在一起,配上解說詞,就可以了。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電視編輯要從一堆雜亂無章的鏡頭里剪輯出流暢的畫面、適宜的節奏、動人的情緒,并非易事。在一則短短幾秒鐘的新聞中,為了剪輯出更生動、流暢的畫面,可能需要10分鐘的剪接時間。
電視編輯工作不僅僅是電視節目的制作工作,更是藝術產品的創造過程。畫面可經過任意的組合連接在一起,但這種連接并不是全部都能展現出一種連貫性,這種連貫性只有當兩個鏡頭連接在一起,表現出一種哲學上或實際上的關系時才能展現出來。這種內在性質的連接實際上就是鏡頭轉換的邏輯關系。而鏡頭之所以成為語言是因為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要讓這種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最重要的一點也即最基礎的工作就是鏡頭的合理連接。只有將豐富的鏡頭形式用符合表意規范的手段剪接起來,并輔以特技這一電視語言的表達方式,才能準確地向觀眾傳播可靠而有效的信息,觀眾也才能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電視畫面編輯與文章編輯有類似之處。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定和原則,如一段內容結束后,要另起一行等,這樣才能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在電視畫面編輯中,沒有文章中的過渡,只能利用無形中的過渡使觀眾分清段落與層次之間的差異,正確理解新聞的內容。電視也可通過一系列的鏡頭表現場景,突出新聞的主題,這組鏡頭就是所謂的蒙太奇段落。它可以表現一個運作過程、一種狀態、一種相互關系、一種思想過程、事件的一個方面等。在多數情況下,7條電視新聞要由若干組鏡頭相連,才可以進行完整敘述。這樣一來,在兩組鏡頭之間就需要選擇合適的視聽元素來轉場和過渡。
因此,筆者認為,在實際剪輯過程中,選擇和組合鏡頭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鏡頭的內容意義,注意鏡頭間的邏輯關聯關系,讓受眾明白其中的深意,鏡頭之間的分解組合才可能有意義。畫面編輯在進行編輯的過程中,應考慮受眾的心理需求,果斷跳出畫面編輯的邏輯思維,以受眾的心態審視鏡頭的組合關系。
電視編輯工作不僅僅是電視節目的制作工作,更是藝術產品的創造過程。電視畫面編輯首先應了解受眾的心理需求,認真地設計編輯提綱。同時,需要考慮鏡頭的內容意義,這樣才能保證電視節目以高質量的形式展示給受眾。
[1]楊子涵.論高水平播音主持人的培養和打造[J].新聞傳播,2014(8).
[2]王睿瑩.新聞采編人員素質研究[J].戲劇之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