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崇山校區新聞與傳播學院)
當代消費文化理念影響下的《紅高粱》再創作
劉 丹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崇山校區新聞與傳播學院)
當生產發展到產品大量剩余階段,當休閑與工作相分離,當消費進入到文化領域,人類便有了消費文化的可能。
消費文化;紅高粱;再創作
消費文化并不是古已有之,只有當社會進入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因而,消費文化體現著當代社會消費的主要特征即消費性和商品性。在消費社會中,我們不再只執著于生產,而是將消費甚至享受和休閑也納入到整個生活體系中。而“消費社會是消費文化依存的現實基礎和社會形態,消費文化又構成了消費社會的本質”[1],簡單來看,也就是只有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才能夠談消費,才能夠談消費文化。
1.1消費文化與其所處環境
文化與政治、經濟密不可分,因此在文化領域中的消費文化理念的變遷會受到所處時代環境各方面的影響,如經濟發展條件。20世紀80年代的小說版和電影版的《紅高粱》所處的文學生態環境是以政治為主,而21世紀電視劇版的《紅高粱》則是生存在以消費文化為主的文學生態環境中。這種截然不同的文學生態環境會影響文學作品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從而也會對文學作品的創作和消費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今,從文化產業的基本特點概括來說可以是消費性與商品性,無論是當代各種新媒介的出現還是以媒介為存在載體的文化作品都深刻體現著消費性和商品性兩個特點。隨著經濟和技術的雙重發展,在文學創作領域都會越來越凸顯出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消費文化理念特征。
1.2消費文化與文學作品創作
當時代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時,無論是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文明都會呈現出嶄新的階段特征。單從文化領域來看,“時下,娛樂消遣、批量復制、消費需求多元、文化的商業化等元素的交融,成為彰顯消費文化語境特點的時代坐標”[2],這些時代特點所描繪的正是我們當代文藝創作時所必須考慮的各個因素。
以此為依據創作或再創作出的文化作品充分體現著時代性,也充分體現著市場的需要和受眾的偏好,無論是從自身的發展還是對社會文化的貢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文化產業中,有些文學作品的創作者們一味地迎合市場,導致文藝作品粗制濫造,盲目地對其進行市場化包裝而忽視了作品中應該蘊含的真善美的價值觀念,以及所擔負的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責任。
從小說到電影再到電視劇,每一次對于《紅高粱》的再創作都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多的是以受眾為創作的起點,以受眾的文化需求作為創作的指導方針。
小說版的《紅高粱》最早出現在1986年的《人民文學》雜志上,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環境可以說還是相對較為保守和傳統的,無論是文化創作者還是文化受眾都還沒有完全從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解放出來,尤其是文學作品的創作者仍然堅持一種固守主流思想的文化創作觀。當時的莫言卻背離主旋律,用自己的筆觸寫下不拘泥文化正統的歷史傳奇,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張揚著紅高粱肆意的生命力。
2014年,山東衛視等四大電視臺開播了年度大戲《紅高粱》,據了解這部長達60集的電視劇創造了創作歷史上的神奇速度:劇本大綱一個月完成,劇本四個月完成,2013年9月開機,2014年1月就已經殺青。顯而易見,這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同時,充分表明了今天的文化市場是一個快餐化的時代、市場化的時代。市場意味著速度、意味著消費、意味著創作作品需要能夠被消費。
時代的進步與文化的變革,使現代的受眾更需要一種接地氣的文化交流方式。無論是小說版還是電影版的《紅高粱》不可否認的是其都弘揚著主流的文化價值觀,而在電視劇版《紅高粱》的描述中人物更加鮮活,不再是沒有一絲缺點完美形象的塑造:九兒會為了求得在單家大院的平安而耍手段對付淑嫻的迫害,余占鰲也會一時糊涂一時呆萌,這些可以說都是原著所沒有的,但為了迎合新的受眾口味,不得不添加。電視劇要想獲得市場就必須考慮市場中受眾的需求,必須在傳統的“紅高粱文化”中添加消費文化。
在當代消費文化理念指導下的電視劇版《紅高粱》可以說是創作者的智慧結晶,更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它既體現著傳統的鄉土氣息、英雄氣概和民族大義,又有著現代文化的時代感,是傳統性與現代性較為完美的統一。
《紅高粱》的再創作以及對其電視劇中各種人物和情節的探討一時間成為輿論的關注點,得到這種高關注度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較之傳統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了的社會文化心理影響到人們的消費文化觀,加之社會媒介的大發展,當文藝界出現某些對傳統優秀文化作品的改編與再創作時便會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討論。但這種關注與討論可以說只是整個文化環境中的表層現象,研究消費文化影響下的文藝作品再創作這個問題時還需要去關注深層的文化受眾及市場消費文化理念問題。
在當代消費文化理念影響下的傳統文化的再造品都會或多或少地體現時代印記,只有這樣這種再創作的文化作品才能贏得市場并贏得口碑。
[1]胡敏中.消費文化與文化消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1(1).
[2]徐大文.淺析消費文化語境下主旋律電視劇的突圍[J].影視藝術,2012(5).
劉丹(1989-),女,碩士。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