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興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
淺談播音與主持到底誰涵蓋誰
周志興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
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期間,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猛。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廣播電視媒體掀起一股令人眼花繚亂的主持人節目和節目主持人的熱潮。事實上,廣播電視事業要發展就需要競爭,競爭到位了就有生存機會和生存空間;反之,則陷入困境。我國地域遼闊,縣以上廣播電視臺遍布全國各個角落,主持人(播音員)搶抓機遇,各領風騷。內地的帶著學歷證書和獲獎作品證書到沿海應聘,沿海的帶著個人資料來內地應聘,有的從過去的播音員崗位一下子改行成了節目主持人,不知到底是節目主持人這個名詞太具吸引力了,還是播音員這個角色真的要被節目主持人取代了。尤其是在當下,新聞節目從多年的“播”改為“說”。難道僅據此,就可以說播音員的位置被主持人取代了嗎?筆者觀點,無論廣播電視怎么發展,無論節目怎樣貼近受眾,怎樣生活化、自然化、大眾化,但播音員這個“播”歸根結底都不會被“說”所代替。
“播”和“說”是矛盾的統一體,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也就是說,播音和主持是語言的兩種表現形式,而且又存在于不同的背景中,只能說是兩種各具特色的語言表現形式。播音具有將一篇作品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播完的意識,主持人似乎在每篇作品前都會加一點“調味兒”的語言,也就是開場白。任何一個節目,不論是廣播,還是電視或者是一臺晚會,作為主持人都需要用“說”來引出整臺節目,這并不是主持人選擇了“說”,而是節目本身要求你必須“說”,若主持人節目開場前,利用播音語言去播,就會與受眾之間顯得生疏并疏遠。因此,筆者以為,這不是“播音”與“主持”誰涵蓋誰的問題,而是隨著主持人節目的出現,受眾對視聽節目的要求更趨生活化了。試想,主持人將某一個節目主持得活潑自然,耐人尋味,那么這個節目一定很受歡迎,如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中央電視臺-4的《海峽兩岸》,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央視論壇》《新聞周刊》等,這些節目都很受觀眾歡迎,但你能說這些節目之所以被受眾肯定是因為主持人“說”得好嗎?同時,你能說這些節目之所以被受眾肯定是播音員“播”得出色嗎?筆者認為,這些節目之所以受觀眾喜歡,除了主持人的自然大方得體,播音員的語言流暢甜美外,還基于動感畫面的補充,這是三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結果。
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電視作品,若能獲得專家肯定,那必然是編采制播的合作精品。一部作品或者一期節目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外,還有播與說者的個人魅力。這種個人魅力從何而來?筆者認為,是播音員、主持人將整個身心與作品之間形成水乳交融而得來的結果。
但凡有個人魅力的名播音員、名主持人都有自己的播音風格,這種多年形成的播音風格是播音員語言成熟的標志。曾獲我國十大杰出播音員榮譽稱號的齊越、夏青等都曾以他們風格鮮明的播音作品,感染和影響了幾代人,這就是個人語言風格的魅力。盡管語言風格也包含著播音員自身的修養和學識,但究其根底,語言卻是他(她)們在媒體上實現自我的唯一手段。記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節目,介紹了江蘇某地政府及父老鄉親,為不影響一位女考生參加高考,竟將其父母慘遭車禍死亡的噩耗充滿善意地封鎖起來,直到高考結束才將噩訊告訴了這位參加高考的女學生。就是這么一條普普通通的新聞,中央臺著名女播音員漓江老師充滿深情的播音,使筆者聽著聽著,感動得流出了熱淚??梢姡醒肱_這些著名播音員語言功力十分深厚。漓江老師現已年近七旬,但聲音魅力仍令人印象深刻。
節目主持人是現代廣播電視節目的標志,而人格魅力則是主持人成熟的標志,它擷取了公眾的文化品格,同時又以主持人個體生命形態為載體,體現出節目的影響力。央視著名新聞播音員、主持人趙忠祥老師說過:主持人最能博得觀眾喜愛的就是人格的魅力,……在為公眾服務的過程中,人格的忠厚、善良是一定會被觀眾所理解與接受的,從而產生一種觀眾喜歡的屏幕形象。而這種人格魅力在主持人“播音”或包裝型主持人節目中是很難得以真正實現的。
“播”與“說”,凡是從事過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都能悟出其中的含義。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主持人語言不能簡單地與播音語言等同起來,作為播音語言有其程式化的特征,而主持人語言恰恰是摒棄程式化,但語言的風格,節奏、色彩、表現力則是對兩者共同的要求。央視《東方時空》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節目主持人應當先注重發聲的技巧,然后遺忘技巧,用普通人樂于接受的說話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樣,央視《東方時空》節目主持人水均益在《直通巴格達》報道中,夾敘夾議,講述了美英聯軍入侵伊拉克的前前后后;而白巖松直播悉尼奧運會,介紹運動員獲得奧運會金牌背后的故事,那極富感染力的直播,真讓人欲哭先流淚。試想,沒有語言的感染力,又何以讓人為之動情呢?由此看來,語言不僅僅是播音員的事兒,更是主持人的事兒,那種認定“語言”是播音員的事兒的觀點是很難站住腳的。
自從有了廣播電視,就有了播音員的存在。隨著節目的多樣化,為適應現代的各種文化需求口味兒,又有了各種各樣的主持人節目,催生了各種類型的節目主持人,于是,播音員、主持人這個職業就成了一代又一代高校學子以及播音愛好者追求的目標。像央視著名播音員趙忠祥老師,做《新聞聯播》節目主播時,語言鏗鏘有力,做《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節目主持時,語言更具人格魅力。央廣著名播音員方明老師做《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主播時,語言風格獨特,大氣飽滿;做《閱讀與欣賞》節目主持人時,語言是娓娓道來,朗朗上口,磁性的聲音鑄就了其自身良好的播音主持風格和人格魅力。據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主持人(播音員),首先,要學會播音,播音能反映一名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功力和個性魅力;其次,要博采眾長,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使自身既能應對節目主持,又能做節目播音,不能將“播音”與“主持”割裂開?!安ァ迸c“說”本身就是矛盾的統一體,只是節目形式的不同而選擇“播”或“說”。
作為21世紀的播音員、主持人,本身也應該是“播”與“說”的統一體,摒棄“播音”與“主持”誰涵蓋誰的無謂爭論,共同為廣播電視受眾創造更多更美的精神快餐。
周志興,男,1963年,河北青龍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和專題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