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雪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中國引進韓國綜藝節目現象的研究
鄭 雪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摘 要:近幾年來,中國電視界越來越多地引進韓國綜藝節目,一時間韓國綜藝中國版霸占國內熒屏,贏得收視高峰。這表面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背面一味引進,缺乏自主創新的模式讓人們對中國綜藝的未來發展之路擔憂。
關鍵詞:中國綜藝節目;韓國;引進;模仿;創新
近兩年來,中國熒屏上的綜藝節目可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回來了》等,更是創下了一個又一個收視高峰,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對這些節目稍加了解,不難發現,這些綜藝都引進于韓國綜藝節目。現在,打開電視,大部分都是韓國綜藝的中國版,《真正的男子漢》《世界青年說》《我們相愛吧》及《花樣姐姐》等,比比皆是。前兩年引進的韓國一線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兩天一夜》《爸爸去哪兒》收視率節節攀高。這些節目已不能滿足中國觀眾日益增長的觀看需求。于是,韓國的二、三線綜藝節目也被中國搶光,如《世界青年說》《我們相愛吧》《花樣姐姐》等。法制晚報2015年3月26日報道:“目前已有72.5%的韓國熱門綜藝被引進國內,韓國綜藝在中國熒屏占比已高達43.27%。”
2.1 韓流影響
從2002年的《冬季戀歌》開始,一股接一股的韓流襲來,許多中國觀眾已是鐵桿韓劇迷,這些韓劇里的“歐巴”參加了什么綜藝節目肯定都會去看,漸漸接觸韓國綜藝,成為“韓綜粉”。雖然韓國綜藝擁有大批的中國粉絲,但由于節目的語言差距,字幕看不過來,不免失掉一些樂趣。如今中國人拍一樣的節目,肯定大呼過癮。
2.2 韓國綜藝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中國人喜歡團結、成長、溫情的成分。如《RunningMan》(中國版《奔跑吧兄弟》)每次節目大致會分成兩隊,這兩隊通過完成各種任務競爭第一。比賽過程中,每一隊成員都團結向上,為了集體的勝利而努力。還有《超人回來了》(中國版《爸爸回來了》)爸爸回到家中如何照顧孩子,整期節目都彌漫著滿滿的父愛。同時,也能看到天真爛漫的孩子隨著每一期節目的播出,在一點點茁壯成長。而一些歐美綜藝,幾位明星在節目中狂妄放肆地爭吵,雖然挺刺激,但畫面太美,實在不忍直視。
2.3 韓國綜藝無代溝,歐美節目克隆難度大
多次參加戛納電視節、韓國海內電視節的無名公關路易斯·納薩爾回答記者,韓國版權的節目建造簡樸,困難程度低,上手很快。而歐美節目,如《美國崇拜對象》、《未知音素》等,復制困難程度很大,他們的制作寶典往往是厚達500頁以上的巨幅內容,制作成本也很高。
2.4 暴利
韓國綜藝節目一集授權費在1萬~3萬美元,熱門綜藝節目價格貴一些。《我是歌手》大熱之后,授權費也就跟著一起漲了起來,最高的甚至是原來的十倍。《爸爸去哪兒》的版權費高達20億韓元,約合1100萬人民幣。而《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冠名費賣出天價5億,《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冠名費拿到了2.16億元的高價。
3.1 韓國綜藝無法再引進
中國電視界幾乎要把韓國的綜藝“買空”,韓國綜藝被引進光了,怎么辦?對于這一問題,業內人士回答:買空韓國綜藝模式后,國內電視界開始“買人”,即挖角韓國PD。請外國人來做中國的本土節目,以他們對中國風土民情的了解,能否制作出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綜藝節目,讓人生疑。
3.2 一味地引進韓國綜藝不利于中國綜藝類型多樣化和多元化發展
很多韓國綜藝在中國火了,但如果沒有自己的原創,一味地引進,拷貝別人的模式,對中國綜藝并不是一件好事。從《RunningMan》到《兩天一夜》,從《無限挑戰》到《超人回來了》,這些當紅的韓國綜藝節目的基本模式就是請到一些知名明星挑戰各式各樣的任務及游戲。這樣單一的綜藝類型是否可以長時間滿足中國眾多觀眾的觀看需求?單方面地偏愛引進韓國綜藝,并不利于我國綜藝類型多樣化、多元化發展。
目前,國內綜藝節目缺乏創新性是不爭的事實。缺乏自主創新,只是一味引進、模仿,只會讓國內綜藝走向死胡同。那么,中國綜藝的出路在哪里?應堅持本土化的創新才是制勝王道。河南衛視的《漢字英雄》,取得高收視率的同時,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讓觀眾感受到了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底蘊。因此,國內綜藝節目要想獲得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一味引進是不行的,只有深入中國文化這片沃土中汲取養料和靈感,提煉主題和精神,中國的綜藝節目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現階段看來,綜藝發展之路,學習借鑒外國模式是必由之路,可以借鑒別人的模式,但也要自己創造和創新。多一點思考,少一點浮躁,像“工匠”一樣安安靜靜地去做一個節目。要給自己多一份信任,除了學習借鑒韓國,還要自主創新,這樣中國綜藝的發展之路才會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