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興翠
(滁州日報社,安徽 滁州 239000)
報紙校對工作中如何增強編輯意識探析
祁興翠
(滁州日報社,安徽 滁州 239000)
隨著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信息時代的報紙采編工作越來越快捷、高效,這對報紙校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報紙校對工作中增強編輯意識的重要性出發,探析提出若干增強校對人員編輯意識的途徑,希望能為提升報紙校對水平提供參考。
報紙;校對工作;編輯意識;增強
在網絡信息時代,報紙校對工作不用再參照紙稿,大大節約了校對的時間。這要求校對人員要及時將傳統校異同的死校對轉化成更加專業和理性的校是非的活校對,且報紙校對工作實際上是延續編輯工作,擔負著檢查、監督、完善編輯工作的職責。所以,在報紙校對工作中,增強編輯意識已變得非常緊迫。
編輯意識指的是編輯主體對客體特有的心理反應形式,具備一定的職業性與主觀性,它的正確性與強度能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1]如今,信息技術促使報紙采編實現電腦化,編輯逐漸丟掉了紙和筆,真正實現了無紙化操作與辦公,加上編輯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由編輯負責的問題已經不知不覺轉移到了校對人員身上,使得校對人員的編輯職能不斷擴大。只有校對人員具備了較強的編輯意識,才能保證報紙的質量。
就工作內容而言,報紙校對工作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多,不僅要協助編輯核對文字上的錯漏,還要在規定時間里及時查找出稿件中語言文字、排版、錄入等錯誤,并及時糾正。報紙校對工作內容的復雜性使得校對人員務必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高度與專業知識水平,能主動學習各方面知識,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了解新興語言及邊緣學科等的實時動態,不斷增強編輯意識,從而承擔更多編輯職能。
就工作性質而言,現階段的整個報紙校對過程包括一校、二校、三校,校對人員經過仔細校對、確認無誤之后由照排發往印刷廠印刷。在這一過程中,校對人員所看的稿件是編輯審閱并加工過的,與記者或作者給出的原稿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校對人員沒有原稿可以參閱,且編輯工作繁雜。為將報紙出版的流程縮短,編輯很可能遺留較多錯誤,把報紙質量問題直接轉移給了校對人員。而負責版面校對的校對人員承擔著更加重要的工作,是全局的把關人,要校對領導姓名、職務、排序,報紙日期、期號,轉版中的上轉下接等內容,不可出現任何差錯,要有絕對細致的態度與強烈的編輯意識。所以校對人員編輯意識的強化顯得愈加重要。
(一)協調編校過程,發揮出主觀能動性
編校過程的相互協調表現為對報紙校對人員編輯意識能動作用的協調,需要校對人員從思想的角度把握好報紙版面發生的變化,并主動重新校正變動的稿件,通過編輯意識的增強來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做到防范于未然。[2]一要從主觀上協調好編校過程的時間安排。報紙校對的過程應留下比編輯看大樣更多的時間,在校對完文字以后,還要花一定時間校對報紙版面的內容,并標記出發現的疑問。二要從客觀上協調好編校過程的交叉,力爭做到萬無一失。即在校對編輯后的內容時,應從看大樣開始,始終保持報紙校對的重復性,直到出清樣。此外,還要校對報紙編排中的報頭、報眉、標題、報尾、空白、框線等內容,一旦發現版面的差錯或疑問,應第一時間向編輯或值班總編提出疑問,求證疑問的準確性,跟編輯人員一起商議出修正的方案。
(二)轉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工作技巧
報紙校對人員應積極轉化自身知識結構,努力成為一名博雜大家,各方面知識都要了解一點,包括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科學等。其中,校對人員需熟練掌握漢語知識,特別是語法邏輯、遣詞造句、修辭等,務必要具備敏感的辨別異同的能力。因此,報紙校對人員須全面充實自己,通過對自身知識結構的轉化來增強編輯意識,從而勝任報紙校對工作。新時期的報紙校對工作需要校對人員做到細讀、巧記、勤思、善疑、求通。其中,細讀是基礎;巧記是重點要素,包括地名、人名等,防止出現常識性錯誤;勤思重點培養報紙校對人員的聯想能力、記憶能力,為查遺補漏提供便利;善疑就是要跳出固有觀念的局限,抱著質疑的態度開展校對工作;求通要求的就是校對人員要保持稿件行文的流暢與邏輯的貫通。實踐證明,通過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和提高報紙校對工作技巧,校對人員不僅能豐富自身業務知識,還能增強編輯意識,提高報紙校對質量。
(三)提高自身素質,嚴格把控質量大關
報紙出版事業的不斷發展賦予了校對人員雙重職責,分別是照稿校對、校正原稿。照稿校對就要求校對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擁有過硬的基礎校對功力;校正原稿實際上是對編輯工作的延續,需要校對人員擁有編輯那樣廣博的學識。[3]因此,每一位校對人員都要堅持學習,不斷接受新的觀念與理論,在工作水平上保持與編輯相當。同時,校對質量是影響報紙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校對人員在報紙校對工作中不僅要充分尊重對的地方,還要盡力堵住出錯的地方,從而主動落實校對工作,嚴格把控好報紙質量大關。需強調的是,校對人員應致力于從原稿入手,協助記者、編輯將原稿的差錯堵住,不可隨意改動。同時還應開動腦筋,敢于、善于提問,如果校對人員發現原稿有疑問,應及時與記者、編輯和值班總編溝通,請他們據實改正,不可自己改動原稿。此外,為增強編輯意識,校對人員還需修養自己的情商,加強自我管理,只有寬以待人、嚴于律己,才能獵錯改錯,爭取在特殊的挑編輯的錯、補編輯的漏的位置上主動學習編輯的工作方式,正確處理內部矛盾,潛移默化地增強自己的編輯意識。
如今,雖然網絡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但報紙媒體依舊占據重要地位,其生存的根本就在于報紙的出版質量。這就要求校對人員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協調好報紙編校過程,并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從而不斷增強編輯意識,為提高報紙校對工作水平奠定基礎。
[1] 李玉娥.試論新技術條件下的黨報校對工作[J].才智,2012(13):236.
[2] 祝朝暉,王菁.新聞校對的再定位:校對編輯化[J].新聞前哨,2011(07):67.
[3] 陳海斌.新形勢下報紙校對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地市報人,2014(05):45-46.
G232.2
A
1674-8883(2015)22-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