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堯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淺談新聞理論性現狀與提升策略
王錦堯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目前對于新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機制、新聞生態以及新聞的盈利模式等實踐問題上,本文著重研究新聞的理論性。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已經成為快餐式的信息,缺乏理論性與嚴謹性,無法為新聞受眾提供更權威、更深入的理論分析。本文針對當前新聞理論性方面的問題開展了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新聞的理論性,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新聞;理論性;提升;策略
(一)快餐性思維
當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催生了互聯網思維的發展,新聞的傳播與發展更加依賴互聯網,甚至在不遠的將來,新聞的主要傳播通道將鎖定互聯網。在互聯網思維下,快餐文學是大眾閱讀的流行之處,也是新聞市場的熱門。因此,許多新聞媒體的產品都深深地打上了快餐文學的烙印,這也使得新聞內容的專業性、準確性與理論性大打折扣。新聞中誠然可以有快餐式的內容,也必然會有內容空虛的虛無主義的產品,但其只能作為快餐類新聞的內容,對于一些嚴謹的、嚴肅的新聞,其應當具有相當的理論性。目前比較嚴重的現象是一些新聞的內容過于空虛,表面上看去文字優雅內容豐富,但細細品之而又不知其所云。當這種虛無主義下的新聞與嚴肅的新聞內容相聯系時,使得本應當受重視或傳達重要信息的新聞缺乏實質內容。
(二)學術性與理論性基礎不足
與學術研究及學術文章不同的是,新聞既有傳播信息的內容,同時也有發表有關觀點和視角的內容,還有對公眾思維產生影響的內容。不論是哪種新聞,其在表達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有關的評論與引導,其表達過程中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支撐。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社會轉型以及國家社會等改革接踵而至,我國各行業的發展顯著。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相應的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但是就目前這些新聞來看,其嚴重缺少對有關學術理論研究和撰文嚴謹度的約束。很多新聞工作者雖然具有高學歷或良好的新聞從業經驗,但是對于新聞工作的視角過度地集中在博眼球、強調新思維新觀點,對新聞內容中的理論問題缺乏重視,導致新聞表面創新的同時,卻產生了內容的斷層,新聞內容經不住推敲,同類新聞自相矛盾,這顯然是理論性嚴重匱乏的結果。
(三)專業人才匱乏
受互聯網思維影響,多數新聞媒體將視角過度集中于博取眼球與流量,這必然會導致媒體從業者的工作重點與工作方向也過分集中于流量與觀眾方面,新聞內容過度集中于報道或模板式的新聞上。新聞從業者是開展新聞采錄與編制工作的一線人員,其執業素質與執業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新聞的理論性。我國新聞媒體長期的惰性使得很多新聞從業者過分強調學術的表象,發表論文、演講報告成為證明理論素養的主流方式,而對新聞的深層次理論價值的把握理解和撰寫能力十分欠缺,充分表明了我國新聞從業者專業素質嚴重不足,新聞業界專業人才嚴重匱乏。
(一)新聞學也是一門學科
新聞既是名稱也是一門學科,傳統的新聞概念與內容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學這一門學科也必然會產生相應的變革,后新聞時代必將到來。新聞理論已經不再是局限于學術期刊或書籍中的理論。我國新聞讀者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新聞的認識也不再局限于電視或報紙中的陳述與簡單評論,人們更想看到的是一個事實與理論相結合的視角,一種有深度的新聞。
(二)新聞市場存在切實需求
依靠互聯網,新聞受眾對新聞內容的廣度需求已經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但對新聞內容的深度的需求卻始終無法滿足。新聞的深度主要由新聞的理論性決定,歸根結底新聞也必將受到市場化的影響,新聞媒體的發展與生存也要以新聞市場為主體。在網絡時代,信息共享性十分突出,許多信息都能夠在互聯網中重復獲取,對于新聞,如果單就內容來說,不論新浪網、騰訊網還是鳳凰網,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別,然而當我們細細品讀不同網站的新聞內容時,我們可以確切地發現,他們理論論述的多少和深度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進而市場中的客戶粘度也會產生顯著的不同,讀參考消息的人覺得雜牌網站的新聞品質無味。
(一)重建新聞理論構架
新聞理論研究的基礎就在于框架和結構的構建。理論體系是對學科基本研究成果的重要凝結方式。對新聞理論體系的構建,必須包括宏觀、中觀、微觀幾個層次的基本內容。由此就要求首先在宏觀層面,制定新聞業發展的總體規律,將不同的新聞關系進行連接與互通。其次,在中觀層面,對于各個理論,包括新聞收受理論、新聞主導觀念理論、新聞制度理論等等進行總結歸納,為后續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微觀層面則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指導當下各種新聞現象的解釋。借助于上述三層結構的分析和構建,從而形成比較合理的新聞理論結構方式。
(二)廣泛開展新聞學術交流活動
新聞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性,但是新聞也同樣是大眾的必需品。理論性作為新聞的靈魂,不同的新聞媒體的屬性與特質各不相同。開展相應的新聞學術交流活動能夠激活不同新聞媒體的溝通渠道,強化新聞的理論性支撐。同時,開展廣泛的新聞學術交流活動也能夠促進相關新聞人才的發展。同時,新聞媒體對于學術交流的內容不應局限于表面的形式,更應關注其內在的理論實質。同時,新聞理論交流還應當結合跨地區、跨文化與跨學科領域,豐富新聞的理論內涵。
(三)強化新聞理論人才培養
新聞從業者是深化新聞內容理論性的直接實施者,因此,不僅要提高媒體方面、活動方面的重要性,更要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與選拔。首先,可以在教材的理論建設中,不僅僅是從理論出發,同時也要積極結合實踐內容,構建多元理論體系,借助于理論支撐觀點,再由觀點呈現出現象,并且最終由現象歸納出理論。形成一個閉環,進而實現教材編寫和建設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其次,可以進一步拓寬新聞從業者的選拔范圍,使其不僅局限于本地高校或高水平高校,對于理論素養好、執業能力強的潛在工作者應當積極培養,破除學歷壁壘。
G210
A
1674-8883(2015)22-0194-01
王錦堯(1994—),男,遼寧朝陽人,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