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祎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
中老年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現狀與思考
王 祎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
2006年2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信息中心面向全國公開發布《報告》,“我國截至去年,60歲以上人口數目居全球第一”[1],《報告》明確要求,面對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帶來的社會壓力,全國各界都要提高認識、加強重視,全面樹立中老年生理、心理健康維護意識,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應對老齡社會帶來的各種挑戰。
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奮戰中,對中老年影響程度最深的大眾媒介——電視,毋庸置疑地成為推動中老年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日前,筆者通過搜索多個電視節目網站,發現的51個免費衛視頻道中,共有26個頻道開辦了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包括北京衛視的《養生堂》、山東衛視的《養生》、遼寧衛視的《健康一身輕》、廣東衛視的《健康來了》和貴州衛視的《養生》等共計50多個節目。在眾多節目中,存在著制作不精、內容不實等多種問題,既降低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水平,也阻礙電視媒介對于中老年健康事業的引領作用和進一步發展。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1節目質量有待提高
現階段,國內的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選題的確定、內容的制作、風格的設置等各個方面都需不斷提高。盡管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題材設定被固定在了一定范圍內,但不同節目也可以在發展中確立、形成自己的獨特定位。如北京衛視的《養生堂》2014年10月份秋分前后就連續播出了八期“名老中醫話秋養”系列節目,深受追捧。因此,擁有自己的特點是形成品牌的重要因素。
1.2節目真實性有待加強
近幾年,媒體方面也曾報道過多起“假學者”“假名醫”“假專家”事件,如湖南衛視播出的《百科全書》節目,就曾將“假專家”張悟本推向屏幕,挫傷了受眾的信任。所以,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責任編輯、制作方等應該在制作、審核的過程中全程嚴格、科學地對節目進行檢查,確保播出的內容是科學真實的健康養生知識,為受眾塑造良好的健康傳播環境。
還有一種帶有廣告性質的偽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雖然在節目過程中也有對于健康養生、疾病預防的介紹和講解,但基本所有對話和分析都是以宣傳某個醫生、某種營養品或者藥品、治療儀為目的,真實性、可信性都不堪一擊。如某一檔健康養生類節目曾多次播于天津、湖北、貴州、廣西、東南、黑龍江、青海等多個全國性衛視。節目傳播的不真實信息無疑是一種欺騙行為,限制了廣大受眾對健康養生類節目的理解和認識,損壞了社會公信力,也對其他正規的節目帶來了消極影響。
1.3節目同受眾距離有待縮減
對于以中老年為主體的受眾群,相關的節目制作團隊在對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進行策劃時,需要加強對中老年受眾心理的研究,了解他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日常作息和生活環境,分析他們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從而對節目進行更準確的定位,決定節目的傳播內容、傳播方式,以及播出時長、播出時間等各方面。
“把關”好中老年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盡可能減少該類節目的負面影響,提升傳播效果,能夠積極健康地引導中老年受眾。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2.1培養專業人才
在傳播過程中,作為主體的傳播者會直接影響傳播效果。現階段,國內健康養生類節目的制作團隊,健康傳播專業性能力普遍較低,無法更好地認知和提升節目品質,專業人才太少,健康類電視節目攝制組、后期制作團隊的健康養生常識和專業認知是非常有限的,不利于節目的編排和生產,在制作人的把關方面也并沒有完全控制好市場投入。解決此問題,應從源頭抓起,新聞傳播類高校可專門設立健康傳播專業研究方向的課程或教育實踐活動,也可以組織項目相關制作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培養高質量的健康傳播專業制作團隊。同時,主持人作為節目的傳播主體,直接面向受眾,在主持過程中盡量減少使用專業術語,對于很多醫學問題,也要有方法有技巧地通過舉例等方式做詳細解釋,達到服務中老年人的最初傳播目的,充分體現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服務意識、關懷意識,實現對受眾心理、生理的全面照顧。
2.2內容真實科學、方式豐富多樣
由于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和觀眾的生理健康密切相關,要是出現虛假內容的話,不僅無法增強人們的體魄,還會損害他們的身體,甚至造成生命危險。因此,不真失實的健康信息傳播危害極大,務必要杜絕。尤其是年長的受眾較多依賴、追隨傳統的電視媒體,會盲目相信并跟從電視媒體的傳播內容。現在需要積極治理和排除的,除了以推銷醫療器械、保健治療藥物為目的而制作播出的廣告類電視節目外,還有各種節目中出現的不科學、偽健康、虛假的信息。
這些都需要電視媒介從業者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公信力,媒體要嚴格把關,對節目內容嚴格審查。政府也要強化監督管理力度,出臺制度、法規。加強節目內容的審查和過濾,在源頭上杜絕偽健康信息的傳遞;另外,對于違反規定的媒體單位和制作團隊,要嚴肅處理,以示警醒,在未來的發展中避免偽健康信息的傳播。
節目制作團隊也要在挖掘更多題材、創新更多形式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關注中老年心理。現在空巢老人的數量逐漸在增多,還有很多中年受眾剛剛退休回家,面對孩子離家求學、工作等情況,極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節目可以針對這些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態,有目的地幫助他們,疏導他們,為他們排解孤獨和心理顧慮等。心理健康的維系也是健康傳播的一個主要方面。
2.3拓展傳播渠道、拓寬傳播平臺
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把關者務必要尋找更加多樣的傳播途徑,拓展傳播渠道、拓寬傳播平臺。
2.3.1擴展播出時段
當前,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主要是在6點、12點左右、17點之前以及22點等時間段播出,節目時長約1小時左右。而中老年受眾基本不會收看中午、傍晚和夜間的節目,選擇早上晨練后和晚飯后收看電視的中老年受眾人數最多。但在晚飯后時段,國內目前沒有一個衛視播放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因此,應該修正健康養生類電視類節目的播出時段,設置一些品質較高,為受眾津津樂道的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服務中老年受眾,更好地傳播健康養生知識,也能更有效地吸引其他受眾的關注。同時,也會反過來促進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制作團隊的發展,更有效地促進該類節目質量的提升。
2.3.2創造更多傳播途徑
電視作為傳統的大眾媒介,也存在很多傳播的不足和缺陷,盡管它是中老年受眾的首選媒介,但是如果配合其他媒介,一同傳遞健康養生信息,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加強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同傳統報紙、廣播的配合,可以減少單一電視媒介傳播對節目內容設置的很多限制;另外,其他媒體的補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節目的發展與市場的擴大,彌補了很多現存的不足,促進節目的品牌形成,擴大節目影響力。
2.4加強受眾針對性
主要受眾群是中老年群體的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最關鍵的一點是關注中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要求。中老年人不同于其他受眾,他們有著獨有的媒介接受特點和媒介信息需求。比如,應該顧及中老年人的心理想法,制作適合他們幽默點和生活時代的節目;又如為了適應他們聽力、視力、接受能力逐漸下降的生理特點,在節目配樂、主持人用語、嘉賓舉例和現場互動時都要放慢速度,放緩節奏;如在黃金時段也可以為了中老年人的收看需求,播放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等。總之,目的就是為了配合中老年的一切習慣、喜好、需求,有針對性地制作、播放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以求最大程度發揮這類節目對中老年健康生活、科學養生的指導作用和積極影響,實現電視媒介的社會價值。
[1]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07(2).
王祎,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老年健康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