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萍
(作者單位:昭通市綏江縣廣播電視臺)
新聞出鏡記者現場應變能力及出鏡技巧思考
何秀萍
(作者單位:昭通市綏江縣廣播電視臺)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現電視新聞的主要途徑,電視新聞與其他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等相比,能夠更加生動靈活地再現新聞事件,并通過圖像、文字或者字幕等,拉近電視機前觀眾與新聞事件發生地的距離。電視新聞中的出鏡記者是否具備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及出鏡技巧,直接關系著電視新聞的質量,因此,應該增強新聞出鏡記者現場應變能力及出鏡技巧。
新聞出鏡記者;應變能力;出鏡技巧
新聞出鏡記者是電視新聞報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記者出現錯誤、缺少現場應變能力,那么就不能很好地體現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性與感染力,也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新聞節目的特點與性質,直接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質量。電視臺應從增強新聞出鏡記者現場應變能力及出鏡技巧,為觀眾帶來真實、質量高的新聞報道。
1.1注意著裝形象及語態
出鏡記者是新聞事件的目擊者與報道者,甚至還是參與者,在新聞現場報道中占據重要地位,出鏡記者首要的就是在電視屏幕上塑造觀眾喜歡或者信賴的形象,衣著應該大方得體,不應穿太過復雜或者無袖露腿的服裝,所選衣服款式及顏色等應該與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及環境氛圍相協調。對于男性記者來說,可以穿西服正裝在一些大型活動場合,女性記者則適合穿職業套裝,如果冬天天氣寒冷,可以穿羽絨服。總而言之,出鏡記者首先衣著上要大方得體,與場合及人物身份相協調,發型以簡潔為好。除此之外,出鏡記者的神態、聲音也都是新聞現場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出鏡記者應該具備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良好的語態舉止。
1.2引導采訪對象做好現場提問
電視新聞的出鏡記者更多地要與采訪對象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對其采訪提出問題,因此,新聞出鏡記者既要考慮到新聞報道者的立場,也要站在觀眾的立場上提問題,只要將提問放在觀眾想了解的點上,才能與觀眾進行雙向無障礙交流,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出鏡記者在引導現場采訪對象時,應該把握好采訪時間及進行節奏,事先經過精心準備,學習提問技巧。出鏡記者在現場提問時,提問得盡可能具體,多使用引導式話語,促使被采訪者說出自己想表達的新聞事實及觀點。記者提問的語言應該是平實、口語化的,給采訪對象一種親切感;除此之外,記者還應該與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交流,認真傾聽采訪對象的回答與反饋,增強兩者之間的溝通互動。
1.3在日常報道中鍛煉現場應變能力
新聞出鏡記者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素質就是現場應變能力,記者在新聞報道現場時,無論事先準備得多么充分,在事件或新聞報道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事件,這時的新聞出鏡記者應該對意外狀況做出迅速反應。新聞出鏡記者對整個新聞報道應該有一個整體了解,對整個新聞報道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突出重點,報道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觀看性。
2.1做好出鏡準備
新聞出鏡記者出鏡前要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重視現場描述的記憶,完成生動而全面的描述。記者在出鏡前還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把握新聞報道內容及狀態,應該理解駕馭好自己的多種角色,處理好各種角色沖突,在不同的事件及新聞情境中進行角色調整。記者在新聞現場時是報道內容的決策者及總導演,針對新聞信息來說,記者是信息的采集者、處理者及傳播者;對于出鏡傳播來說,記者則是新聞報道現場的主持人和新聞發言人,記者要學會在不同場景及事件中靈活轉換自己的角色。新聞事件一般分為突發事件、預發事件及已發事件,前兩種事件記者有較為充裕的準備時間,記者搜集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可以通過查閱資料、電話采訪或者是走訪群眾等方式來搜集了解信息,記者搜集信息應該全面,對新聞事件的始末及與其相關的國家政策方針等也要理清,也可以參考查閱類似的新聞報道,這樣新聞出鏡記者在現場才會有良好表現及準確的現場描述,必要時新聞記者可以事前進行踩點與模擬練習。
2.2記者與攝像等工作人員密切配合
電視新聞報道需要記者與攝像等多位工作人員的合作才能夠完成,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在現場報道時,應該重視出鏡記者與攝像的默契合作,當記者指向哪里準備采訪時,攝像要及時轉換采訪場景、攝像鏡頭及時跟上,將現場報道全景及記者采訪的細節反映出來,記者與攝像等工作人員應該相互配合,攝像人員還應該配合記者對一些重要內容進行深采精拍,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
電視新聞應該提高新聞出鏡記者的現場應變能力、提升其出境技巧,在新聞報道現場更加自如自信地報道采訪,從衣著、語言及神態等方面做好準備,增強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感染力及真實性,吸引更多觀眾觀看電視新聞。
[1]沈偉利.試論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提升技巧[J].活力,2012(21).
[2]張萍.現場報道是“現場”與“報道”的融合--兼論雅安地震現場報道的偏誤[J].青年記者,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