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斌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院,江蘇 漣水 223400)
近年來,隨著冠心病發病率的日益升高,已成為臨床中較為嚴重的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類型[1,2]。冠心病的病理基礎主要基于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由此繼發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是導致冠心病發生的關鍵因素[3]。冠心病患者在不同病理狀態下會刺激血漿中BNP與hs-CRP的水平變化,本研究中針對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對比研究,探討血漿中BNP與hs-CRP的變化及與冠脈病變程度的影響,以期為冠心病的危險程度評估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來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7例,女 45 例,年齡 47~75 歲,平均年齡(64.2±7.4)歲。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根據臨床癥狀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組),不穩定型心絞痛組(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組),穩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組)3組,其中 AMI組47例,UAP組 45例,SAP組40例;根據冠狀造影情況分為單支組(58例),雙支組(49例)與多支組(25例)。另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4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 45~77 歲,平均年齡(65.9±8.1)歲。各組之間在年齡、性別等因素方面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排除對象:合并各種急慢性感染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慢性心衰病史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合并肝腎疾病患者等。
1.2 方 法
1.2.1 標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次日清晨采血,對照組體檢時空腹采血,均抽取肘中靜脈血4mL于抗凝采血試管中,3000rpm離心15min后分離血漿,置于-70℃冰箱保存待測。
1.2.2 檢測方法:血漿BNP采用Triage免疫熒光快速測定法測定,測試儀與測試板均由美國博適公司生產,正常參考值為0~100pg/mL;hs-CRP采用德國德靈公司BN100免疫比濁定量檢測,試劑為德國德靈公司提供。正常參考值為0~3mg/L。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數據比較采用F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Nemenyi法,相關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心病患者與對照組BNP及hs-CRP水平比較:由表1可知,AMI組患者 BNP 水平為(541.53±102.87)pg/mL,hs-CRP 水平為(27.21±5.92)mg/L,顯著高于對照組與 UAP及 SAP組(P<0.05);UAP組患者BNP與hs-CRP水平較SAP組與對照組相比,亦有明顯升高(P<0.05);SAP組患者與對照組BNP與 hs-CRP水平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冠心病患者與對照組BNP及hs-CRP水平比較(±s)

表1 冠心病患者與對照組BNP及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 UAP 組比較,*P<0.05,與 SAP 組及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BNP(pg/mL) hs-CRP(mg/L)AMI組 47 541.53±102.87*# 27.21±5.92*#UAP 組 45 308.98±87.92# 14.09±6.15#SAP 組 40 43.87±24.14 5.98±3.73對照組 46 31.03±12.97 3.25±1.87 F 值 14.298 9.372 P 值 0.003 0.027
2.2 不同病變支數患者間BNP及hs-CRP水平比較:單支組、雙支組與多支組患者制劑BNP水平及hs-CRP水平差異顯著,結果表明,病變支數越多,BNP水平升高越顯著(P<0.05)。
表2 不同病變支數患者間BNP及hs-CRP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病變支數患者間BNP及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雙支組比較,*P<0.05,與多支組比較,#P<0.05
組別 n BNP(pg/mL) hs-CRP(mg/L)單支組 58 101.83±25.92*# 5.09±9.65*#雙支組 49 158.02±30.87# 13.86±8.97#多支組 25 173.80±34.38 24.09±8.43 F 值 7.864 6.985 P 值 0.032 0.043
2.3 冠心病患者BNP及hs-CR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分別以冠心病患者BNP及hs-CRP水平為自變量,冠狀動脈狹窄積分為應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積分與血漿BNP(r=0.543,P=0.004)及 hs-CPR 呈正相關(r=0.358,P=0.003)。
冠心病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為常見的疾病類型,近年來其發病率與致死率呈日益升高趨勢。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公認的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可明確患者的病變程度與范圍,但由于其是一種有創性檢查手段,因此尋找一種無創敏感的特異性檢測手段對冠心病的診斷極為重要[4,5]。研究發現,炎癥在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炎癥因子作為血漿標記物對于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的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6]。
BNP是一種在心室肌中合成與分泌的多肽類激素,在正常生理狀態下,BNP在心室肌中很少表達。當心肌缺血,心室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增加或心室壁應力升高時,其合成與釋放陡增[7]。因此近年來BNP作為一種生化標記物,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在本研究中,AMI組患者 BNP 水平為(541.53±102.87)pg/mL,UAP 組為(308.98±87.92)pg/mL,SAP 組為(43.87±24.14)pg/mL,與對照組相比,AMI與 UAP組患者BNP水平升高顯著。同時,比較不同病變支數冠狀動脈患者BNP水平可知,結果表明,病變支數越多,BNP水平升高越顯著(P<0.05)。而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血漿BNP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積分與血漿BNP呈正相關(r=0.358,P=0.003),提示血漿 BNP 動態變化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
CRP是參與炎癥或急性時相反應的主要蛋白,在正常機體內微量存在。當機體功能損傷,出現急性炎癥或創傷時,其含量異常增高,因此是一種高度敏感的炎性標志物[8]。有研究證實,hs-CRP作為炎性反應產物可直接參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其濃度檢測可反映冠脈的急性損傷和冠脈惡化,對于冠心病的病情評估與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本研究中,AMI組患者 hs-CRP 水平為(27.21±5.92)mg/L,顯著高于對照組與UAP及SAP組(P<0.05),同時,UAP組患者hs-CRP水平較UAP及SAP組相比亦有明顯增加。此外,不同病變支數患者hs-CRP水平差異顯著,病變支數越多,hs-CRP水平升高越顯著(P<0.05)。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血漿BNP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血漿hs-CRP水平正相關,因此hs-CRP可作為冠心病臨床危險分層的重要標志物,用于反映患者的病變累及程度。
[1] Leon D S,Daniel C M,Kathryn A V,et al.Effect of two different FDA-approved D-dimer assays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11,18(3):317.
[2] Khosa F,Otero HJ,Prevedello LM,et al.Imaging pres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JR Am Roentgenol,2010,194(4):1099~1108.
[3] 楊來寶,吳美鳳,陳明錚.冠心病病變程度與血漿BNP的關系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6):660~661.
[4] Slevin M,Matou-Nasri S,Turu M,et al.Modified C-reactive protein is expressed by stroke neovessels and is a potent activator of angiogenesis in vitro[J].Brain-Pathol,2010,20(1):151.
[5] 康金鎖,張春玲,于金星,等.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和NT-proBNP水平的變化[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3):300~304.
[6] 左勇.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測定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3):3087~3088.
[7] Zheng JL,Lu L,Hu J,et al.Increased serum YKL-40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angiographic lesion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10,210(2):590~595.
[8] Porapakkham P,Porapakkham P,Zimmet H,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guided heart failure therapy[J].Arch Intern Med,2010,170(6):50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