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龍,劉曉晨,豆發(fā)福,段建峰
(陜西省漢中市3201醫(yī)院普外科,陜西 漢中 723000)
直腸癌的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其中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式,臨床中對于手術治療本病的效果研究也較多,而眾多研究中不乏不同手術方式的效果比較,但是各類手術方式的效果研究差異也較為突出,且細致全面的研究仍十分缺乏。另外,本類手術可對患者的消化道系統(tǒng)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認為對此類患者進行圍術期胃腸激素及肛腸動力學等消化道相關指標的研究極為必要[1,2]。本文中我們就不同術式對直腸癌患者肛腸動力學及胃腸激素的影響程度進行比較,為手術的選擇提供依據(jù),比較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開腹手術組)30例和B組(腹腔鏡手術組)30例。A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 12例,年齡 39~74 歲,平均年齡(62.0±6.6)歲,病灶距肛緣 4.5~ 10.7cm,平均(7.5±1.2)cm,Dukes分期:A期6例,B期14例,C期10例。B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61.7±6.4)歲,病灶距肛緣 4.6~10.8cm,平均(7.6±1.1)cm,Dukes分期:A 期 6 例,B 期 14 例,C 期10例。A組與B組的男女比例、年齡、病灶距肛緣距離及Dukes分期構成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手術方法:A組患者以開腹手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麻醉,常規(guī)入腹后對癌灶進行常規(guī)探查及切除。B組則以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全麻后,建立氣腹并將其壓力維持在12~14mmHg之間,常規(guī)四孔法進行手術治療,以電刀分離組織及止血,對血管進行夾閉及離斷處理,在腹腔鏡可視輔助下對病灶進行探查,并將病灶進行有效切除。然后將兩組手術前后的肛腸動力學指標及血清胃腸激素指標進行分別統(tǒng)計及比較。
1.2.2 檢測指標與方法: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對患者的肛腸動力學及血清胃腸激素進行檢測及統(tǒng)計,其中肛腸動力學指標包括肛管高帶壓、肛管靜息壓及肛管最大收縮壓,其均采用肛腸測壓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血清胃腸激素指標的檢測則為首先取患者上述時間點的肘靜脈血進行離心,然后進行上清液的采集,進行血清 MTL、GAS及NPY,其分別以每項血液指標對應的試劑盒(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年齡、病灶距肛緣距離、肛腸動力學指標及血清胃腸激素水平)和計數(shù)資料(男女比例及Dukes分期構成)分別采用軟件SPSS16.0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t檢驗與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肛腸動力學指標比較: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肛管高帶壓、肛管靜息壓及肛管最大收縮壓比較,P均>0.05,而手術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B組的檢測水平均高于A組,P均<0.05,A組和B組兩組的詳細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肛腸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血清MTL、GAS及NPY水平比較,P均>0.05,而手術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B組的檢測水平均高于A組,P均<0.05,A組和B組兩組的詳細比較見表2。
直腸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極為常見的一類,對于本病的臨床治療研究中,關于手術方式的研究極為多見,且其中關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效果的比較性研究并不少見,但研究主要傾向于手術導致的出血、排氣及其他相關手術直觀性指標的比較,對于手術造成的其他方面的影響則相對少見。而直腸作為消化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對其進行手術而導致的胃腸激素等方面的影響卻極為少見,因此對此方面進行探討的價值較高,同時也是評估手術方式可取性的有效指標。再者,手術對于患者的肛腸動力學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而較多研究顯示[3,4],肛腸受創(chuàng)后患者的肛管高帶壓、肛管靜息壓及肛管最大收縮壓等動力學指標呈現(xiàn)明顯降低的趨勢,而且其波動幅度很大程度上受受創(chuàng)程度的影響,因此對手術方式進行此方面評估水平的檢測也有助于評估其可取程度。
本文中我們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對直腸癌患者的肛腸動力學及胃腸激素的影響程度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比較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在此方面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患者的肛腸動力學指標及血清MTL、GAS及NPY等胃腸激素的水平波動明顯更小,并且其術后恢復相對更快,至術后6個月與手術前的差異已不明顯,而開腹手術的這種差異在術后較長時間內(nèi)仍表現(xiàn)極為突出,故肯定了腹腔鏡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更小,且對消化系統(tǒng)不良影響更小等優(yōu)勢。分析原因,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在保證病灶有效切除的基礎上,在腹腔鏡可視條件的引導下進行手術,對于病灶周圍的不良影響更小,手術更為細致有關[5]。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腹腔鏡手術對直腸癌患者肛腸動力學及胃腸激素的不良影響明顯小于開腹手術,更有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
[1] 徐艷松,吳衛(wèi),高楓,等.腹腔鏡和傳統(tǒng)結直腸癌根治術對胃腸動力和胃腸激素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29(3):534.
[2] 張云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胃腸動力與血清胃腸激素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38(12):1652~1653.
[3] 張劍鋒,魏東,趙艇,等.低位直腸癌經(jīng)肛內(nèi)外括約肌間切除術后肛腸動力學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29(8):1609~1612.
[4] Akiyoshi T,Ueno M,F(xiàn)ukunaga Y,et al.Laparoscopic local excision and rectoanal anastomosis for rect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odified laparoscopic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technique[J].Dis Colon Rectum,2014 ,57(7):900 ~904.
[5] 尹作文,喻軍,宋怡才.腹腔鏡輔助直腸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7):84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