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橋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生殖保健醫院,河北 青龍 066599)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隨著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患者的預后已經有明顯的改善,然而對于合并門靜脈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其預后仍然不良,病死率遠遠高于單純原發性肝癌,如不進行治療干預,中位生存期僅為 2.7~4.0 個月[1,2]。本文選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肝癌合并PVTT患者17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后生存情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患者17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50例,女性22例,年齡60~79歲,中位年齡67.2歲,病理診斷169例肝細胞癌,3例膽管細胞癌。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備案。
1.2 研究方法
1.2.1 手術方法:根據患者手術適應證及具體情況選擇手式及具體手術方法。依據腫瘤及癌栓所在部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手術方式:①癌栓+腫瘤切除術;②肝創面門靜脈取栓術;③門靜脈切開取栓術。此外,部分患者在術前或術后進行了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經動脈灌注化療(TACE/TAI)治療。
1.2.2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HbsAg、抗 HCV、肝硬變、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級、病理分型等;記錄患者臨床資料,如腫瘤位置、數目、直徑、腫瘤包膜、癌栓類型;記錄患者療效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1.2.3 隨訪:對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及門診隨訪,記錄患者預后時間,如死亡等,隨訪時間5年。
1.3 統計分析: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生存率的計算采用壽命表法,中位生存期的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原發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一般情況及腫瘤、癌拴情況:172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占同期肝癌手術患者的17.00%(172/1012);其中男150例,女22例;年齡60~79歲,中位年齡67.2歲;病理診斷169例肝細胞癌,3例膽管細胞癌;見表1。

表1 原發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一般情況及腫瘤癌拴情況(n=172)

尾葉 4 2.33左、右肝葉 19 11.05腫瘤數目 單發 134 77.91多發 38 22.09腫瘤直徑 ≤5 20 11.63 5~10 66 38.37>10 86 50.00腫瘤包膜 有 42 24.42無130 75.58癌栓類型 Ⅰ 34 19.77Ⅱ84 48.84Ⅲ54 31.40Ⅳ0 0.00
2.2 手術治療及術后并發癥情況:172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均經手術探查,有8例患者開腹后因肝硬變程度嚴重、肝內及腹腔癌廣泛轉移而僅進行活檢未行切除術,剩余164例患者均行肝癌及癌栓切除術,手術切除率為95.35%。164例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者28例,占 17.07%,其中內出血 9例,占 32.14%;肝功能衰竭 8例,占 28.57%;肺部感染 5例,占 17.86%;膽瘺2例,占7.14%;切口感染及腹壁全層裂開2例,占 7.14%;MODS 2 例,占 7.14%。
2.3 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后生存情況:隨訪5年后,164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中,148例完成隨訪,16失訪。肝癌合并PVTT患者,中位生存期17.68個月,5年生存率3.78%。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前有無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經動脈灌注化療(TACE/TAI)間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后有無TACE/TAI、不同癌栓分裂類型、不同癌栓去除方式之間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后生存情況(n=164)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東南沿海地區高發,其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仍尚未明確[3]。隨著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總體療效已有明顯提高,但是原發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預后仍然不佳[4]。肝癌合并PVTT是進入肝癌晚期的一種生物學標志,其進展迅速,若不進行治療干預,其自然病程非常短暫。PVTT根據癌栓侵犯門靜脈的不同部位分為Ⅰ~Ⅳ型:Ⅰ型指癌栓累及二級及二級以上門靜脈分支;Ⅱ型指癌栓累及一級門靜脈分支;Ⅲ型是指癌栓累及門靜脈主干;Ⅳ型是指癌栓累及腸系膜上靜脈或下腔靜脈[5]。PVTT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全身靜脈化療、灌注化療、TACE、放射治療、局部消融治療、與門靜脈支架植入術相關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6~8]。
本研究探討手術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PVTT)的療效及預后生存率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肝癌合并PVTT患者術后有無TACE/TA術后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術后聯合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經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可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這可能是由于術后進行TACE/TAI治療可以有效的防止原發性肝癌的復發和轉移[9,10]。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癌栓分裂類型之間術后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癌栓分裂Ⅰ型,即只累及二級及二級以上門靜脈分支,患者會有更佳的預后,反之,如果癌栓侵犯門靜脈的程度更嚴重,患者的預后效果可能會更差[11]。另外,本研究還發現,肝癌合并PVTT患者不同癌栓去除方式之間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說明肝癌根治性切除聯合PVTT取栓術是治療肝癌合并PVTT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最有可能達到治愈的方法。和之前的研究結果相似[12]。但是,對于納入手術切除的患者,常規認為需要符合以下手術癥:①門靜脈癌栓和原發癌病灶經影像學檢查評估可以切除:②無肝內廣泛性癌灶及遠處轉移;③患者全身狀況良好;④肝功能Child分級A或B級;⑤癌栓類型為I~Ⅲ型;對于肝功能Child C級或Ⅳ型癌栓者,一般不主張手術切除。
[1] 任海濤,李任飛,王月東.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治療進展[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11):965~968.
[2] 王向前.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放射治療進展[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8(11):1045~1048.
[3] 林洋.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介入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7):1217~1219.
[4] 張耀明,周臻濤,羅宇峰,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術后雙路介入治療的效果評價[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3,5(5):283~285.
[5] 鐘文洲,鄭秀芳,李春蕓.原發性肝癌腹水患者腎功能早期損害標志物的評價及意義[J].海南醫學,2014,25(5):682~684.
[6] 于龍,張絹絹,陳英紅,等.高強度聚焦超聲刀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 50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0):110~112.
[7] 胡文杰,黎東明,陳偉,等.P-糖蛋白表達與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術后輔助化療效果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3(5):350~353.
[8] 劉靜,朱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綜合介入治療[J].當代醫學,2013(5):16~17.
[9] 王斌,陳鵬.TACE聯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3(19):156.
[10] 陳俊偉,龐鵬飛,孟曉春,等.TACE聯合索拉非尼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不同分型門靜脈癌栓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9):663~667.
[11] 何智明,肖虹.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在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中的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9):1108~1109.
[12] 王向前,蔡晶,張一心,等.三維適形放療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伴門脈癌栓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5):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