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
世界上沒有好玩的景點,只有好玩的人。我們怎么感受這個世界,全在于我們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以及怎樣彼此對待。
最近參加了一個旅游團出國旅游。看了許多景點和表演節目,聽了不同文化傳統的音樂,還有導游對當地風土人情和社會政治狀況的介紹。收獲極為豐富,非常滿意。但是最大的感受是通過和素不相識的19個人的5天相處,觀察到各人對人生理解和追求,從而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當今世界是一個商業世界,市場主宰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旅游也不例外。
加入旅游團,支付團費,就是一筆買賣。既然是買賣,雙方利益就處于對立狀態。出國以前錢已經交了,價錢已經定了,不能再討價還價了,于是利益的對立就表現為對旅程的安排,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的計較。
旅游的目的到底是為了花錢花得值,還是花錢找快樂?是在旅游中做錢的奴隸,還是做錢的主人?
如果仔細觀察各人的行為可以發現各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同的。有少數幾個人,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所花的錢物有所值。并且努力在每一個旅游環節上為自己爭取能夠多得一些,更值一些。是利益在驅使著他們,不是尋求快樂在引導著他們。旅游安排是一個很復雜的工作,有無窮的細節可以討價還價。參觀節目的長短,旅館的檔次,飯店的飲食,甚至于細到一碗菜里有幾片肉,都有可能成為討價還價的題目。于是觀光之旅變成了討價還價之旅。每當爭取到多一點的時候,他們感覺欣欣然,認為實現了自己人生的目標。
旅途中充滿了討價還價的插曲,有時候還有尖銳的交鋒。這就改變了全團的氣氛。當然是煞風景的事。出來旅游就是花錢買快樂,如果一路都是爭吵,這樣的旅游還有什么意思。幸虧我們的導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年輕人,他見過的世面多了,什么樣難纏的游客都見過,也有辦法對付。他的方法有軟有硬。自己占理的地方寸步不讓,措辭強硬。對可以討論的地方,表現出充分的靈活性。比如對于節目的安排,旅館的檔次,早已在交納團費的時候約定了,現在是不能更改的。如果再有意見,可以向旅游公司去提。至于各個節目的順序,參觀時間的長短,增加一些可選擇的節目,都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這樣就使得氣氛緩和下來。
但是導游的技巧改變不了別人的人生觀,那些已經把自己交給了金錢的人,每有機會就會不自覺地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標,盡量爭取更多的得益。有一次在就餐的時候,他們發難說菜既不好又太少。非要再增加一個菜不可。導游為了息事寧人,就答應了,給三桌各多上一個菜。可是等菜炒上來時,大家已經吃飽了,沒有動多少就起身走了。這三盤菜純粹是浪費。我感覺很可惜,別的不說,何苦制造浪費呢。可是這幾位發難者卻另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用一副勝利者的姿態步出餐廳。他們的神態,在我的記憶中,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勝利者的盟軍,趾高氣昂地穿過凱旋門時可以相比。
他們好像是占到便宜了,但他們真的快樂嗎?
我們這個旅游團在出發的時候,導游對大家說了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好玩的景點,只有好玩的人。大多數人并不以為然,旅游就是看景點,怎么說關鍵在人,不在景點呢。等到旅游結束時再想起她的這句話的確有道理。其實想穿了,世界上的物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們怎么感受這個世界,全在于我們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以及怎樣彼此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