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喬
母港的建設為青島帶來了巨大的客源,從而帶來消費、住宿、餐飲、交通等一系列產業的拉動。然而,母港帶來的好處顯然不僅于此,青島更需要向前看。
8和13,在很多人的認知里,這兩個數字也許并不大,但對于中國郵輪產業來說,卻意義非凡。進入2015年底,在中國運營的國際郵輪公司將會增加到8家,而運營的郵輪數量則將會增加到13艘,國內郵輪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郵輪,這真不是有錢人才坐得起的高端玩意兒,也不是一個單純能夠把你從A地送到B地的交通工具。更多的,郵輪被看做是一個旅游目的地,一個“漂在海上的五星級酒店”。郵輪出行早已成為歐美國家家庭休閑旅游的重要方式,而在中國,這僅僅是個開始。
和郵輪旅游同樣剛剛邁開步子不久的是國內的郵輪母港建設,既上海和天津相繼建設了頗具規模的國際郵輪母港之后,2015年5月29日,在良好的歷史機遇下,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
可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郵輪
開港至今不過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的母港航次就超出了大家的預期。今年,母港航次預計達到35次,平均每6天就有一班郵輪從青島母港駛出。“在國內的母港開港運營中,青島母港是第一年運營情況最好的。”青島郵輪母港有限公司國際客運中心經理劉文韜說,“這比原來預想的要好很多,原來預想的也就是20個航次。”
對于這樣的成績,劉文韜認為,首先,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的開港抓住了國內游輪產業井噴式發展以及國際郵輪公司看好中國市場的良好機遇。上海母港、天津母港和青島母港都是大港,上海港開港10年,天津港開港5年,這些都為青島港的開港和運營做了成功的示范。今年3月份,中國首個83天全球航線在上海開航,在他看來,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是市場的認可,更是郵輪公司不錯的口碑以及國內運營經驗。“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郵輪運營商,今年,它旗下的一艘科技含量最高的郵輪‘海洋量子號,一下水就投到了中國,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說明國際上的郵輪公司對中國的市場非常看好。”劉文韜說。
比起歷史機遇,更重要的因素在于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的自身條件。青島郵輪母港有限公司國際客運中心綜合部部長王儒湉介紹,目前,青島母港建設有3個郵輪泊位,岸線總長度966米。其中新建超大型郵輪泊位1個,長度490米,縱深95米,吃水一13.5米,可全天候自由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2.5噸級“海洋綠洲”號和“海洋魅力”號郵輪。此外,青島母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客運中心,最高通關能力可達每小時3000-4000人次,最多每年可接待150萬人次。
從地理位置上看,青島母港和天津母港基本處于同一個區域,因此二者向來被視為競爭關系。“天津港當然有很多優勢。”劉文韜分析道。其中一個有利因素在于天津地靠北京腹地,所以天津母港的80%客源都來自北京;而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天津母港2010年開港,運營時間較長,運營經驗豐富,系統完善,與包船方和郵輪公司之間磨合得相對較好。“郵輪公司認可一個港口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你一開港郵輪公司就過來了,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他說。當然,比起天津母港,青島母港也有著自己的優勢。據劉文韜介紹,青島在地理位置上更具優勢,“天津母港到外海需要24小時,這對它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在青島母港跑同樣的航線,青島港的成本就會低一天。現如今,國內的大多數母港航線都是跑日本和韓國兩國,而青島母港是國內所有郵輪港口中離日韓最近的。”此外,青島水域風浪小,暗流、大霧天相對較少,硬件設施更加完備,這些都有利于青島母港脫穎而出。
可觀的市場規模
“我有一個客戶告訴我,他母親住在附近的一個小區里,天天看著青島母港的建設,每天都要拍一張照片。”采訪中,劉文韜講了這么一件趣事。
青島向來因擁有青島港這樣的中國第二個外貿億噸吞吐大港而頗有名氣,然而,青島郵輪母港卻姍姍來遲。“其實青島潛在的郵輪客戶群體很大,因為現在很多人想要坐郵輪都只能跑到外地去坐,最近的是煙臺,來回需要7個小時。”劉文韜說。而現在青島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意味著青島乃至整個山東半島地區消費者能夠更加便利地享受到郵輪旅游服務。
龐大的郵輪消費市場其實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所體現。考慮到為2015年年中的正式開港打下些基礎,積累下些口碑,2014年10月28號,青島郵輪母港有限公司與“海娜”號郵輪達成協議,策劃起航了第一班由青島始發的郵輪航次。青島發往日本沖繩的6日浪漫郵輪之旅直到10月1日才最終敲定,投入宣傳。“10月28號開船,10月l號才談下來,沒想到1800多張船票10天內就銷售一空。”劉文韜回憶說。今年青島母港一開港便小有成績,他認為這主要歸功于去年10月28日的這次旅程。
今年10月11日,在青島母港正式開港4個多月后,“海娜”號郵輪再次載著1871人起航,創下此艘郵輪在中國運營的銷售紀錄,“這是一個積累口碑的過程。”劉文韜說。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地處市中心的郵輪母港,青島母港本身也是一個旅游目的地。背靠青島老城區,環抱青島后海,青島國際郵輪母港觀景臺為游客呈現了這座城市的另一面。而由于地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壓力大大減輕。“交通壓力問題在我們建設之處就已經考慮到了,另外還有一點,我們將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客運站的整個三樓規劃建設成一個青島跨境電子商務中心,給游客多一個來到這里的理由。”劉文韜說。
下一步呢?
2014年,中國郵輪產業的井噴式發展初現苗頭,旅客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年,乘坐郵輪出境的游客數量為74萬人,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有望突破100萬人,占亞洲郵輪市場的40%以上。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增長,國民消費意識也逐步提高,目前,國人被認為已經具備了郵輪消費能力。然而,具備郵輪消費能力只是第一步,這并不意味著國人同樣具備郵輪消費習慣。在多數國人的慣性思維里,郵輪并不屬于大多數人都能夠消費得起的普通休閑度假服務。因此,青島在已建成的廣受認可的國際郵輪母港的基礎上,下一步需要考慮的,恐怕應該是如何吸引消費者,培養消費者對于郵輪度假旅游的消費習慣。
隨著市場的發展,國際郵輪公司在中國開始轉變經營思路,對于硬件條件以及軟件條件更具優勢的港口,它們更愿意搶占先機。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和歌詩達郵輪集團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郵輪公司,二者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使得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年,兩家郵輪公司分別計劃將旗下的豪華郵輪投入到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更說明這兩家郵輪行業的翹楚對青島母港的認同。然而,在郵輪公司選擇母港的同時,青島母港是否應該針對本地區消費者特點,同樣對郵輪進行選擇?
母港的建設為青島帶來了巨大的客源,未來,郵輪游艇協會將會對市場資源進一步的進行規范、調整,從而帶來消費、住宿、餐飲、交通等一系列產業的拉動。然而,母港帶來的好處顯然不僅于此,青島更需要向前看。劉文韜介紹,如果僅僅依靠郵輪的停泊費用和旅客帶來的收益并不能夠支撐母港未來的發展,所以對于未來,首先要發展郵輪船供業。“我們希望能把這里建成東北亞的主要郵輪采供中心。”劉文韜說,“目前,東北亞的主要郵輪采供中心在韓國釜山。”一個產業帶動一整個城市的發展,釜山的繁榮離不開郵輪船供業。在整個東北亞地區運營的郵輪全都到釜山做補給,在大前年,到釜山的郵輪才有2艘,而去年,這個數字是98艘。
青島母港打造成為東北亞主要郵輪采供中心,相關產業鏈如何配套?劉文韜有著自己的思考,“產業鏈不單單是靠著配套就能形成的,硬件配套可以打造,然而,軟件配套要靠市場的發展,讓在這個行業產業鏈上的人都能獲利,產業鏈自然就慢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