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鑫
郵輪游艇消費作為休閑產業的高端市場,日益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成為下一個經濟熱點。郵輪游艇協會的成立將從根本上對當前市場進行一次規模化的調查,統籌資源,規范市場,使得郵輪游艇產業初期得到穩步、快速的發展。
艱難中起步
中國的游艇制造業起步于游船制造。20世紀50至70年代,一些公園、人工湖、海邊開始使用玻璃鋼劃槳艇、機動小艇和機動游覽艇攬客,游船制造業進入造船企業的視線。但真正意義上的游艇制造業起步于80年代,沿海和內陸一些游艇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貼牌生產各種游艇。
據青島市郵輪游艇協會執行會長柴恒傑介紹,我國的游艇制造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卻極為迅速,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們的游艇制造企業由于缺乏技術,只能選擇與日本的一些外資企業進行合作生產。尤其是發動機技術當時比較落后,我國的游艇制造企業便引進了像日本的雅馬哈、本田、鈴木,美國的水星等,如青島遠東機動艇有限責任公司便與雅馬哈簽訂了長期的合同,為其提供發動機以及技術支持。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技術落后就會一直被動挨打,想要真正發展起我們自己國家的游艇業,打造出中國自己的游艇品牌,必須徹底扔掉拐棍,依靠自身發展。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游艇制造業已經初具規模,形成完整的游艇制造產業鏈,包括游艇研究、設計、整艇制造、零配件制造、舾裝等。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460多家玻璃鋼船廠,其中整艇制造企業80家,其余均為相關零配件生產企業。中國游艇制造業的產值為30億美元左右,位列全球第六。柴會長告訴記者,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游艇制造已經取得了快速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卻僅限于中低端的游艇的制造,在高端游艇上我們與國外還有著巨大的差距。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郵輪的生產,目前中船集團下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已定下目標,在2020年將完成交付第一艘國產豪華郵輪。
無品牌就只能做世界的加工廠
“我國游艇制造業仍處于從單純模仿到逐步創造的初級階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少要5-10年。”柴會長說,我國游艇制造業仍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
首要的是品牌問題,我國的游艇制造業多起步于國外知名企業的貼牌生產或來料加工,僅有少數企業買斷國外游艇品牌在中國的生產銷售權進行自主生產。
“品牌有了,但是沒打響!”柴會長說,雖然國內游艇制造業已經有幾家品牌,像星瑞、大飛洋、太陽鳥、海星等游艇企業,但與沃利、公主、法拉帝、圣汐、阿茲慕等國際品牌差距較大,價格也與國外一線品牌相去甚遠,僅為其一半左右。青島如今雖然游艇制造企業占全國的15%,但以中小企業為主,產值過億的也就兩三家,能達到千萬的也寥寥無幾。
柴會長對記者介紹,品牌不強的重要原因是相關配件制造技術和內裝技術跟不上。配件制造方面,國內的游艇配件制造技藝尚待提高,目前從發動機到材質,從外噴涂料到內裝飾用木等都需進口。而內裝技術方面,則是船舶設計方面缺乏設計經驗。“目前,國內游艇制造業最薄弱的環節是設計,現在的設計比世界先進水平起碼落后10年。”柴會長說,郵輪游艇不只是交通運輸工具,還是移動的酒店、度假村甚至是小型城市,我們的設計能力遠遠達不到。提升內裝技術的關鍵在于人才,但目前國內的船舶、海運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院校鮮有開設游艇專業和課程,導致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滯后,專業人才缺乏。據了解,國內院校開設船舶制造專業的院校不少,但是設置郵輪游艇設計專業的卻寥寥無幾,僅有大連理工大學、復旦上海藝術設計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及部分職業技術學院。正是教育培訓體系的不健全,導致既懂輪船設計又懂藝術裝飾的復合型人才缺乏。
因此,雖然我們目前游艇的生產能力能夠可以媲美歐美國家,然而我們的技術和設計卻是遠遠落后的,我們的豪華游艇的核心配件依然要靠進口,我們距離世界一流的游艇制造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只有迎難而上,再難也要做品牌,打造出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拒做世界的加工廠,否則,依賴進口和模仿,中國的郵輪游艇制造業永遠只能處于生產價值鏈的最底端。
郵輪游艇在國內存在用途的誤區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培育了傳統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從古至今,國內船舶的主要用途以運輸為主。而游艇郵輪等以消費為主導觀念的生活方式也是近幾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才慢慢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奧運會以及世博會的巨大商機讓廣大民眾進一步的了解游艇的概念。但大多數也是由于體育賽事的影響,很多的場合與普通百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當一些水域賽事結束后,很多場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缺乏民眾的參與而處于休業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力國內的郵輪游艇的發展。
同時,柴會長指出,我國的游艇制造業目前之所以發展緩慢,除了技術、設計、資金這些制約因素之外,老百姓的消費理念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不得不提,縱觀全球游艇業,國外最多的消費群體非為數不多的富豪階層,而是中等收入群體,其偏好的游艇多以海上運動、商務社交以及家庭私人游玩為主,而他們選擇的大多數是白領階層、中產階級所能承受的釣魚艇、帆船、快艇,當然這也與各國的國情差異有關。
然而在國內,私人游艇消費尚在發展階段,其高額的費用基本上使得游艇基本上以商務用途為主,作為其商務用途的場所。游艇如何走向大眾消費市場將任重而道遠,但隨著城市開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精神的追求,作為構成社會主要生產結構的白領們已經逐漸開始追求某種精神上的東西。相信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郵輪游艇將漸漸走進大眾的視野。
郵輪游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優越的地理條件為游艇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給北京帶來了新一輪的水上游開發熱,還帶動了青島、天津等相關城市的水上游。在南京,有關部門正在開發長江沿岸的水上旅游項目和處于江中的江心洲游艇俱樂部,而其他地方如江蘇太湖、浙江千島湖等地都在積極開發游艇旅游項目。
中國擁有眾多的水域資源、大量碼頭和停泊區,水上旅游的前景看好。目前各大臨水城市的水上規劃項目紛紛啟動,相關的政策和管理法規相繼出臺。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人均財富不斷增長,一批率先富裕起來的群體,將推動私家游艇市場啟動。以游覽觀光、健身娛樂和水上運動為主體的公眾性休閑游艇和水上游樂設施的需求急劇增長。一大批旅游公司、集團公司和民營企業對游艇及水上運動器材提出消費需求,表現出中國未來在郵輪游艇領域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和貿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