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雙無視外部世界飛速發展變化的眼睛面對“日常生活”,以謙虛但同時尖銳的目光尋找其設計被需要的所在,并將自己精確地安置在他的意圖能夠被賦予生命的地方。
2015年12月12日,無印良品(MUJI)中國大陸最大旗艦店將落戶上海,并將首次引進MUJIBOOKS。另外Café&MealMUJI料理餐廳、MUJIYOURSELF和IDEE也將在后期陸續呈現。
“自然”,是無印良品創立以來不斷努力帶給大家的品牌宗旨,簡約質樸的產品設計,讓身邊不少朋友成為了所謂的“無印控”,意思就是瘋狂著迷于這樣簡簡單單卻又充滿質感魅力的居家生活小物,有的人甚至還狂想著要把所有無印良品的東西都搬回家。
早在2010年前,無印良品就開始嘗試多元化的經營策略。自嘗試了咖啡館、餐廳,建設露營基地乃至裝修、造房子等諸多業務后,無印良品終于毫不意外地開起了書店。對于長久以來被貼上“簡約”、“文藝”、“小清新”乃至“清心寡欲”標簽的無印良品來說,賣書這事非但沒有違和感,反而還顯得如此順理成章。
多元化嘗試并沒有抹掉無印良品“簡單”、“禪意美學”的特點,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這和它的設計師原研哉不無關系。
越是容易臟的素材,我反而要用它
原研哉可能是世界上最較真的設計師,多年來尋覓“白”與“空”的設計境界。“勤奮、守時、注重細節,他是一個骨子里很傳統的日本人,而且總試圖將未來與這些傳統結合在一起。”作家原田宗典這么形容自己從小的摯交。1958年出生的原研哉,是繼田中一光等老一輩設計師之后,日本新一代設計師的代表,頭頂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藝術總監等眾多光環。同時,他也被稱為當下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設計師。即便在設計教育還未普及的中國,他的《白》《欲望的教育》《設計中的設計》等關于設計的隨筆著作銷量輕輕松松到了數十萬。原研哉有每天寫隨筆的習慣。他書中那些頗有哲學意味的思考,都是根據日積月累的隨筆整理而來。
“作為設計師,我不覺得自己聰明,甚至覺得自己是比較笨的那種,只能用勤奮來彌補自身的缺失。”原研哉時不時流露幾分傳統日本人的謙虛謹慎。同樣,在《請偷走海報》一書中,秉持謹小慎微原則的原研哉不但擔心自己文筆笨拙,還提及初入設計界,自己也有過15年的彷徨歲月。但實際上,在日本本土,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的他,作品從車票底紋、酒瓶、書籍、奧運紀念冊到醫院,無所不包,用設計創造了一個“原研哉的世界”。不過,真正讓他名聲大振的,是他以根植于日本傳統文化審美傳統的思維方式,一手締造了無印良品。在擔任藝術總監的14年中,原研哉讓自己和無印良品相互成就,堪稱設計界的一段佳話。
2001年,原研哉受到田中一光的邀請接手無印良品。他花了一整天時間思考這份工作的意義。在思考過程中,原研哉腦海中浮現了“WORLD MUJI”一詞,他繼續了田中一光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的審美概念,并應對當時的社會變化,提出“MUJI并不是追求最便宜的價格,而是最適當的價格”的發展路線?,F在的無印良品,不只是一個成功的商品品牌,還成為一種日常生活審美的代表。
無印良品摒棄過度包裝,提供一種優雅質樸的生活方式理念,和原研哉多年來追求的設計表達一脈相承?!霸O計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生活、發現隱藏在物體之中的智慧。就像編榻榻米的方法,茶勺的切削方法,每件道具的背后都有它們的理由。多少年來人們每天的思考結晶構成了生活的歷史,‘設計正是要去發現這些隱藏在日用品背后的智慧?!?/p>
“白”是原研哉鐘愛的設計元素,他認為,以“白”為背景可以凸顯事物的本質,還包含一種似有似無的抽象概念。他將設計師工作解釋為一種信息傳達,“生命的本質就是脫離混沌的狀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做的信息工作,就是讓事物脫離混沌的狀態?!?/p>
在自己諸多的以“白”為標志的設計作品中,他個人最愛日本山口一間母嬰醫院的標志設計。那次設計,原研哉嘗試用白色棉布作整間醫院標志系統的載體,將所有的房間號和提示信息用絲網印刷到白布上,再固定在墻壁和天花板上?!斑@是家兒童醫院,來的人不僅有病人,還有靜養的產婦。白布比其它材質更能突出柔和的氣氛,而且將這些標志做成襪子、床單形狀,可以隨時脫下來清洗?!鄙瞄L比喻形容的原研哉給我們舉了酒店的例子,“五星級餐廳的餐桌布為什么總選擇白色,因為稍有油膩沾上就會很臟,但如果它始終保持干凈的話,人們就認為這是一個一流的餐廳。醫院同樣,保持白色的清潔可以傳遞給客人干凈的信息?!?/p>
他有一整套有關白的解說,“它的對立面不是黑,而是將一切混同起來的灰,因為空白,不含一絲雜物,所以在呈現時才有著最多的表達?!庇腥速|疑這是他的“刻意”行為。原研哉解釋:“越是容易臟的素材,我反而要用它,這是我在設計過程中發現的一個亮點?!?/p>
“空”
原研哉多次提到,無印良品制定的設計思路是“空”(emptiness)。在他看來,無印良品的創立初衷,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不必要的物品和設計剔除出去,提倡人們以擁有最低限度的物品的方式生活。的確,無印良品從最初只有40多種商品品類擴展到今天擁有7000多種商品,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范圍也在擴大,這讓“空”的含義界定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空”不再是單純地指數量少,而是指在生活中擁有的物品,好用的同時盡可能樸實,生活方式盡可能簡單。但是,無印良品長期以來的主旨和方針都未曾變化,那就是用最簡單、不刻意、最低限度的設計,去啟發人們思考,究竟什么是生活的真諦,什么樣的生活才能使人感覺幸福充實。在消費社會,這是一種“逆行生活”模式。
而拿中國社會來說,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往往認為,擁有豪宅、豪車、奢侈品這些東西,是幸福生活的基礎,人人都在追求和向往這樣的東西,但細想,物質極大豐富,就會給人帶來幸福感嗎?再者,奢侈品畢竟只是少數人能擁有的東西,擁有這些奢侈品的少數人,洋洋得意地、有意無意地展示和炫耀這些物品時,大部分人能覺得舒服嗎?他們會感覺幸福嗎?少部分人擁有極其豐富的物質,并不能讓一個社會均衡發展。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都能有滿足和幸福感,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原研哉希望無印良品能夠帶給人們另一種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思考,喚起人們對生活真諦的思考。
將日常生活陌生化
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去探索設計的本質,這曾經是原研哉在2000年發起的“re-design”日常生活再設計展覽的初衷。當時,他召集35位活躍在日本設計界的創意人對已經存在的生活物品進行再設計,涉及的物品包括茶包、捕蟑盒、尿不濕、圖章……這場展覽后來在全世界巡展,建筑師板茂的紙管卷筒衛生紙等作品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拔覀冎皇菍σ延械娜粘I町a品進行了重新設計,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誤會,因為許多一流設計師的參展,民眾認為他們的設計使原有的作品翻新了,獲得了新的生命,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我想傳遞給大家,引發人們去思考過去的東西和現在重新設計的東西的不同點到底在哪里?!?/p>
設計到底是什么?作為一名從業20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原研哉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了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長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21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真是一個有趣的展覽,它不僅僅是有趣,更多的是為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若我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觀察日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為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
“很多設計并不是去超越過去人們的智慧,而是人們在企圖超越過去時的一些新發現。它可以是一支鉛筆、一個電燈,可以滲透到很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去?!痹诂F今新技術革命充斥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新鮮可能性的時候,原研哉卻認為“它改變的只是環境,而不是創造本身”。
在原研哉看來,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設計師要時刻保持對社會的敏感度。在設計實踐中,原研哉試圖建立一種信息建筑的思維方式,讓平面設計不僅能作用于人的視覺,而且能夠觸動人的所有感官。作為無印良品的設計委員,原研哉以“無中生有”的理念為圭臬,凸現了“無”的力量。同時,作為一名非常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他也把引導消費欲望作為自己的任務之一,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原研哉說:“我是一個設計師,可是設計師不代表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是一個抱持設計概念來過生活的人。就似是一個園子里收拾整理的園丁一樣,我每天都在設計園子里做設計的果實,所以不論是設計一件好的產品、整理設計的概念、思考設計的本質或以寫作去傳播設計理論,都是一個設計師必須要做的工作?!?/p>
在強調團隊的使命及共性的時候,團隊個體的使命及思考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做設計不應該只看短期反應,而著眼于長遠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個設計師都有這一種追求,市場的品味、對設計的感受性就會不斷地提升,社會了解設計意義的所在,設計師才會有更大的發揮。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世界化的設計,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邏輯的:“日本的設計就永遠是日本的設計。就以MUJI為例,永遠都不會由一個日本品牌變成世界品牌??偣?000多個項目的MUJI,都是由當地擁有共通語言的設計師,以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及習慣為基礎而完成的設計。作為一個有悠久設計歷史的國家,我們并不熱衷于成為全球化的一分子,過分單純化的普及是我們必須努力避免的。”
他以一雙無視外部世界飛速發展變化的眼睛面對“日常生活”,以謙虛但同時尖銳的目光尋找其設計被需要的所在,并將自己精確地安置在他的意圖能夠被賦予生命的地方。當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越來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時,他敏銳地感知到了設計的征候和跡象,并且自覺自主地挑戰其中的未知領域。他的設計作品顯現出來的不落陳規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設計被需求的空間并在其中進行設計。在這樣的態度下,他拓展了設計的視野和范疇,在他所經歷之處,嶄新的地平線不停地被發現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