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游德邦 譚 勇 黃 英
石阡縣實施群眾素質提升工程,以“萬名干部結窮親”為抓手,整體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夯實了基層組織建設基礎。
面對農村經濟社會加速轉型發展,深層次的問題不斷暴露,各種社會矛盾、利益沖突隨之而來,提升群眾素質已成為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發展所需。石阡縣實施群眾素質提升工程,以“萬名干部結窮親”為抓手,整體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夯實了基層組織建設基礎。
“萬名干部結窮親”以村民組為單位,由包村領導、駐村干部、包組教師和村干部負責,按照每村一名包村領導、每組一名教師、每個結“窮親”家庭一名結窮親干部的要求,采取“鄉鎮干部講政策、培訓教師授知識、駐村干部促幫扶、致富能人傳技能”和“教師+學生+家長”兩種模式,圍繞群眾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科學素質、法律素質、勞技素質5個方面內容,采取“院壩會”、“堂屋會”、“田埂會”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分階段,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集中培訓,培訓學習每月不少于1次。
培訓能不能被群眾接受,關鍵要有一支“能說會道”的宣講隊伍。石阡縣精心組織選拔了一支政治素質高、理論功底厚實、語言表達力強的中青年干部和教師,組建起一支青年志愿宣講團,利用農閑時節,雨天、晚上深入村組農戶家中巡回宣講。目前,全縣共宣講715場次,直接聽眾達85600人次,宣講不但提高了村民素質,同樣也鍛煉機關干部。
由于宣講貼近百姓需求,貼近百姓實際,貼近百姓生活,符合大眾的口味,體現百姓的生活,關心群眾利益,深受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龍塘坳村支部書記童紹虎的話說:“這是一次群眾需要的宣講,這是一場滋潤心田的宣講,這是一次凈化心靈的宣講。”

河壩場鄉普興村群眾素質教育提升工程宣講大會
30多年以前,唐家營、石龍門、老房子三群眾組的群眾家族意識較強,存在嚴重的派性和宗族勢力,關系十分“僵持”,各類矛盾交織,村支兩委以開展群眾素質教育提升工程為契機,試著從拉近村民組之間的關系著手,從發展村民組的集體經濟著手,從完善村民組公益事業著手,廣泛開父母和諧、夫妻和鳴、家庭和順、鄰里和睦、環境和美、社會和諧等現身說法,進一步鞏固尊老愛幼、男女平等、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鄰里關系,一次次的嘗試,3個組30多年的水事糾紛終于成功“結案”。
原花山水庫建設時,庫區的大部分建設用地占用了普興村村民群眾的耕地,群眾意見極大。自群眾素質教育提升工程開展以來,村支兩委為了解決群眾心中的“怨恨”和放不下的那塊“硬石頭”,結合實際,向廣大群眾多形式開展有關社會治安、信訪條例、人民調解、計劃生育、土地承包、村民選舉、林權改革等方面法律法規常識的普及教育。同時,村黨支部多次協調縣花山水庫管理局和花山水庫經營管理站,通過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座談會、議事會、“家庭會”等各種形式,化解群眾矛盾糾紛。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你們的心情和做法能不感動我們嗎?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再不同意沒有理由。石阡縣以后村黨支部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我們同意啦!”(作者單位:石阡縣委宣傳部責任編輯/霍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