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微 李來(.中山大學 廣東廣州 50006; .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 廣東廣州 5005 )
電子護具的使用對高水平競技跆拳道訓練策略的影響①
羅微1李來2
(1.中山大學廣東廣州510006; 2.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廣東廣州510051 )
摘 要:電子護具的使用對高水平競技跆拳道運動訓練和比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運動員要在比賽中獲勝不僅要依靠自己的技術和戰術能力,還要對電子護具的得分原理進行了解和熟悉,并在訓練中加強電子護具的適應性訓練。這些要求和變化對高水平競技跆拳道訓練的策略產生了影響。該文借助現場及錄像觀察2010年跆拳道世界杯賽的運動員參賽情況,梳理了其得分的變化和特點,針對性提出了今后的訓練策略。
關鍵詞:電子護具競技跆拳道訓練策略影響
2008奧運會后,世界跆拳道聯盟對現行的跆拳道競賽規則進行了修改,其中新規則最大的變化就是決定從2009年的跆拳道世界錦標賽開始正式啟用電子護具,從而取代了傳統上由裁判進行現場記分的工作。緊接著在2012年倫敦奧會上,競技跆拳道比賽繼續使用電子護具。由此可見,在重大國際跆拳道比賽中使用電子護具作為法定記分手段已成定局。這一變化對高水平競技跆拳道技術、戰術的訓練及比賽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首先,電子護具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比賽的客觀性,較大程度保證了比賽的公正性;其次,電子護具的介入促使比賽中選手交手回合大幅提升,連續攻擊頭部成為技、戰術應用的首選和主要內容,從而使得比賽更加激烈,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第三,電子護具的應用對高水平競技跆拳道隊員的得分能力和技、戰術應變能力要求提高,容易暴露隊員弱點。綜上,認真研究電子護具使用條件下,高水平競技跆拳道技、戰術訓練策略成為我國高水平競技跆拳道訓練的當務之急。
1.1研究對象
世界跆拳道聯盟實施新規則后參加2010年跆拳道世界杯賽的韓國、中國、土耳其、伊朗、西班牙等代表隊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數理統計等。其中,觀察法主要通過現場觀察與錄像解析的方法對2010年跆拳道世界杯賽中的中外代表隊跆拳道技術運用狀況進行分析比較。

表1 1 19場各級別運動員的攻擊頭部技術以及旋轉技術得分情況統計

表2 普通護具與電子護具在軀干部位得分變化
2.1電子護具對跆拳道比賽計分狀況的影響
在使用電子護具的比賽中,由電子護具對旋轉技術認可得1分后,邊裁判再進行手動追加1分,而在傳統護具的比賽中,邊裁判直接給旋轉踢達到得分標準的技術記2分;擊中頭部得3分。運用橫踢、下劈、推踢、側踢、雙飛等踢法擊中頭部直接得3分,2009世錦賽中也出現了較少使用擺踢技術攻擊頭部得3分的情況;運用轉身技術擊中頭部得4分。2010年新規則又對得分分值進行了微調,將旋轉性技術后踢、旋風踢、后旋踢擊中頭部的得分分值更改為4分。這些變化一方面可以體現出電子護具在一定程度上使競賽的計分方式更加公平。但由于護具包裹的限制,軀干部位與頭部的計分需要人工與電子相結合的計分方式進行。擊中軀干部位的得分由電子護具感應自動計分;而擊中頭部的得分則由邊裁負責打分;當使用拳法擊中軀干時的得分則由邊裁負責打分;使用轉身技術擊中軀干的得分則由電子護具感應得分和邊裁的追認(加1分)共同計分。
2.2電子護具使用后對運動員得分狀況的影響
2.2.1運動員總體有效得分普遍呈下降趨勢

圖1 2010世界杯比賽男女運動員各類分值技術的得分比例情況比較
高志紅等人在研究了2009年阿塞拜疆世界錦標賽的的情況后認為:“電子護具使用后,參賽選手的得分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因為電子護具提高了運動員踢擊的次數,并促使運動員采用高分技術”。[1]而筆者則認為,為了適應電子護具的使用,單純提高踢擊次數而非采取主動、有明確目標的踢擊反而是有害的,這種只求數量的踢擊有效性并不高,而且受到概率的影響較大。這一論斷在本
屆世界杯上得到了印證,其主要表現為頭部的得分直線上升(見表1),但軀干護具部位的得分明顯下降(見表2),導致選手總體有效得分下降。有些運動員面對電子護具的得分原理在技術得分上顯現不適應(但伊朗選手在電子護具上的得分效率較高)。所以,在使用電子護具后,高水平選手的訓練不僅要提高踢擊的次數以求得數量上的優勢,更應該重視踢擊的有效性和主動性,要理解在電子護具使用條件下獲勝的關鍵點在于提高踢擊的精準。同時,加強對電子護具的得分原理的研究,不僅可以提高攻擊頭部得分還可以有效提高軀干等部位的得分。
2.2.2運動員軀干得分技術種類增加
前腿橫踢、推踢在電子護具使用后的得分比例升高,在比賽中,甚至會看到因推踢得分的獲勝場面,所以這兩項技術練習與應用在訓練中應當引起重視。
2.2.3運動員攻擊頭部得分技術運用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
由于競賽規則的導向性作用,在有限的競賽時間內如果通過高分值的動作進行攻擊,一旦成功將獲得大的比分,為比賽的取勝奠定基礎。因此各個隊伍紛紛加強了高分值技術動作的訓練,技術的多元化運用也成為新規則實施后的必然發展趨勢。例如在國際比賽中,一些女子選手后旋踢技術的得分次數正在增加,后踢技術攻擊頭部也在比賽中頻頻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2010世界杯跆拳道比賽中也印證了這一點,在2010跆拳道世界杯男子比賽中出現了以往很少使用的旋風踢攻擊頭部技術的得分,在女子比賽中也出現了使用后踢技術攻擊頭部得分的情況。在以往比賽中我國女子選手攻擊頭部的技術主要是下劈、橫踢等技術,針對新規則的實施我國選手也加強了新技術的訓練,但是通過此次比賽的運用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我國選手吳靜鈺曾使用后旋踢攻擊頭部的技術,但遺憾的是并沒有得分。
2.2.4男、女運動員的得分差別
在2010世界杯跆拳道比賽中,我們統計了267場比賽(女子142、男子125場),其中女子運動員運用3分攻擊頭部技術的平均得分比例為59.4%,男子為44.9%,女子明顯高于男子近15%;在對男女前三名隊伍攻擊頭部得分比例的統計中,女子為67%,男子為53%,女子也明顯的高出了男子的14%。見(圖1)。
在攻擊頭部的技術中,女子的橫踢技術的得分次數和比例明顯高于男子,而男子的下劈攻擊頭部得分比例卻明顯高于女子;旋風踢攻擊頭部技術在本次比賽出現了6次,均是男子選手使用該項技術得分。女子的攻擊頭部高難技術也有突破,不僅有較多的高難后旋踢技術攻擊頭部,還有的運動員使用了后踢技術攻擊頭部得分。可見,頭部攻擊技術數量和種類也增多。
3.1堅定和強化攻擊頭部技術的信念和意識
電子護具使用后,得分的準確性要求加大,目前來看,頭部得分效果較好,因此,目前對于攻擊頭部訓練的問題上教練和運動員均存在著這樣的認識:一來攻擊頭部能力很重要,沒有攻擊頭部能力比賽幾乎就等于放棄;二來攻擊頭部能力的訓練較為困難,訓練方法手段與比賽實際需要脫節,又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是一件可以立竿見影的事情。如此一來,就大大影響到了攻擊頭部能力的培養和強化,以及訓練成果。經過訓練實踐證明,攻擊頭部能力的培養與儲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首先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建立強烈的攻擊頭部意識。其次確定針對性的攻擊頭部技戰術方式、堅持在實戰中儲備攻擊頭部能力以及解決攻擊頭部訓練中的安全問題和可能造成的心理負面效應,就可以建立實施攻擊頭部訓練的行之有效的快速途徑。
3.2堅持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技、戰術訓練
要在真實環境下進行電子護具的適應性訓練,讓運動員對電子護具的原理和得分有效點非常熟悉,并進一步提高應用的成功率。改變過去傳統的主要依靠互喂腳靶的非對抗訓練模式。傳統非對抗訓練的最大的負面效應就是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存在時空關系錯位,與實際比賽需要脫節,從而使得在比賽中突出地表現為:總是與攻擊目標差那么一點點,得勢不得分,成功率不高。
3.3針對電子護具的反應原理加強運動員連續能力的訓練
長期以來,對于連續能力的訓練,只是集中在比賽時對運動員的連續要求和訓練時使用腳靶或人靶進行人為設計的踢擊連擊組合等方面,而沒有進行深入的、針對性的連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實踐。采用電子護具實戰練習后可以最好、最快的把運動員投放到真正對抗條件下的連續攻擊的情境當中進行訓練,讓運動員感知對手動態、技術決策、時空關系、連續中的轉換、銜接、節奏、虛實和技巧等要素,從而獲得真正的連續體驗和感覺以及能力。
3.4針對電子護具的得分特點進行相應的防守技術訓練
軀干電子護具的得分需要腳部與電子護具感應芯片的接觸,一般有手臂的格擋技術防守,阻隔腳部與電子護具的接觸就不會失分。但在比賽現場和賽后觀察錄像資料時看到,由于格擋防守的幅度和力度不足,使對方踢擊的腳隔著手臂少部分甩擊到電子護具上也會上分。在使用電子護具的比賽中,格擋技術的防守速度快,簡單實用,效果好,并可在踢擊的同時使用,使一次攻擊技術可以兼顧防守。因此,要注重格擋技術的練習,提高格擋技術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志紅,馮聚濤,任文崗,等.新規則和電子護具的使用對跆拳道技術應用的變化與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0(4).
[2]謝玉輝,唐成.跆拳道競賽規則的修改對比賽產生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4).
[3]李寧,張雷.對十一屆全運會跆拳道決賽使用電子護具的調查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1).
作者簡介:①羅微(1983—),女,北京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中圖分類號:G88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056-02